很快,布鲁耶维奇率领的连开始按照布鲁耶维奇的命令行动。
担任反坦克任务的苏军士兵手拿反坦克手雷或者炸药包,安静地待在战壕内,静等着中国四一式步兵战车的到来。
那些负责操作轻重机枪的苏军士兵也时不时打两枪,吸引四一式步兵战车乘员的注意力,希望以此为执行反坦克任务的战友减轻压力。
当然了,他们也没忘记开火后马上转移。
无数次血的教训让远东苏军知道,轻重机枪这种能够连射的武器最好是不要在同一个地方待太长时间,否则等来的绝对是中国人的炮弹。
“来了。”感受着大地的震动,倾听着四一式步兵战车发动机声音的苏军士兵知道自己的目标就在附近。他向声音发出的方向望去,果然看见了一辆四一式步兵战车。
“我的运气真好,居然没被发现。”
这名苏军士兵只看到中国四一式步兵战车的车头正对着己方防线,炮塔也朝着车身的左侧,自己却恰好在其车身右侧。
“这可真是天赐良机啊。”
满怀着成功喜悦的苏军士兵快速接近这辆四一式步兵战车,拉响了反坦克手雷的引线,看准时机将反坦克手雷扔到了履带的前方,然后马上撤退。
还没等他跑多远,反坦克手雷炸响了。
这名士兵根本就没有回头看,反而跑得更快了。他知道,回头确认战果意味着找死。而且他也相信,自己身为一个老兵的判断是十分正确的――这辆四一式步兵战车的履带已经被炸断了。
事实上,这辆四一式步兵战车的履带的确已经被炸断了。
不要说世界各国了,就是中国都没有研制出能够抵挡反坦克手雷袭击的履带(其实是因为量产的成本实在是高到让人受不了,这才没有生产出来),更何况,苏军的反坦克手雷都是能够一击导致德国虎豹坦克丧失战斗力的。
这辆四一式步兵战车的履带自然被击毁了。
“妈/的,叫你们看着右面你们不听,这下好了,我们动不了了。”这辆履带被击毁的四一式步兵战车的车长不由自主地骂道。
“我哪儿知道会是这种情况。我们右后方不是有一辆四一式步兵战车吗?”炮长委屈道。
正常情况下的确是不会遭到袭击的,但问题是苏军躲在了战壕内,而四一式步兵战车又没有搭载能够下视的热能仪,自然没能做到提前发现。这才导致了发动袭击的苏军士兵成功得手。
“别下车。”看到有成员准备下车维修履带,车长马上大声阻止道。
“怎么了?”
“我感觉这里面有阴谋的味道。你们仔细想想,远东苏军以前是怎么和我们打的。”
闻言,众人开始回忆起以前和远东苏军的战斗经历。
为了对付四一式步兵战车,远东苏军那是使出了浑身解数,最有效的招数就是重炮轰击。
可是由于中国空军掌握了制空权,那些苏军重炮只能选择当缩头乌龟。
否则绝对会被击毁。
后来远东苏军选择炸毁四一式步兵战车的履带,趁着其乘员下车维修的时候来两梭子子弹或者几枚**。虽说这样的打击效果不但,但总是让人心慌。
这次为了成功守住伊尔库茨克,远东苏军也是拼命了,拿出了大量的家底,特别是各种类型的火炮。
远东苏军将以前是炮兵团所属的七十六点二毫米的野战炮下发到团级步兵部队,进一步增强了团级步兵部队的火力。而师级步兵部队则普遍装备牵引式的一百二十二毫米或一百五十二毫米的榴弹炮(视战斗力、防御地段的重要/性/不同而装备不同)。军级部队则普遍装备口径在两百零三毫米及其以上的牵引式榴弹炮,并将其放置在坚固工事里。
远东苏军还利用大量的自行火炮组成了独/立反坦克歼击营和独/立机动炮兵营。
说是独/立反坦克歼击营实际上应该说是独/立自行火炮营,只不过由于苏军的自行火炮大多数时候都是用来火力支援的,而不是像德国那样用来反坦克的,因此才被苏军称为自行火炮。
独/立反坦克歼击营主要装备口径在一百二十二毫米以下的自行火炮,比如说su-76(七六)、su-85(八五)、su-100(一百)、su-122(一二二)、isu-122(一二二)自行火炮。
远东苏军在和中国装甲部队的多次交战中发现,己方自行火炮的战损要比己方坦克的战损小很多,而战果又大很多。
后来的调查显示,主要的原因还是在于己方自行火炮的外形要比坦克低矮,不易被发现,而且能够搭载更大口径的反坦克炮。
更大的口径意味着更大的威力,远东苏军由此专门组建了新的反坦克歼击营,专门用来对付中国的装甲部队。而且还明确规定,只能用口径在一百毫米及其以上的自行火炮才能对那些防御力强的中国装甲车辆进行打击,口径在一百毫米以下的只能欺负一下装甲运兵车、装甲指挥车、弹药输送车这类防护力根本就不强的装甲车辆。
独/立机动炮兵营是远东苏军将那些大口径、远射程的自行火炮集结起来统一使用,负责为地面部队提供炮火支援。
之前的交战表明,牵引式火炮除非放在由钢筋混凝土建成的厚实堡垒里,否则绝对会在开炮后的第一时间被中国炮兵的反制击毁。而自行火炮则不一样了,只要在短时间内将炮弹打出去,然后马上转移,自然就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