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仙侠修真>山沟中的军阀>第四一五章 偷鸡不成蚀把米的美国海军
责。这是航母的最后一道防线,要是这道防线都被突破了,那也只能指望航母不受到太大伤害。

前去截击的中国战斗机在预警机配合下很快锁定了来袭的美军机群,等美军机群即将进入远程空空导弹的有效射程,他们发射了远程空空导弹。

随着有数十架美军战机被击落,美军飞行员顿时一惊,他们知道自己被发现了。

此时的他们有两个选择,其一是顶着中国人的攻击继续向前进攻,其二是马上掉头逃跑。

美军带队长机思考再三,还是决定继续前进。当然他也很人/性/化地下令那些不愿继续前进的飞机可以立刻返航。

可除了极少数飞行员外,其他的美军飞行员还是选择了继续前进。

这些极少数飞行员基本上都是出身财团的,他们所能得到的消息可是十分丰富的,而且他们还有美好人生去享受,绝不会选择在这时候去送死。

正当这些极少数飞行员掉头返航的时候,第二批远程空空导弹又飞了过来,顿时又有数十架美军飞机被击落。

初级时有五百多架各型飞机的美军机群,这还没见到敌人的面,自己就损失了差不多五分之一的飞机,这伤亡实在是太重了。

好在美军机群早已下定决心,否则还真有可能直接掉头逃跑。

随着双方机群距离逐渐接近,中国战斗机发射了两批次中程空空导弹。

对于首次执行喷气式战斗机拦截任务,为了保险起见,每架fzd-13(十三)战斗机都是在机腹的下挂点挂在副油箱,翼根处挂载pl-2(五)远程空空导弹,进气道外侧挂载pl-3(三)中程空空导弹,剩下的挂载点全部挂载pl-2(二)近程空空导弹。

也就是说每架fzd-13(十三)战斗机都挂载了八枚空空导弹。

在实际战斗中则是现将两枚pl-2(五)远程空空导弹打出,然后是两枚pl-3(三)中程空空导弹打出,最后冲进美军机群,与美军机群展开近距离格斗。

在实战中也是这么做的。二百多枚中远程空空导弹击落了近二百架美军战机,剩下的美军战舰又被fzd-13(十三)战斗机给一通乱冲,顿时没了阵型。

冲入美军机群的fzd-13(十三)战斗机犹如进入羊圈里的狼,开始了大肆杀/戮,三两下就将完全没可比/性的美军机群杀得黑烟滚滚而下。

有些见势不妙的美机想逃跑,也被解决了。

救助美军飞行员的任务最终被三艘真实级护卫舰及其舰载直升机承担了。

他们来到交战海域进行广泛搜索,除了极少数幸运儿幸免于难外,剩下的基本上都成了鱼儿的腹中物。

至于那些在中国战斗机追击下,还能逃出升天的美军飞行员,那真的只能说他们得到了幸运女神的眷顾。

得知派出去偷袭的机群只有小猫两三只逃了回来,其余的全喂了鱼,尼米兹顿时有种吐血的感觉。他现在算是体会到了斯普鲁恩斯当时的心情了。

而哈尔西发来的电文更是直接导致尼米兹吐血。

当偷袭的美军机群被中国留守舰队的战斗机狂殴的时候,哈尔西率领的舰队也正在被中国飞机发射的反舰导弹、投掷的航空炸弹与鱼雷虐得死去活来。

中国飞机就像是剥竹笋那样,每次打击的都是最外面的护航战舰,等护航战舰一玩完才打击航母。

至于皮糙肉厚的战列舰……抱歉,那家伙的装甲实在是太厚实,要消耗很多yj-4(四)反舰导弹才能击沉,中国可没富裕到这种程度。

哈尔西算是看明白了,将舰队驶出珍珠港,并远离夏威夷群岛是最大的错误。

原以为这样做能够保存舰队,结果却反而使舰队遭遇了更大的危机。

要是当时离开珍珠港后就在夏威夷群岛周边徘徊,就算是舰队全军覆没了,但还是有很多官兵能够及时得到救助,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孤立无救。

哈尔西眼看着中国人用这种近乎无无赖的打法,心里不生气是不可能的,但生气也结局不了问题。最终哈尔西下令所有的舰载机飞行员和地勤全部乘坐重巡洋舰逃离,剩下的战舰继续抵抗。

哈尔西知道未来的战争属于天空,只有有了强大的空中力量才能奠定战争的胜负。而要想击败中国人没有强大的空军是不行的,而强大的空军需要大量有经验的飞行员和地勤,两者缺一不可。

哈尔西实际上是以自己的军人生涯来换取日后反攻的种子,和当初斯普鲁恩斯做的事情有异曲同工之妙。

也算哈尔西的运气好,由于之前的攻击导致整个美国舰队上空烟雾弥漫,极大地影响了飞机的目视观测效果,让美军飞行员和地勤能够从容登上重巡洋舰逃命。等到中国预警机发现不对劲的时候,中国飞行员早就累得不行了,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搭载有美军飞行员的美军重巡洋舰逃之夭夭。

搭载有美军飞行员的美军重巡洋舰能够逃之夭夭,并不意味着其他美军战舰也能够逃之夭夭。

在发现搭载有美军飞行员的美军重巡洋舰逃之夭夭前,中国舰载机高强度出击,将大量反舰导弹、鱼雷、炸弹倾泻到美军战舰头上。

据当时的统计,中国舰载机确认击沉包括战列舰、航空母舰、巡洋舰、驱逐舰在内的,由哈尔西率领的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主力超过七成的战舰;剩下的三成中,除了侥幸逃脱的一成,另外两成也被重创。后来这两成中又有一些战舰没


状态提示:第四一五章 偷鸡不成蚀把米的美国海军--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