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获香进入盗洞,一直向下滑落。不久,双脚终于落地,却似乎踩在什么东西之上。
用珠光照看,原来是一具死人骨骸,应该就是被同伴遗弃的盗墓贼之一。
她移开正踩着头盖骨的右脚,叹息一声,向黑沉沉的横洞中走去。这或许就是艺高人胆大。下洞之前,白获香已经用意念缩小了身躯,所以在并不宽敞的盗洞中才片土不沾。横洞要宽大一些,她便恢复了身形,轻手轻脚,在珠光的照射下迅速前进。
突然,坍塌的泥土阻隔了一半以上的盗洞,只在上边留了一条缝隙。
白获香伸手一弹,阻路的泥土纷纷向前方的盗洞中飞去,通道恢复了。
她提了口气,身体便离开地面,虚空向前飞行,白色靴子果然纤尘不染。
盏茶时间,盗洞宽大起来,一堵石壁拦路,只在下面留了残缺的孔洞。还压着两具尸骸。
白获香判断,石壁那边应该就是墓道了。盗贼们破壁进入里面时,石壁一定突然下坠,压住了这两个不幸的家伙。其他人抢救不及,只得任其惨死于此。
她不想再费力掘开石壁,轻舒了一口气,身躯突降,从两具呵之间的孔洞中穿了过去。
眼前,果然是宽大的墓道。但遍地尸骸,不知有多少人死在这里。死因或中弩箭,或中毒气,总之死状惨烈,不忍目睹。显然,地道里的机关十分厉害,令盗墓者防不胜防。
白获香仍然离地飘行,她道心仁厚,不忍踏踩尸骨。沿墓道寻找通向地宫的入口。墓壁上,箭孔残存,喷头尤在。两道简单的机关已经爆发过,并造成了杀伤。从几十具尸骸分布的情况看,入陵的盗墓贼显然不止一批。地宫之中的陪葬之物,幸存的可能已经很小了。
墓道是圆形走向,明显环绕着地宫。又转过一段,出现了地宫的入口。
巨大的石门已经被撞碎,底下有一个足以供人进出的洞口。五、六具尸骨躺于石门外,有的尸骨中还嵌着弯刀,盗墓者在打碎石门后曾自相残杀,以减少分赃的人数,可见人性极其贪婪。
白获香从石门破洞中窜入地宫,一进入便拔高了身躯,停留在半空。
珠光下,遍地水银,莹光闪闪。池子中时不时翘起来一棵人骨。幸好白获香没有落地,否则也难保没有性命之忧。而且,这里也不是常例中的地宫,而是地宫的前庭,设了个极其寻常的水银池。然而盗墓贼往往不加防备,抢着要进地宫,结果掉入水银池中,化得只剩下白骨。
白获香飞至真正的地宫门前,发现石门也已被人破坏,一个缺口刚好够人进出。可见,还是有人突破了水银池这道陷阱,破坏宫门,进入了地宫。只不过,他们还是遭到机弩毒箭的袭击,有三个人死亡在石门前,十多支毒箭还分别插在三人发黑的骨骼上。
她不敢托大。以手臂衣袖护头,猛然发力,箭一般穿过石门缺口。身后,石门上的机关仍然发作,密集射出毒箭。可白获香的身形快过箭雨,毒箭都掉在了她的身后。
这才真正是大唐开国皇帝李渊长眠的地宫,宽大、森严、华丽、令人肃然起敬。
穹顶上仍有几颗镶嵌后没有被盗走的夜明珠照明。加上白获香手里的夜明珠,地宫中的一切皆清晰可见。棺**之上,李渊的棺椁似乎原封未动,但地宫中的陪葬品几乎被盗空。仅有书籍之类没有人要,得以保存。其次是覆盖全地宫的壁画完整如新,穹顶之上的画面中,真人般大小的飞天仙女们俯视着棺椁之中沉睡的主人,眼里全都泛出了淡淡的哀愁。
白获香警惕地落下地面。既然盗墓贼取走了地宫中的财物,石门内又有几具尸骨铺地,这里的机关应该发射得差不多了,只要自己小心一些,加点儿注意就行。
她径直走到书架边,想看看都陪葬了些什么书。竹简的《汉书》、绢帛的《道德经》、黄板纸的《周易》,以及许多道家的道教经典,医、卜、星、相的相关著作,琳琅满目,数不胜数。其中最重要的,应该是李渊当了太上皇之后手抄的多部《道德经》,唐太宗李世民没有把这些国之重宝藏于皇宫,传之子孙后代,而是做了他父亲的陪葬物,实在是令人遗憾的。
白获香用怀中的绢帕把李渊手抄的《道德经》包了一部,提在手中,准备出陵。她刚抬脚,一声轻响,书架向旁移开,地面上一块厚厚的盖板翻起,露出一个珠光明亮的地道口。
她飞快地跳到一边,躲避将要发射的机关暗器。然而等了很久,却什么也没有射出来。
她自嘲地笑了,自己太过草木皆兵。于是走到洞口边,见地道向下的台阶整洁,便毫不迟疑地走了下去,下到第六级,上面的盖板翻了回来,盖住了地道口。
白获香丝毫没有紧张,继续向下走去。大约盏茶功夫,进入一个明亮的大厅,她突然惊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