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逆转隋唐>第114章 大唐的尝试

面对突厥的咄咄逼人,大唐没有正面交战,只是在边陲布下重兵守城,这样的态度,令人十分诧异。

当初薛举趁大唐刚刚立足未稳,率大军侵扰唐境,大唐颇有气势的选择与薛举交战,并最终消灭了薛举的势力,让大唐的国土扩张了三成。

如今突厥来犯,攻城的甚至不是突厥的将士,大唐便直接放弃三郡之地,这让大唐百姓惶恐不可终日,生怕突厥大军突破防线杀进关中。

相比于百姓的慌乱,朝廷表现的还算镇静,百官每日入朝,六部井然有序,李渊的脸上也没有丝毫慌乱,似乎突厥来犯早在他们的意料之中。

“陛下,前往突厥的使臣昨夜已经回来了。”一番礼仪躬身过后,骠骑将军段志玄率先奏道:“因其伤势过重,微臣擅作主张,让其在府里休养,还请陛下责罚。”

自从颉利可汗诏令天下伐唐,李渊便不断的派使者前往突厥交涉,一开始,突厥还让使者安然返回长安,可最近几次,那些使者轻则被打一顿,重则连命都丢在了草原上。

李渊平了平手,示意段志玄起身,淡淡的说道:“既然突厥下定决心要进犯大唐,再派使臣也只是徒劳,罢了吧。”顿了顿,他看着满朝文武,威严的说道:“诸位卿家,突厥来犯之时,尔等以突厥势大,劝朕派使臣前去讲和,如今的结果,诸位卿家可满意?”

“臣等知错。”李渊话音刚落,朝中许多大臣俯首认错,而那些站着不动的,则是主战的一方。

“朝廷正值休养生息之际,诸位卿家劝朕与突厥讲和,也是好意,朕并不怪尔等。”李渊的语气轻了些:“百姓经历动乱不久,朕也不愿妄动兵戈,让百姓流离失所,但一味的退让,真的能让草原上的那些蛮夷善待大唐的百姓?”

武安郡失守,那些未来的逃走的百姓,像畜生一样被突厥将士奴役,每日食不果腹,令人唏嘘不已。

“与突厥讲和,本就是与虎谋皮,所以儿臣一直反对派使臣前往突厥。”霍国公柴绍奏道:“太子、秦王、蒋国公正率大军与突厥对峙,还请陛下早日定夺,儿臣愿率兵前往相助。”

“臣等亦愿前往。”众多武将出声附和道。

“陛下,此事还需从长计议。”见李渊心动,裴寂连忙出声道:“微臣以为,与突厥一战在所难免,但是,如果倾全国之力与突厥交战,南边该如何防?”

南边自然指的是南隋。

“魏国公所言甚是。”刘文静附声道:“据闻,突厥大军刚入太原,南隋便向河间、武阳、东平等郡增派兵力,若是朝廷与突厥交战正酣,南隋行偷袭之事,朝廷又该如何应对?”

裴寂和刘文静的话,也正是许多人最担心的事,奈何南隋的周国公是李渊的亲生儿子,他们哪敢随便开口,毕竟他们可不像裴寂和刘文静那样得宠。

“突厥一旦入关,中原必将生灵涂炭,卫王应该很清楚这一点,所以儿臣以为,他必然不会做出落进下石的之事。”自李玄霸醒过来,柴绍与他素无交集,此时说出这番话,倒也不会令人作他想。

听到柴绍的话,李渊的目光柔和了些,他赞赏的点了点头,说道:“朕也不相信他会做出这种事。”

“陛下,卫王的声望,臣等自然不会怀疑,但南隋毕竟不是卫王殿下的。”裴寂躬身说道:“据臣所知,最近数月,卫王殿下鲜少离开府邸,更是只上过两次朝。”

李玄霸和杨侗演了一场戏,从周王变成了周国公,尽管许多人都猜测到这只是一场戏,但没有证据的情况下,谁也不敢说杨侗没有疏远李玄霸的心思。

裴寂的话,让众人清醒了许多。

如果南隋还是李玄霸做主,大唐或许敢和突厥放手一搏,但如果是杨侗做主,那情况可就完全不一样了。

突厥的檄文中提了李渊以下犯上,谋朝篡位等罪状,虽然檄文只是突厥进犯的借口,但那些罪状,却也不能说无中生有。

杨侗是杨广的孙子,也是杨侑的皇叔,他完全有理由乘着大唐危难之际,来个火上浇油。

短暂的沉默后,朝臣们低声议论起来。

“裴卿有何建议?”见众人大多手足无措的模样,李渊皱了皱眉头,继续看着裴寂,开口道:“面对突厥的进犯,朝廷必须以全国之力应对,如何提防南隋?”

“先前所言,只是微臣的猜测。”裴寂恭敬的答道:“依微臣愚见,当务之急乃是派人前去江都游说,最好的结果就是南隋愿意派遣大军,与朝廷一起将突厥人赶回北方,退而求其次,与南隋朝廷签订盟约,保证他们不会在朝廷和突厥交战时攻打我们,即便是最坏的情况,朝廷也能知道南隋的打算,早做谋划。”

让南隋出兵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不然李渊早就派使者前往江都了,面对突厥大军,他哪还顾得上脸面?

“裴卿所言,诸卿以为如何?”李渊心中已经接受了裴寂的建议,但还是随口问了一句。

“臣等赞同魏国公所奏。”朝臣们也无更好的办法,只能按照裴寂的建议尝试一下。

见无人反对,李渊接着问道:“江都一行,何人愿往?”

“儿臣愿去。”前去江都,祸福难测,众人还在斟酌之时,柴绍率先拜道:“玄霸毕竟是儿臣的弟弟,即便不愿派兵相助,想来也不会伤害儿臣。”

李渊沉思片刻,点了点头,说道:“霍国公上前听封。”柴绍连忙上前两步,


状态提示:第114章 大唐的尝试--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