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青春校园>中华古代名人录>息国名媛君夫人息妫
于蔡而伐之。”楚子从之。秋九月,楚败蔡师于莘,以蔡侯献舞归。左氏在行文间应该有对息侯的责难吧,孙武三十六计假道伐虢中就引用此事,意为息侯引狼入室,有自食其果之意。试想,蔡侯如何不敬,而令一个男人认为受到污辱?酒宴之上,语辞狭邪,小偷小摸,至多搂搂抱抱吧。息妫却无说辞传世,她是胆小害怕,还是碍于姐姐的情面?简评春秋时盛行媵妾制,姐妹同事一夫的现象相当普遍;况且当时女子地位低下,蔡侯当然不会只有蔡妫一个妻妾,蔡妫想投其所好还来不及,怕是不会对丈夫酒后乱性有什么异议吧?但息妫却并非没有口才,庄公十四年:“以息妫归,生堵敖及成王焉,未言。楚子问之,对曰:‘吾一妇人而事二夫,纵弗能死,其又奚言?’楚子以蔡侯灭息,遂伐蔡”。面对质问息妫应对委婉得体,颜面尽顾,由此可以大致推想,息妫在蔡被戏弄时只所以忍而不发,是有所顾忌。她顾忌的原因可能有二:一是息侯的名誉,二是蔡国的国力。息侯的先祖子羽据说是文王的三十七子,不知是因为庶出还是无一寸战功,被封到远离中原的息地。而蔡侯的先祖则不同,蔡叔度是武王的同母亲兄弟,据《史记》管蔡世家记载:“武王同母兄弟十人。母曰太姒,文王正妃也。其长子曰伯邑考,次曰武王发,次曰管叔鲜,次曰周公旦,次曰蔡叔度,次曰曹叔振铎,次曰成叔武,次曰霍叔处,次曰康叔封,次曰焻季载。……同母昆弟十人,唯发、旦贤,左右辅文王,故文王舍伯邑考而以发为太子。及文王崩而发立,是为武王。伯邑考既已前卒矣。”最先,武王把蔡叔度封在上蔡,管叔鲜封在郑州的管城,让他们协助商纣王的儿子武庚禄父,治理殷民;叔旦被封在鲁国,史称周公。但武王死后,他的儿子成王太小,周公旦摄政,管蔡二位以为周公要争天下,就合谋造反。被周公击败后,管叔被杀,蔡叔被流放,“与车十乘,徒七十人从”,这也是周公英明之举吧,造反一定要杀头,但因为他是摄政,二人造反因他而起,若都一起杀掉,会给人灭口之嫌,当然也就起不到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效果了。蔡叔死后,他的儿子胡温良恭俭,周公赶紧向成王提议,让他到鲁国做官,结果鲁国大治,于是又重把胡封到上蔡,是为蔡仲,以奉蔡叔之祀。蔡仲死,子蔡伯荒立。蔡伯荒卒,**侯立。宫侯卒,子厉侯立。厉侯卒,子武侯立。武侯卒,子夷侯立。夷侯卒,子厘侯所事立。厘侯卒,子共侯兴立。共侯二年卒,子戴侯立。戴侯十年卒,子宣侯措父立。三十五年,宣侯卒,子桓侯封人立。二十年,桓侯卒,弟哀侯献舞立。就这样传了十代,到了蔡哀侯。蔡哀侯名献舞,排行老三,桓公当政时一直在陈国。公元前694年,蔡桓侯卒。据《韩非子》记载,他是因不听良医扁鹊的忠告而病死的。当时献舞在蔡国人的声誉很高,就被陈国送回,并立为国君。这一年鲁桓公也死了,而且死得更加不明不白。春天他与齐襄公在济南附近会见,然后又带着妻子文姜到了齐国国都访问。文姜是齐襄公的妹妹,这此出行大概是以归宁为名吧。但没想到他们兄妹长期通奸,这次碰巧被鲁侯发现。四月十号,齐襄公请桓公吃酒,然后让公子彭生送他回去,桓公就在车上死掉了。当时齐强鲁弱,鲁国人没有充分的证据,只要求杀掉公子彭生了事。第二年鲁庄公即位,她母亲文姜干脆就留在齐国不回了,庄公与她断绝了母子关系。四年后,江汉霸王楚武王死在征讨随国的道路上,但随行的令尹斗祁秘而不宣,直到与随国签了合约,回到楚都时才公布武王的死讯。他的儿子文王第二年即位,这一年是公元前689年。关于息国的消息,我们所知甚少。《春秋》是鲁国史官的记述,多写战乱,对象多以大国为主,地域上限于中原一带。只是在公元前712年,记载了息国与郑国的一场战事。息侯与郑伯一言不和,息侯就带兵讨伐郑国,结果在郑国的边境被打得狼狼大败。很多人因此嘲笑息侯,说从这一点得知息国将要灭亡,因为息侯作为一国之君,不量德量力,不审时度势,不能与亲戚搞好关系,也不能明辨是非真假,却想以武力威胁别国,自讨其辱,活该!郑与息都是姬姓国,但郑国处于中原,国力较强,多与诸侯亲近,息国地处大别山界,淮水之滨,古称淮夷的地方,周围是尽罗、黄、江、英、邓、随、申等小国,还数蔡国强大些,且与息同为姬姓,所以亲近些。但此次伐郑,蔡国并未出兵相助,可见蔡息也是泛泛之交。或许,当时的蔡侯并不赞成息侯的这种维护尊严的行动?但不管怎样,这次争斗的失败,在息人的心中留下了极大的阴影,此后几十年中,再无值得史官一书的战事。可树欲静而风不止,南方近邻楚国自从楚武王执政后,积极推行军事扩张政策,兼并了江汉一带许多小国,国力和疆域只有当时的齐国可堪匹敌。这时也极想违反周天子的禁令,插手中原纷争。息国与楚国的交往如何,不可考证。但除了地理上的原因,语言的隔阂也是一个相当重要的原因。其实楚国社会相当进步,体现在铸造和农耕技术上,与秦国不相上下。但在文化上的却相当落后,或许是一直被视为蛮族,不与中原通婚的原因吧,他们的服饰与语言,多被中原取笑。陈国的国力应该介于鲁卫之间吧,属于二流国,

状态提示:息国名媛君夫人息妫--第3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