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与南宋同行>第一百七十二章 如何渗透大宋官场?

吴大鹏他们根本不知道大宋官场深层次里的那些龌龊事……但是,这并不影响他开始琢磨大宋的官场。

吴大鹏早在那面的世界时,就是一个精细的人,他一直认为,你可以在官场上没有靠山,但是,你必须要了解一些各层次里的代表人物……他们的起起落落就代表了整个官场的动向!

当他发现一些代表人物越来越喜欢发表一些偏左的言论,而且为此还得了重用时,他就知道不好玩了……这也许是他力主移民的一个理由,当然,有钱了才是关键。

吴大鹏为大宋官场制作了一张大表,几乎涵盖了整个中央到地方的官僚体系!

图表上列出了枢密院与中书门下的主要官员,还注明了他们的年纪与出生地。

其它的如同三司使、内侍省、翰林学士、诸寺监、馆阁学士、监察机关等机关单位里面的主要人员也都列上了表上……甚至还正在编写重要地区的地方官制里的人员……

宋子强看了半天,说:“你这是闲的吗?内侍省、翰林学士、馆阁学士这屁用没有的单位你写他们干嘛?记那些观文殿大学士、资政殿大学士、端明殿学士之类的废人有啥用?!”

万士达和吴大鹏都没有理他的话,万士达说:“……三十岁以下的,连十分之一都没有占上?”

吴大鹏叹了一口气说:“就算是有,也只是有官位。”

大宋的中央官制自有自己的特色。

总的特点是宰相的权力就越来越小了,权力越来越集中到大宋官家手里……可以认真负责任的说,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是从宋代逐步发展的。

整个中央官制是用设官分职、分割各级长官事权的办法来削弱其权力的。

这样,有些官只是空名,所谓“官”,其概念只是拿俸禄而已。

这类官有两种情况,第一,在宋太祖、太宗统一五代十国的过程中,留用了大批各国旧官员,使他们保持官位,领取俸禄,但不使掌握实权……只对其中认为可靠者安排一些实际职务;第二,对于宗室、外戚、勋旧,也仅授予高官,优加俸禄,而不给实职。

到了大宋真宗时,便把这些措施加以制度化。

按照这个制度,一般官员都有“官”和“差遣”两个头衔,有的官还加有“职”的头衔。

“官”只是说明他可以领取俸禄,而职才有实际的权力。

每个机关彼此互相牵制,“任非其官”的情形很普遍。

例如左、右仆射、六部尚书、侍郎、大夫、郎中、员外郎、卿、少卿等,在成为官阶的名称后,就失去了原有的意义,不再担任与官名相应的职务。

这些官名只用作定品秩、俸禄、章服和序迁的根据,因此称为正官或本宫,又称阶官或寄禄官。

其中有文资、武阶的区别。

差遣是指官员担任的实际职务,又称“职事官”。

差遣名称中常带有判、知、权、直、试、管勾、提举、提点、签书、监等字,如知县、参知政事、知制诰、直秘阁、判祠部事、提点刑狱公事之类。

也有一些差遣并不带上这些字样,如县令、安抚使等。官阶按年资升迁,即使不担任差遣,也可依阶领取俸禄,而差遣则根据朝廷的需要和官员的才能,进行调动和升降。

所以真正决定其实权的不是官位,而是差遣。

至于“职”,一般指三馆,就是昭文馆、史馆、集贤院和秘阁中的官职,如大学士、学士、待制等,是授予较高级文臣的清高衔头,并非实有所掌。

官称和实职的分离,使朝廷内外大批官员无所事事,三省、六部、二十四司名义上都有正式官员,但除非大宋特命,不管本部的职事。

整个中央官制达到政出于一,权归于上,一兵之籍,一财之源,一地之守,皆人主自为之的作用。

百官不过奉法遵职而已。

于是,从中央到地方,上下相维,如身使臂,如臂使指,达到空前集中和统一;二是定为“祖宗之法”,要求子孙“谨守”,以保证大宋赵家人的长治久安。

宋子强突然明白了吴大鹏的目的,这个家伙想渗透人家大宋的官僚体系呢!

他呵呵地笑起来,说:“你们连人家文天祥都收买不了……他还是主动跑来的!

他们是古人,顽固不化的……接受不你们的诱惑!”

吴大鹏阴阴地说:“你呀,只看表面,大宋这个民族是实用主义当道……以前投奔我们时,没法给他们官职,也派不上用场,可现在不同了……”

万士达补充说:“他们虽然都是学一些无用的经典之作,写一些空洞的应试文章出身,但是,智力是不差的!

鸡米和啃狗、娜娜原先都是土著孩子,可是跟着我们学习几年下来,你看他们哪个没有做出成绩?!

只要基本盘不差,都是可以改变,可以再学习的……文天祥那样的奇葩只是孤例!”

宋子强撇撇嘴,他对这种勾心斗角的把戏不感兴趣……大宋的文人远没有大宋的工匠可爱,人家会就是会,不会就是不会,而且把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精神发挥到极致!

只要是他先车出了异形件后,把图纸和标准备样、测量工具给他们,他们大多也能做出来,不能说分毫不差,至少能通过精磨精铣来校正。

宋子强最后瞥了一眼那张巨大的表格转身走了,他还是去搞他的机加工吧。

吴大鹏和万士达头碰头研究渗透


状态提示:第一百七十二章 如何渗透大宋官场?--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