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与南宋同行>第一百六十七章 第三只手的力量

有线电报的电杆好办,埋上木杆,刷了煤焦油和桐油后,就可以有效的防腐,而且先前的路灯杆子也能借用上一些。

电线的问题复杂了些,用浸过桐油的粗绸缠绕后,又涂了生漆来充当绝缘体,在测试时,室内还可以,在室外很容易被太阳晒裂,索性不用绞线型单线,直接上马两根独立单线。

铜线的拉丝工作比铁线容易而且电阻小,所以这个时候,他们不考虑成本的问题了,统一都用铜线。

此时八道河两岸的城建发展比较均衡。

当初,张国安岛主布局的时候当然会考虑城建布局的问题,两岸同时都预留了将来发展的空间,厂区和商区以及住宅区都得到了预先布局设计。

甚至还留出了街心花园,以及宽敞的道路。

住在这里的大宋商人们不得不佩服张安国岛主的发展眼光。

一开始时,他们都感觉留出的道路过于宽广,哪有用得着隔几个街区就要留出足有二十丈宽的道路?!

但是,随着这几年的发展,却眼见着二十丈宽的道路越来越适用了!

果然有眼光,就连那些个街心公园也大有用处,车流、人流都不会直接相碰了。

原来人家张国安岛主的安排从来都是有他的用意------

所以,当两岸开始树起杆子,拉上两根长长的黑线后,所有人都在议论纷纷,此物又有何用处?

如果用来晾晒物件,太高了;如果用来充当两岸牵引之索,又太细了。

很快《流求时报》就登出了相关报道,上面详细讲解了“有线电报”的概念。

当然,没有说太多收发报机的原理,而是着重提到了它的用处!

我的天神,两根长长的铜线,竟然能在瞬息间把消息传到近两百里外的地方!

眼下建成的,只有八里之长,那只是教习用的------

现在八道河两岸之间的客流和物流还只是靠着驳船来回驳运,由于河水平缓,倒是也算方便。

张国安岛主设想明年才全力兴建一座三百米长的高架桥梁,现在不急。

如果两岸之间想传信,那么需要大小驳船来捎带信件,由于驳船从来都是川流不息,倒也也耽搁不了多久。

可是总没有瞬间可至方便。

当两岸的收发报设备安装完毕后,电报线也铺加完毕了。

相关收报员的培训,正在封闭式的环境下进行,好多青年男女正在苦练腕法。

但是,两岸第一次的发报,却是由张国安岛主和王德发主家分别来完成的。

其实两人的发报内容都是一样的一句话:人类是一切自然力量的总和!

这十二个字费了两人两分钟的时间分别打完,译电文时,又花了两分钟------这个速度让两人脸都有些红了,这真是龟速一样。

但是,大批旁观的大宋商人------他们是专门被邀请来的,他们的脸也有些红了,这可是激动的!

若是真如那时报上所言,不久的将来,就算是千里之外,也用不上一个时辰就能得到消息------那这可是经商之利器啊!

有人小心翼翼地问张国安岛主,是不是可以达到更远。

张国安岛主说:“近期的任务是要达到流求北部的一道河地区,下一步是在整个山东地区推行!”

那个人眼睛都亮了,甚好!

他接着问道:“那何不接到对岸?!能不能到了刺桐城!!”

张国安岛主笑了,现在,他的橡胶才刚刚在文来河口地区种下,要有量产,至少要等七年,而杜仲橡胶和银胶菊的产量才刚刚开始提高,无法大规模使用。

他想了想说:“我们到时候用别的办法来实现两岸通信,不用电线!”

众人轰然一声,我的天神,这已经跟神奇了,竟然还有别的办法传信-----那只能是顺风耳了!

目前,从流求岛北部的一道河地区到最南部的十二道河地区,除了原有的一道河与八道河,其余都开始有了新的开发行动。

木料与水田,仍是现在的需要之物,哪怕它们都已经降价了,但是需求仍是永远的。

当然,这种开发,仍然是在规划中。

流求岛规定谁开发,谁所有,但是要预先申请,还要按照规划的范围来,胡乱开垦的人,会受到惩罚。

王德发主家曾经有过担心,说:“我们要不要规定一个上限?大宋人中要是有大户开垦巨大------我们不好管理呢!”

张国安岛主笑了,说:“发仔,你不要只管埋头搞技术工作------如果能有大户前来开垦巨大,我们求之不得!

那时,他们带来的人手,开垦荒田所需要的物资都要是海量的,我们的工业品就有了更大的销量------”

王德发主家一下子明白了,这是利用了工农业的剪刀差,不过是正常社会中的剪刀差。

没有农业发展,一个社会就会动荡不安;没有工业发展,一个社会就会停滞不前!

但是,这里面有个很浅显的道理,农业产品的利润永远没有工业产品的利润高,哪怕仅仅是手工业产品,这是一个很浅显的常识。

无论粮食丰产还是歉收,只要轻轻一调控粮价,就会使工业产品的销量增长。

王德发主家欣慰地说:“我们这是上下两只手操作啊,一只是看不出的市场推动之手,另一只是大局上的调控之手!”

张国安岛主笑着补充说:“两只手还不够,还要有第三只手------不仅要保证岛内的公平公正的


状态提示:第一百六十七章 第三只手的力量--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