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坦克启示录>第五百四十六章 转移式(下)

“夏冰、贝拉,开火!现在先打he,ap暂且留着。”由于距离还不到,安德烈现在先让自己手头的部队来尽力消耗敌人的数量,毕竟这也是防守战的先天优势,他是不可能错过的。

“嘭!嘭!”处于阵地稍后方的两门zis-2则不同,他们被授予命令先对地方的装甲部队进行打击,而由于他们的精准度尤其是装填速度要远远高于安装在坦克上面的57炮,所以给敌人带去的威胁也是要比安德烈他们大多了。

没多长时间,当双方互相进入反坦克炮和坦克炮的射程之后,互相交换的炮弹才开始变得多了起来,而安德烈他们也开始换成了ap对敌人进行打击了,不过和敌人相比,他们的数量要少的太多了……不,就算是娜塔莉亚他们现在位于阵地中,凭借7辆坦克的火力也无法跟敌人拼火力优势。

但是火力有优势却不代表效率高,现在正位于劣势的安德烈等三辆坦克的击穿率和击毁率完全要领先于敌人,这也都是他们的高倍径主炮的功劳。而将坦克半埋藏在阵地之中,虽然会减少攻击的范围,不过对于防御性能来说可是突飞猛进般的上升,因此和安德烈他们比起来,敌人坦克的火力和防御力都和不在一个档次上面,击毁率能差到如此地步也就或多或少可以让人理解了。

“轰!”

为首的第一辆坦克触碰了第一个地雷,在坦克前方发生了爆炸,当然了,这种反步兵地雷根本不能对坦克形成威胁,因此知道了这个情况的敌军坦克也没能将这个情况太当回事,而这可就坑苦了他们的步兵……

“轰!咚!”

由于步兵们站在实在太过密集,地雷接二连三引爆,步兵们也都纷纷被炸趴下,虽然因为数量方面的劣势,能造成的伤害实在有限,不过却是着实引起了恐慌,很多步兵只敢在坦克后面行动,甚至还有不少步兵只敢在坦克压过的履带痕上面走动,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他们推进速度,达到了安德烈他们预期的效果。

“娜塔莉亚!就是现在!”安德烈大喊着,而娜塔莉亚也早就准备好了,就算安德烈不下令,她也会在这个时间点上带着伏击小组行动,毕竟在地雷被引爆之时发动打击是之前就商量好的事情。在这个时候发动打击能让敌军的恐慌程度成倍上升,达到一个滚雪球、“1+1>2”的效果。

而除了步兵的恐慌之外,他们挑这个时间来进行袭击也是有着对敌方坦克的考量在的——那些步兵必定会在地雷被引爆之后向坦克靠拢,这不是安德烈他们太过自信,而是这就本来是人类的本能,受到惊吓之后更倾向于寻找依靠的本能。就是这样,这些敌方的坦克就会因为贴近的步兵而受到干扰,很难对本来就处于林地之中的苏军坦克进行还击。

而为了将这个战术贯彻到底,娜塔莉亚他们对于敌军步兵的打击也不多,多数都是使用机枪进行威慑或覆盖式打击,这也是为了让那些步兵更贴近坦克,若是让这些坦克脱离开来,他们很可能凭借数量优势跟娜塔莉亚他们决一死战,虽然对于这种情况有应对方案,不过这肯定也不是安德烈希望看到的情况。

见到敌人渐渐放慢了进攻的步伐,开始着重对于娜塔莉亚他们进行打击,安德烈立刻发布指令道:“娜塔莉亚,停火!换位置!”

后者的战斗经验可是要比安德烈还早足的,现在已经带着欧格立刻转移了,而在他们的对面,听到命令的鲍里斯和列奥尼德也是仅仅比他们慢了半步而已,以此看来,没将两个新人车组安插道伏击位置是相当正确的选择。

敌人刚刚准备反击的时候,伏击他们的苏军却停火了,一排炮弹打过去也是完全没有反应,这让他们生气不少,虽然又打了两轮齐射,大致确认了苏军已经躲开了之后,他们也只好继续推进。虽然在第一个照面被打了个灰头土脸,但是因为娜塔莉亚他们的伏击位置相对于敌人的部队还是有些距离的,所以他们受损的多半是士气,兵力方面的损失完全是可以接受的程度。

不过呢,他们可完全不会知道,这只是开始罢了。娜塔莉亚他们撤离后的位置其实距离之前的位置不算太远,这也是为了可以立刻实行下一次的打击。在两个小组先后给安德烈他汇报了转移完成的情况之后,安德烈立刻就下达了第二次伏击的命令,顿时敌人又立刻遭受到了环形火力的打击,乱成一片。

“射击!射击!”

估算着距离差不多了,苏军的步兵们也开始从战壕之中钻出,使用着各式枪械对敌人进行射击,虽然冲锋枪在这个距离上几乎发挥不出什么作用,但是步枪和机枪却已经能完全发挥出效力了。不过敌人的步兵大多数还都因为娜塔莉亚他们的战术作用而躲藏在坦克周围,所以苏军步兵们火力虽猛,对敌人形成的杀伤力却不算有多么的大。

“欧格小鬼!先打前面那几辆!”娜塔莉亚大声叫着指挥着欧格。虽然以欧格这么长时间的作战经验来说,这种简单地事情应该是不必再提了,但是欧格却例外。虽然这种伏击战不是他太能发挥的作战,不过旁边有着娜塔莉亚盯着,安德烈到时也能放心。

另一边,列奥尼德和鲍里斯则是明显程协作关系,虽然鲍里斯多少有些有勇无谋,不过列奥尼德却还是能镇得住鲍里斯的,每次都是淡淡的却不容置疑的给他指定着目标,这让鲍里斯的打击能变得更有效率。而这


状态提示:第五百四十六章 转移式(下)--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