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天前。
在光熹四年的大清洗当中,统调社四处抓人,恶名彰显,给人的印象特别恐怖,使之笼罩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但实际上作为大汉帝国最大的特务机构,统调社在大汉所有的部门当中并不像他的工作性质那样神秘。
在洛阳,它有自己的官署,在其他各州也有自己的分社。也会经常性的与朝堂州府的其他部门打交道,算是一份阳光下的职业。只有像冀州、汝南这样在敌占区的统调社社员才真正算是在隐蔽战线上工作的。
统调社并州司是统调社在并州的分支,官衙就坐落在并州治所晋阳城里,紧挨着州牧府,和并州牧王允做着邻居。
并州内所有的情报以及冀州传过来的秘密情报都要在这里汇集、整理、甄别然后再汇总到洛阳统调社总部。
统领统调社并州司的司长是个叫张俊的年轻人。长安人士,寒门出身的他因考取科举落榜,先是被吸收到了内务府,后受魏翊赏识又推荐给了贾诩进入统调社。
张俊在统调社混的如鱼得水、风生水起,不到两年的时间便升为了并州司的司长。
虽然年轻,但是张俊的工作能力还是很强的。为人善击剑、工骑射,以前还做过一段游侠,社会阅历丰富。出任司长仅一个月就将并州司打理的井井有条。
一个半月前,张俊接到了从冀州传来的一份情报,上面只有简单的一句话:冀州有奸细入并,欲谋大事。
刚看到这份情报时,张俊腹诽不已。奸细是谁,欲谋什么大事,情报上的语焉不详,让自己如何去追查?
不过发牢骚归发牢骚,张俊也能理解冀州统调社人员在敌占区工作的不易。袁氏集团的高层不是那么容易就能接触到得,能传递出这份情报,也确实说明情报的紧迫性,即使情况并不明了也要冒险送出来。
既然情报没头没尾,张俊也只好下苦工发动人海战术一个个排查了。在经过一系列的调查之后,还真让张俊有所发现,一个叫陈让的名字成为了他们的视线焦点。
陈让,东郡人士。何时进入并州的尚未可知,大概推测也就一到两年之间。半年前被并州军中郎将吕布征辟为军师,本来身份普通,一开始并没有成为统调社在意的对象,不过在开始排查之后,才发现这个陈让身上疑点颇多。
陈让在来并州之前的经历一片空白,虽然并州军这样的地方军不像平城军那样的天子嫡系部队管理的那么严格,可是陈让在并州军中极为受吕布倚重,几乎到了言听计从的地步,地位甚至比自己的上官军师令李肃都要高,对一个不知根底人如此信任,不得不让人觉得反常。
而且陈让本人行事也极为神秘,平日里深居简出,有时又奉吕布之命出外办事,很少参与军事会议,却经常的与吕布私下密谈。
近日来,统调社还发现陈让与一队来并州做生意的粮商过往甚密。
朝廷要向冀州用兵,并州自然需要大量的粮食来支持战争,并州贫乏,粮草大部分全靠朝廷供给。为了方便向并州运粮,刘辩想出了令粮商直接运粮到并州,再由并州开具收粮凭条回洛阳户部结款的办法。这几日往来并州的商人很多,但一般来讲这些商人都应该是并州军的主薄或者典需官来接待,陈让作为军师而频繁的接触令人生疑。而且那队粮商虽然自称是弘农商贾,但是统调社却发现商队里有不少操着燕赵口音的人。
虽然陈让的身上疑点很多,但是张俊仍然没有对他采取强制审问的措施,即使统调社有这样的权利,可是张俊仍然要顾及吕布的态度。
作为特务机关,并州的军政两界对他们其实并没有多少好感。王允每次与他们打交道的态度都是冷冰冰,丁原干脆专门派一个人与他们沟通联络,自己根本不出面。只有蒋奇因为与贾诩同属天子心腹的关系,与他们相处的还算融洽,双方还有过几次不错的合作。
并州的官员对统调社敬而远之,张俊本人也不愿意统调社与并州官员走的太近,毕竟统调社是有监督职能的部门,不宜与这些官员发展太好的关系。双方保持保持着表面上的一种和谐,但是这其中,吕布是一个例外。
吕布从不掩饰他对统调社的厌恶情绪,有几次若不是张俊保持着极大的克制,双方早就爆发了激烈的冲突
吕布在并州军队系统里的地位仅次于丁原,甚为丁原乃至天子倚重。天子甚至还下诏命全国百姓称呼吕布为忠孝郎,以彰显吕布的德操。所以吕布如此的跋扈也是有所凭持的,张俊因此对于调查陈让保持着谨慎的态度,在没有确凿的证据之前,避免和吕布发生任何不愉快。
一面命人前往东郡调查陈让的底细,另一面把目光集中在那队粮商的身上,希望能找出有什么不妥。现在那队粮商已经动身离开晋阳,张俊命人去追踪那商队,必要时可以逮捕询问。
然而自那几日之后,形势突然急转。派出去追踪商队的统调社社员突然失去了联系。张俊再派一队人沿途寻找,最终在一处山间的密林中找到了被埋好的社员的尸体,还在一个山洞中救起了一名身受重伤的社员。
从那名社员的口中得知他们一队人跟踪那队粮商一直向南到了萁城,那队粮商与另一队人汇合后突然折向了东面。这一反常的举动引起了他们极大的怀疑,但是因为对方人数的增多,也无法再截停他们,只好继续跟踪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