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克的及时苏醒让bō_bō维奇长舒一口气。
有人说邓肯一直都是这只马刺队的象征,这是没有错的。但是如果论战术的重要性,现在马刺队的进攻体系则是围绕帕克来制定的,尤其是近几个赛季球队提速以来。
以前太阳式的炮轰战术和三分战术是bō_bō维奇为不喜欢的,可以说是抵触的,用他的话说那些都是“马戏团的把戏”
可能是因为军人出身的缘故,“铁血”成了早期bō_bō维奇执教的标签。“铁血”主要体现在防守上,波帅是一名擅长打阵地战的教练,而他闻名全联盟的,就是他打造的铁血防守。“防守赢得比赛,防守赢得冠军”就是他的执教理念。
当年总决赛与自己当年恩师的底特律活塞七场窒息防守大战,在战术家看来是经典,在商业家看来则是毒药。
通过时间的沉淀,波帅在防守端战术比较多变。
全场紧逼------一般在比赛最后关头用于追分。
双人包夹------一般用于防守对方的箭头人物,通常波帅的防守是全方位立体式的,所以双人包夹之后,全队有一个轮转补防。
立体轮换式半场盯人-----波帅的防守机动性是很强的,总是会有人不断地上来补防。
对后卫的紧逼-----这一招是专门用来对付那些打小球的球队的,将进攻的发起者守死,从而降低对手的速度和节奏。
波帅进攻端的变化经历了从简单到多样的一个过程,从前的简单主要得益于邓肯的统治力。出色的篮下背打技术,以及出色的防守意识和效率,让早期的邓肯不管是在进攻端还是防守端都是球队赖以仰仗的轴。
以2002-2003赛季为例,邓肯数据:常规赛场均得分23.3分,12.9个篮板,3.9个助攻,2.9个盖帽,到了季后赛场均得分24.7分,15个篮板,5个助攻,3个盖帽,总决赛24.2分17篮板5.3助攻5.3盖帽。
而且,有些东西是可以用数据衡量的,但是有些东西却是数据衡量不出来的。
加之早前体能较好、年富力强,bō_bō维奇大手一挥“把球交给蒂姆,他能给我们带来冠军”
可是,被人戏称为“21号新秀”的邓肯终究会老,中就会瘦体能下降的影响。
邓肯在内线的统治力被其他对手、后辈一点一点的蚕食,bō_bō维奇丢掉了自己的固执,不管是通过吸收还是助手建议,波帅的进攻战术开始变得多样,他不再拘泥于一套战术里,他有许多固定战术配合,在不同时刻,他会采取不同的应对方法。
挡拆----挡拆这是波帅常用的战术,与斯隆相比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因为马刺内线有一名能得分能强攻的大个,外线的帕克和吉诺比利都是能突能投的,这也是gdp之间配合最多的战术。
突破分球----马刺最擅长打突破分球,通过战术配合创造时间差,由帕克或吉诺突破,然后分球给外线的投手或者底角的投手投三分。
普林斯顿----马刺也是能打普林斯顿的,因为邓肯、迪奥、斯普利特,甚至邦纳都是能传球善于策应的内线,而外线的一干小个都是空切的好手。
双突破、双掩护、双接应----这是马刺独有的进攻战术,因为马刺外线的帕克和吉诺都是突破高手,这也是马刺最具有攻击性的打法,一般在追分的时候会用。
声东击西的固定战术配合-----波帅设计的固定战术配合常常具有声东击西的战术元素,让对手不知道进攻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在顾此失彼中,马刺已经获得了较好了外线出手机会,让对手防不胜防。这样的战术体现出波帅的睿智以及战术的整体性和移动配合的巧妙性,最后出现的攻击点,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最具代表性的是2008年季后赛对阵太阳队,邓肯投中扳平比分的一个三分球。
快攻---快攻也是他常用的,而且也为他带来了冠军。当年总决赛横扫骑士队,骑士队与其说防不住奔跑的帕克,不如说是没防住马刺队的快攻。
-----
帕克从10中3后,第四节已经是7中5了。辛里奇防了前三节,却在第四节还是让帕克给爆了。
bō_bō维奇除了继续让帕克在场上,没有换米尔斯外,就是在进攻中增加了双交叉双掩护。
当迪奥高位持球时,莱昂纳德和格林或尼尔从底线兜出来,两侧斯普利特和帕克作无球掩护。帕克顺势溜底线,试图创造切入得分的机会。或者直接出来接球,通过无球队员不停歇的挡拆,完成进攻。
而公牛队进入第四节以来,更加依赖于孙晓天的热火手感。每每看到孙晓天一个人持球深入马刺队内线,进进出出,无所阻挡。
当比赛还剩2分钟的时候,两队比分为96比101,公牛队暂时落后5分。
锡伯杜用了一个暂停布置了一个战术,公牛队需要一次得分,而且是尽可能简单。
bō_bō维奇利用暂停时间则是对邓肯说了一句话,“老男孩!给我打进一个!”
回到场上,孙晓天持球,警觉地运球躲着莱昂纳德的逼抢,到了弧顶的时候,诺阿及时的提了上来为他掩护。借着诺阿的掩护,孙晓天很轻松的就进入了公牛队内线。
孙晓天刚进入,诺阿立刻跟进。此时看防诺阿的邓肯还有补防的格林都扎进了油漆区,马刺队的禁区瞬间拥挤了许多。
此时,右侧的辛里奇突然甩开了帕克,孙晓天这个时候立马将皮球回敲。
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