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回到明朝当土豪>第七十五章 浮山未来发展(一)

对于李承以及其身后的浮山所来说,鞑子经过这次巨大的消耗,最少一年内没法缓过劲,而西北地区的农民起义,也有重新编练的边军负责清剿,已经成不了什么大气候。

而这段时间就变成了整个浮山以及后续规划进来的登州和威海卫这片特区发展和转型的黄金时期。

按照李承的想法,就是要成立一个组织来代替自己处理一些非重要事情的决策,这样自己就不用事事亲为,也能腾出手来做些其他更重要的事情。而这个组织内部的官员必须是要忠于自己,并且有自己独立思想和创新精神的,所以如何组建、组建后人事任命成为了当前最急需李承思考的事情。

大明崇祯三年正月初八,李承正式下令,将在八天后位于城中偏西的大明皇家贸易商行总会中商讨和制定浮山下一步的发展路线以及转型方式。在开会之前,要求浮山的士农工商等各界各自选派三到四名代表制作各自的计划书并于会中提出进行讨论。而李承也没有闲着,这几天的时间里每天都忙活到后半夜,制作了一份厚达十几页的计划书,涵括了浮山当前工商农业军事以及施政等方面,并根据当前浮山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改正。

时间过的很快,正月初八这天一早,商行总会门口就停满了各式各样的马车轿子,二三十人熙熙攘攘的在门口站着互相说话,颇有几分后世领导开会的架势。

没过多久,李承就带着五六个人到了,众人纷纷打招呼,李承走到门口,面对这些熟悉又陌生的面孔,笑吟吟的说道:“各位,时间紧任务重,咱们闲话少说,都进去吧。”

李安手疾,赶紧将挂在大门上的锁链打开,推开了这两扇玻璃大门,带着大家顺着楼梯上了顶层的会议室中。

这些人进了会议室后,各自找地方坐好,李承看到来的差不多了,说道:“咱们先点个名,点到名的请喊到。”

坐在李承身旁的李固国拿起手边的花名册,唱到:“城南军营士兵代表。”

“到”

“城南码头工人代表”

“到”

“城西工业园区代表”

“到”

“盐业代表”

“到”

…………

所有人都到了,就等李承开始会议。

“会议开始之前,我先说几句。”李承坐在会议桌东面,将手放在桌子上,看着眼前这些人,说道:“首先,我要感谢一下大家,在大家以及无数工人农民的辛勤劳动下,我们浮山的生活越来越好,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浮山也到了转型的时候。如何改变,才能让别人嘴里说的浮山模式长久的发展下去,这是我们当今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其次,当今天下局势越来越乱,不但关外的鞑子虎视眈眈,而且通过我们的消息渠道得知,就连乌斯藏也在秘密联系海西蒙古,蠢蠢欲动。在这些外敌对我大明有所企图的时候,我也没有太多的时间做到事事亲为,所以这就有了下面一个问题。”

李承顿了顿,看了一眼听的津津有味的众人,继续说道:“我们要成立一个特殊的施政机构,服务性施政机构。为什么说特殊呢,因为服务性的施政机构的一切出发点都是以服务居民为主,以建设和发展城市为主要目的,仅限于此。至于其他的审判和城市治安,则是由其他独立机构单独执行。在这三个机构的上面,我觉得还要成立一个议会,议会的成员由浮山治下所有年满18岁的居民公平选举产生,议会的权利就是监督其下三个施政执法和审判机构的工作。”

“大人,那这样不就和朝堂上的内阁差不多了?”

李承看了一眼这个说话的人,心道,看来还是有几个识货的人啊。不过内阁和自己提出的这个组织结构大大不同。虽然此时大明朝廷的内阁制已经有了西方内阁责任制的雏形,但是还差的很远。而自己的这个组织结构,完全就是照搬了西方发展成熟的三权分立,只不过换成了东方人的逻辑思维来向他们解释罢了。

“差不多,但是有本质上的区别。朝廷的内阁制说到底还是为皇帝为各个派系所服务。而我们的这种施政组织则是完完全全的以民为本。”李承向这名说话的青年男子投来赞赏的目光,声音柔和的纠正道:“具体的计划和实施方案我已经在计划书中详细罗列了,等会大家可以一起看一下。”

说完,李承对着坐在自己下首的李固国轻轻点了点头,李固国会意后,站起身来,看着手里的会议流程读到:“下面请商行代表进行发言。”

这次会议商行选派的主要代表是李安,其余几人里面李承看到了方筠也在,只不过坐在了李安的侧后面。

“对于商会的发展,我们经过内部商讨研究后有这么几点。”李安清了清嗓子,清脆的说道:“第一,是扩充经营的商品种类。目前我们商会经营范围包括最主要的精盐水泥玻璃三大项,这三项是利润最大的,其余的例如瓷器、丝绸、茶叶等几乎没有涉猎,我们需要扩充,将最赚钱的几项商品都囊括进来。另外,我觉得粮食以及马匹和铁器也可以经营一下。”

“嗯,这瓷器丝绸茶叶等几种商品目前江南等地的商人基本都在经营,市场竞争激烈,而马匹和铁器基本被晋商包圆了,要是咱们也涉足的话估计有难度,我建议可以考虑下海外市场。”

“是大人,这正是我要说的第二点,自从咱们浮山发展起来之后,往来


状态提示:第七十五章 浮山未来发展(一)--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