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送信的人退下后,端惠郡主的脸上终于露出了怒色。
“明明知道我寡居在此,服未满,还让我回去参加什么春宴,不就是嘲笑我来了吗,那样的宴会不过就是看看戏,吃吃喝喝,凑个热闹吧。”
丹橘在旁边服侍,见郡主发了火,却什么也不敢说。
陈氏给郡主端了杯茶,笑着道:“这也是他们的好意,郡主不去就是了。不用为了这个生气,伤了身子划不来。”
“他们就是没安好心。”端惠说来就觉得火大。
陈氏忙道:“再怎么说也是王府里的一件大事。他们让郡主知道也是好意。当年前面那位王妃还在时,也是每年都在开春宴,多么的热闹啊。那时候郡主也极喜欢的。奴婢至今还记得郡主有一次去湖里划船不小心落到水里的事,可把我们王妃给吓坏了,奴婢听说后也吓得大哭,好在老天保佑没什么事!”陈氏至今想来也害怕。
“那时候年纪小,自然淘气,不过经历了这么一场磨难也总算长了教训,看见水就害怕,有好几年连船也不敢坐。”可是郡主出嫁却走了不少的水路。
端惠回忆起年幼时候,自然也想起了生母。在她的记忆里,那么漂亮,那么温柔的一个女人,可惜的是有福没命,英年早夭。心道要是母妃还在的话该多好。她和弟弟也不至于没个依靠。
陈氏见端惠眼中布了水雾便知道郡主又在想前面的王妃了,便有些自悔,心想不该提起先前王妃的事,忙忙的用别的话岔开,笑着说:“等郡主服满了,我们也把亲近的通家之好接来山庄里玩,到时候郡主也高兴高兴。”
端惠却没这个心情了,显得情绪不高,有些怏怏的说:“怪吵闹的,又累,还是算了吧。”
小丫鬟跑来禀报着:“郡主娘娘,大爷来了。”
“君华来了!快请他进来!”郡主一扫刚才的郁闷,满脸的欢喜。
过不多久,果然见沐瑄来了。
端惠看着弟弟心里无比的喜悦,上下打量了番,见沐瑄今天穿了身官绿色的圆领杭绸直裰。这样的颜色寻常人穿了更加显得土气没精神,然而在沐瑄的身上却越发的衬得他面如冠玉。又见他发中插了根檀木雕花的发笄,腕上一串白檀十八子的手串。不是寻常所见的僧衣装扮,端惠就更加的欢喜了。
端惠嗔道:“怎么突然就来了,也不事先报个信也好派了轿子去接你。”
“姐姐,我已经大好了,没有你想像的那么虚弱。我是骑马过来的。”
听说骑马端惠不免担心沐瑄在马背上会不会颠着了,不过见沐瑄精神还不错又把这些话收了回去。
“你好不容易来我这里一趟,住几天再回去吧。”端惠又忙招呼人给沐瑄收拾屋子,又要拨丫鬟给他使。
沐瑄一脸的平静,倒没有拒绝,这让端惠更加的喜出望外。心道看样子弟弟是想清楚了,愿意回到家人的身边,再也不沉迷于方外之事。
端惠让人把棠梨斋收拾出来给沐瑄住,和她的锦绣院正好比邻而居。又将珍珠和琉璃两个大丫鬟给他使唤,还添了俩小丫鬟,浮翠与秋词,添了两个粗使婆子。
“姐姐归家,是王爷的意思吗?”这是端惠从福建回汴梁,沐瑄第一次主动询问端惠这事。
她微微的有些意外,不过显得很高兴,笑吟吟的回答道:“是王爷的意思,说我在福建那么远,又没个依靠,就让人接我回来。”
“你在纪家过得好不好?”
端惠心里一顿,眼里也含了丝晦涩。很明显的,她不大想提此事,笑着将话题引开。
“君华,棠梨斋就让给你住吧。我让丫鬟打扫着,你什么时候想回来住,就什么时候回来,随便住多久就行。毕竟这栖霞山庄是当年母妃的宅子扩建的,别人也管不了我们。”
“姐姐……”沐瑄的声音顿时有些沉闷。
“怎么,你觉得棠梨斋不好吗?要不住晚晴坞吧,只是那里邻水,还是夏天住着舒服。现在这个季节多少有些冷。”
沐瑄心里已经明白了,姐姐她在福建过得不好。
“我就住棠梨斋吧。”
端惠见弟弟没有追问,才放了心。又说要去看看屋子。
她主动的走在前面,沐瑄跟在身后。
自从母妃去世,沐瑄再也没有踏进过这里一步。如今再次前往,多少有些物是人非的感慨。锦绣院是当年母妃住的屋子,隔壁的棠梨斋,是处书房。
姐弟俩走进棠梨斋的院门时,目光被院子里十几棵梨树所吸引,枝桠上一簇簇雪白的花朵正迎风绽放。恍惚间,沐瑄依稀还记得也是这样梨花盛开的时候,母妃坐在花树下,教他背诵《幼学琼林》,给他解读《千家诗》。
时光斗转,当年的幼童如今已长成七尺男儿,当年花树下的桃李少妇,却已经永眠于地下。
沐瑄望着满院子似雪的梨花,颇有些“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的感慨。
“君华,屋子还保持着原貌,一点也没有变。”
粉墙红窗,上面一连三间的屋子,早就被打通了,立了高高的书架,贮满了经史子集。大卷缸里插着数支画轴,那是当年祖父收藏的名人的妙笔丹青,父王知道母妃喜欢,悄悄的送来了好些。
“我记得当初母亲就坐在这张琴桌前弹琴,父亲就在这张大理石的书案上作画。”
“是啊,那时候你不过三四岁,难为你记得这么清楚。”
端惠已想起了当年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