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辛亥之钢铁基地>第四十二章 鬼子进村

这已经是日军搜索部队出发的第三天,藤田茂名率领着日军第三大队九百名士兵从北京出发,沿途搜索那支骚扰运输线的神秘部队。大队以中队为单位,横向展开,每个中队相距大约三公里,这样有什么战斗发生时,另外的两只大队都可以迅速抵达支援。

附近城镇、村庄里的平民已经不多见,大部分都离开这里躲避战乱。搜索完一个村庄后,看到日头偏西,藤田下令就地扎营,并通知两侧的两个中队。士兵们没有在村庄找到什么吃的,只能点燃篝火、吃着冰凉的饭团。

藤田往嘴里添着饭团,看着破败的村庄心思复杂。这是大日本帝国第一次在国际舞台上亮相,几十年的维新运动,仍旧让藤田在西方人面前感到浓浓的不自信。这种感觉并不体现在士兵的素质上,自己的士兵不论是士气还是战斗力,都不比那些列强的士兵差,即使是比他们矮很多。不自信其实来源于士兵手上的武器,他们还装备着甲午战争时期的单发后装步枪,甚至比满清士兵手中的武器都差!而这恰恰是国力不足的体现。藤田很憋屈,没有先进的武器很多战术都无法使用,只能凭借士兵的勇气战斗。他知道前段时间联军缴获了满清在天津的武库,里面先进的武器弹药无数,可是联军将其瓜分后并没有给日本军队装备多少,自己的大队只分到了三门速射炮,还没有多少炮弹!还不如沙俄军队分到的多!想到沙俄藤田心里就一阵恼火,那些毛熊太贪婪了!占有那么多的土地还不满足,不断把手伸向东北,那里是帝国预定的地盘,怎能容沙俄插手?当年要不是列强干涉,帝国就取得东北的辽东半岛了,自己作为亲身经历战争的军人,对那件事实在不甘心!

但藤田对自己国家的未来充满信心,他参加过五年前的战争,当年自己就是凭借着手中的单发步枪将装备先进的满清帝国打得狼狈逃窜,并为帝国夺取了大量利益。自己的弟弟现在就在台湾经商,自己家族的命运与国运紧密相连。而这一次出兵自己要为帝国再次赢得财富,满清已经腐朽,不堪一击,这片广袤、富饶的土地将成为帝国崛起的基石,到那时,帝国将不再弱于任何列强!

“佐木队长,安排好今夜的执勤,注意多安排几个暗哨。还有,向士兵们通报,一定要注意维持帝国军队的军纪,不得骚扰村民!”

“嗨!藤田队长,我们的士兵一项服从命令,都是了不起的武士,从没有发生过违反军纪的事情,请您放心!”

“要西,一定要记住,我们是一支文明的军队,我们的国家是一个文明的国家。”藤田满意的点点头,其实他对联军其他国家的军队抢夺财物也非常羡慕,那是多么诱人的财宝,如果属于自己,那么自己后半生都不用发愁了。但从本土出发前上级一再强调遵守军纪,保持军队的文明形象,自己也只能克制yù_wàng了,到现在家族送给自己的武士刀还没饮血!说起来自从到满清之后就没有几次像样的战斗,听第二大队的团藏队长说他们和清军主力的武毅军战斗时损失不小,主要是武器方面的差异导致的,但士兵们英勇顽强,才没有辜负天皇陛下的重托。团藏因为指挥战斗得力受到表彰,自己也很希望能遇上那种战斗啊!

特战队在吕宋的带领下继续执行骚扰任务,很快就通过侦查发现有大批日军沿运输线搜查。吕宋意识到联军方面终于忍耐不住想要剿灭特战队。日军横向搜索,每一个搜索队伍都有两百多人,而且离的很近,攻击其中一队很容易遭受其余方向的反包围。穿过去也不容易,到了搜索队后方就是日军与北京方向的联军的中间地带,回旋余地小,很容易被联军大军包围。特战队被迫步步后退,耐心寻找战机,最后终于找到——一支日军大队过于突前,离其他大队超过了五千米。在通讯手段落后的时代,军队的协同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分开前进很容易前后左右脱节。吕宋决定对这支大队下手,他们有吉普车、自行车,可以打一阵就跑,然后脱离战场。开火后日军就找到了特战队的踪迹,很快就会合拢,特战队没有必要继续在这里硬拼了。

“队长,日军防守严密,我们不敢靠近侦察,只能远远的看着。他们大约是一个中队的编制三百多人,左右大约三千米的两个村庄还驻扎着同样人数的中队,他们应该是属于同一个大队。没有发现重型火炮,只有三门37毫米口径的速射炮,它们是最大的威胁了。”侦察兵向吕宋汇报道,特战队暂时在离村庄两千米外的土坡后隐蔽,冬天的北方白天短,不到五点天色已经发黑,不担心日军会发现。

“但我们发现一个奇怪的情况,通过观察旗帜、士兵对话和深蓝色的军装,我们都可以肯定他们是联军日本陆军。不过他们进村后并没有骚扰村民,就连夜晚宿营也是寻找的没有人的民房,或者直接在空地搭上帐篷。这样的一支部队无论如何也与qín_shòu一般的日军对不上号啊!”侦察兵忍不住将心中的疑惑说出。

“咦,是真的吗?不可能啊,联军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按理说这些日军应该做得更过分才对。不管他了,他们是日军士兵错不了,打日本人更错不了,我们上吧!”吕宋说道。这伙人是联军日本士兵没错,而他们看到的也没错。只是他们不知道,真正的历史上,八国联军里面纪律比较严明的是美军和日军,时人


状态提示:第四十二章 鬼子进村--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