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辛亥之钢铁基地>第四百八十一章 乱(二)

干掉天皇和日本皇室,华国得到的好处是日军的抵抗力度减弱,大批日军士兵向华军投降。坏处也很明显,日本人失去了效忠对象,群龙无首的情况下不同利益集团为了各自的诉求,采取不同的措施,导致日本高层没有一个统一的意见。 当双方意见相左的时候,拥有武力的军部开始用简单粗暴的办法解决问题,对反对者*清除是军人解决问题的最好方式。当然,反对者没有坐以待毙。 内田康哉道:“整个日本主张抵抗到底的毕竟是少数,那些平民、农民、财团、资产阶级、地主都支持我们的谈判主张,就连军队内部也有为数不少的士兵和军官不想继续打下去。大和民族已经经历了太多的死亡,国力极端凋敝,民不聊生,每天都有无数人被饿死。华国已经向我们证明了他们的强大,对于强者,我们主动臣服不丢人,或许还会因此受益,朝鲜不就是最好的例子吗!只有那些中高层将领固执的坚持着,部分受到蒙蔽的士兵听从他们的指挥,实际上他们是被孤立的。” “你的意思是?”犬养毅若有所思,像是抓到了什么,却怎么也想不出来。 “干掉那些煽风点火的美国人和英国人,断绝美国与我们之见的往来。发动所有人支持我们的行动,平民、农民、工人甚至士兵,在全日本发起停战游行,让游行队伍包围军部。” “好!”犬养毅激动地大声叫道,有了内田康哉穿针引线,他甚至开始在脑海中细化行动步骤。 “政府内部有一股原海军将领主导的势力,包括伊东祐亨、加藤友三郎、秋山真之在内,这些人同样不满陆军的主张,倾向于投降。内田康哉,你去联络伊东祐亨,试探一下,这个老狐狸绝对不会放弃在日后获得更多权力的机会。干掉那些美国人和英国人的话,交给那些财团来做,他们豢养了不少死士,这个时候也应该出力了。” 佐藤安之助给桥口勇马带来了坂西利八郎策划的行动计划,很快这个计划就交到了犬养毅手上。不过军部在投降派内部同样有暗线,犬养毅等人的举动没有逃过军部的眼线,双方都知道了对方的打算,现在的关键是谁先动手,谁就能掌握先机。 军部调遣近卫第一师团进入浦和,投降派就派人煽动近卫师团的士兵和军官,军部封锁浦和市区进出道路,投降派就买通陆军士兵,帮助大量的平民、农民进入市区,准备参加大游行。军部派出杀手刺杀投降派骨干,投降派也利用财团培养的死士刺杀军部将领。 这几天桥口酒吧的生意萧条了许多,大部分日本人,从上到下都被这虫模宏大的内部斗争牵连进去。就连酒吧门口的乞丐都被人雇佣参加游行,更别说那些利益攸关的上层人物,他们终于没有时间来酒吧消遣。 不过这个酒吧的目的也不是赚钱,没有顾客前来,照样有无数的情报汇集到这里。桥口勇马和松下志太等人正在紧张的汇总分析各种情报,并将其通过秘密渠道送回国内。 军部还是没能阻止游行的发生,近卫师团有许多士兵和底层军官被策反,成为投降派的坚定支持者。他们正在失去对政权和军权的控制。 距离军部大楼五百米的街道口,上百名全副武装的士兵正在和上万名游行者对峙,更多的士兵和更多的游行者正在往这里汇集,如果没有路障和街垒的阻挡,不开枪的情况下那一百多名士兵绝无不可能挡住游行者。 六挺马克沁重机枪被摆在街垒后面,它们是士兵最大的依仗。与那些游行者一样,这些士兵都是近卫师团中最坚定的军国主义分子,也可以说是疯子。所以,在上级下达开枪的命令时,这些士兵毫无犹豫的开枪了,而且将重机枪的枪口直接对准了游行队伍。 谁也想不到自己国家的士兵会直接开枪,大口径子弹穿过好几个人才停止翻滚的势头,几分钟内就有几百人倒在血泊中。 距离事发现场不过几十米的桥口酒吧内,桥口勇马和松下志太正趴在地下室的狭小窗口内往外张望。街口处乱成一片,游行者为了躲避子弹争相逃跑,互相踩踏造成的伤亡恐怕不比子弹杀伤的少。一名机枪手射完一条弹链后竟然要求更换第二条弹链,其疯狂程度只有民国时期的军阀混战才能见到——屠杀本国国民的疯狂程度。 “嘿嘿,这下有得玩了,军部那群疯子真舍得开枪,他们哪来那么多重机枪子弹?” “嗯,不开枪就是他们死,开枪就无法收场。不论从哪一个方面看,军部这些疯子都完了!”桥口勇马点评一句,目光一直没有离开屠杀现场。这么精彩的狗咬狗,实在不容错过。 桥口勇马说的没错,军部就算是下令开枪也是死路一条。街口屠杀的消息传出后,以伊东祐亨为代表的海军势力立刻宣布与陆军军部划清界限,犬养毅要求军部停止屠杀平民,即刻下台,重组政府,并号召所有的士兵放下武器,向华军投降。 先是浦和以东三十公里处驻扎的第二十一常备师团宣布听从犬养毅的号召,拒绝服从军部的命令,并在犬养毅的命令下向浦和进发。另外大阪的第十九后备军、京都的五万守备军等各地部队超过五十万人宣布拒绝听从军部的命令,在前线的几个后备师团直接放下武器向华军投降。浦和市区内部也有超过三千名近卫师团士兵倒戈,向军部一派的士兵发动进攻。军部代表的抵抗派已经众叛亲离,不过支持他们的另外一只常备旅团进入市区,使他们再次占据上风


状态提示:第四百八十一章 乱(二)--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