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三国之重整山河>第三章 山中小庙

雨后湿漉漉的山路旁边,有一座残破不堪的小庙,背后是一片黑黝黝的密林,风从林子里面吹过,发出呜呜的声响,像一头猛兽在发出猎食前的咆哮。

远处的山路上,几排稀疏的脚印一点点向前延伸着,三个人影正慢慢朝这边走来。

步行了小半天,一路上有一搭没一搭的和冯习、傅彤闲聊,现在名叫寇封的青年也已经逐渐适应了自己的这个新身份。

寇封,东汉末年罗侯寇氏的后人,很小就成了孤儿,一直跟随舅舅刘泌生活。后来,刘泌做了樊城县令,一次宴请刘备,寇封侍立身后,刘备当时膝下无子,见他少年英武,喜欢得不得了,当即过继为养子,改名刘封。后来,刘封在刘备麾下为将,随军战荆州、夺益州、取汉中、破上庸,战功累累,却因为诸葛亮忌惮其勇武,担心他在刘备百年之后无人能够掌控,而劝刘备将其赐死,死时不过三十岁左右。

对于这个身份,寇封是既喜且忧。

喜的是,在三国历史中,他最敬佩的两个人便是刘备和诸葛亮,前者白手起家,虽然屡败屡战,却百折不饶,最终三分天下有其一,奠定了蜀汉基业;后者更不用说,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虽然并不像画的那样神鬼莫测,却依旧是千古名臣的典范!如今自己居然有机会和这两个人生活在同一个时代,将来甚至还会并肩而战,光是想一想,都不禁让人热血沸腾!

然而,让他担忧的,却依然是这两个人!历史上的刘封正是死在他们手中,自己现在虽然只有十六岁,但历史如果按照之前的轨迹进行下去,自己这辈子就算是已经过了一大半了!

想到这儿,寇封不禁打了个冷战。他使劲甩了甩头,努力说服自己不去想那倒霉的结局——历史是死的,但人是活的嘛!历史是由人书写的,当然也就可以由人来改变!我就不信邪了!自己好歹是受过现代教育的二十一世纪大好青年,在这个连馒头都还没发明出来的时代,完全可以算是自带外挂的神人,怎么可能那么简单就被活生生的扼杀掉?!

“公子,快点跟上哦!”

傅彤的声音远远传来,寇封这才从沉思中回过神来,抬头向前面那两个驻足的人影望去,这才发现自己胡思乱想这一会儿,已经被他们甩开一大段距离了。

冯习和傅彤都是荆州人,从小就因为战乱而颠沛流离,后来被舅舅刘泌收养,就一直作为心腹跟随在他左右。半年前,寇封来蜀地游学,刘泌便让他二人作为护卫,保护寇封的安全,这次路过龙泉山,正是打算取道返回荆州。

不过对于早习惯了现代生活的寇封来说,一路的步行却让他有些吃不消。从卯时到巳时,他们已经走了足足两个时辰的山路,冯习和傅彤虽然依旧步伐矫健、一脸的轻松,但寇封却觉得两只腿像灌了铅一般,越来越不听使唤了。这也难怪,要知道他在高中时,可是靠着两次补测外加体育老师的同情分,才以61分的成绩勉强通过一千米长跑测验,一次性走这么远的路,对他来说确实已经接近身体的极限了。

寇封正在哀叹自己这可怜的体格时,不经意的一抬头,猛然发现前面不远处居然有座破庙,顿时兴奋得哇哇大叫起来,赶忙叫住了冯习和傅彤。

“冯大哥!傅大哥!前面有个破庙,咱们歇歇脚吃点东西再走吧!”

冯习和傅彤不约而同的朝他投来一个疑惑的表情,寇封一愣,这才猛然想起他们可能并不太适应这个称呼,只好摸了摸后脑勺,然后一脸尴尬的嘿嘿傻笑了两声。

老实说,寇封自己也觉得这么称呼他们俩有点怪怪的。按照古人的规矩,对人的尊称应该是叫他的字,但是那一般是用在对平辈或者晚辈身上,否则便适得其反了。

记得野史上曾经记载说,马超刚刚归降刘备的时候,就因为直呼刘备的字,引来关羽和张飞的不满,差点招来杀身之祸。这个故事的真实性暂且不论,也不说自己是什么公子,总之寇封觉得叫他们的字还是不妥的。所以虽然知道叫他们大哥可能不太合适,但好歹也算是敬称嘛,他们慢慢习惯了就好。

三个人来到破庙里,目光所及,到处都是积满灰尘的蜘蛛网,大殿里供奉着几尊东倒西歪的佛像,细细一看,却大都残损不堪,找不出一尊完整的来。不过大殿中央却有一片地方打扫得干干净净,旁边还有一个已经熄灭的篝火堆,显然不久之前有人在这里停留过。

“公子,坐吧。”

傅彤不知道从哪里找来了几个蒲团,拿在手里拍了拍灰尘,然后铺在地上,对寇封笑道。

“谢谢傅大哥。”

寇封感激的朝他笑笑,把包袱和剑往旁边一扔,一屁股坐在蒲团上,一面捶着发酸的大腿,一面长长呼了一口气。

“你们也别站着啊,坐吧!”

东张西望的打量了一番这座破庙,寇封才发现冯习和傅彤都还站在一旁,于是连忙朝他们招了招手。

傅彤点点头,在他的身边坐了下来。而冯习却似乎并没有准备休息的意思,只见他在庙里缓缓踱着步,不时环顾四周,斜飞入鬓的剑眉下,一外平静,却隐隐透出一丝警觉。

“启程吧。”

片刻之后,冯习的目光收了回来,对正在休息的两人淡淡道:“太阳下山前,我们得下山。”

“啊?”寇封以为自己听错了,皱了皱眉,“这才刚坐下啊,连口水都没来得及喝呢!


状态提示:第三章 山中小庙--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