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类似于大学的高等教育机构有国学以及后来的高等书院等,是指聚集在特定地点整理、研究和传播高深领域知识的机构。大学作为一种具有高等教育职能的机构,可以追溯到五帝时期的成均和上庠;董仲舒曰:“五帝名大学曰成均,则虞痒近是也”。虞舜时成立上庠,“上庠”即“高等学校”的意思;郑玄:“上庠为大学,在王城西郊。”以后夏朝的东序,商朝的瞽宗,周朝的辟雍,是当时位于京师的最高学府。
汉朝,中央设立太学,为最高学府,而地方也开始设立郡学、州学、府学、县学等供同龄学生学习的的地方官办高等学校,相当于不同阶级的公立大学,低阶大学学业出色的学生可以进至高阶大学学习。隋唐以后太学改为国子监,唐朝以后出现书院。白鹭书院、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应天府书院、嵩阳书院、石鼓书院、茅山书院等都是著名书院的代表。
当然,现在随着国家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曾经被称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就像人民币一样越来越不值钱,社会上更是流传着笑话:本科多如狗,硕士满街走,博士抖一抖。
当然这一切都是和林萧没有关系了,林萧怀着颇有兴趣的心情,迈步向着学校里面走去。
作为全国排名靠前的一流大学,中海大学无论是办学水平和效益,还是整体办学条件与实力,在全国高校中都是数一数二的。除了学术上的成就外,学校的硬件设施,绿化等,也是一流的。
一栋栋宽敞明亮的现代化的教学大楼,夹杂着古色古色的亭台楼阁,九曲回环,中国的园林和西式的建筑完美的结合在一起,令人流涟忘返。大楼旁边是一个不大不小的人工湖,湖里有相当一部分地方都是盛开的荷花,荷花旁边陪伴着碧绿的荷叶,荷叶高高低低,有的轻轻地浮在水面上,有的高高的撑出水面,还有的好像在一起谈话,上面还有几颗晶莹透亮的水珠在滚动,阳光照在上面闪闪发光。
校园内有着大片的草地,绿草如茵,柳树成荫,还有古亭假山和几棵上了年数的松树、柏树,绿意盎然,空气清新,堪称晨练、晨读的好地方。
感受到大学校园里那种独有的宁静气息,林萧不由得在心中暗暗的赞叹,看来自己这次选择来上大学,真是太明智了。
走在湖边,林萧只觉清风拂面,心情越发的开朗。湖边上有一群晨练的老人,有练剑的,有打拳的,还有聊天下棋的,好不热闹。
其中的一个老人引起了林萧的注意。老人个子不高,脸部红润,两边太阳穴微微凸起,皮肤也很好,几乎看不到什么老人斑,精神也很好,按头发发白的程度以及透出的那股子岁月沧桑气息,应该已经过古稀之年,但乍一看也不过就六十岁左右的光景。下巴上白须飘飘,身上穿着一套白色的麻纱练功服,脚上穿着布鞋,远远望去很有点仙风道骨的味道。
此时这个老人两腿分开,双手屈肘侧举,双膝微屈,站在湖边,对着水面缓缓地呼气吸气。
林萧的目光扫了老者一眼,闪过一丝惊讶的目光,随后眉头微微一皱。
自从因为被雷劈而无法飞升,开始不停转世,林萧也遇到过几个修真者,其中就有后世鼎鼎大名的张三丰。但是林萧发现修真之人随着时间的推移,数量越来越少。自从张三丰飞升后,林萧就再也没有遇到修炼有成的了,大部分都是修炼到筑基,很少有再往上突破的。练内家功法的倒是见过不少,武功高强的也有许多,但明朝之后,武学就越来越式微,在上一世清朝的时候,林萧就基本上没见过内功高深的人。估计一是受战乱影响,二是各门各派敝帚自珍,导致许多功法失传。即使是那些修真门派,其传人的修为也是越来越低,大部分都达不到前辈的水准。前世林萧收的徒弟,在林萧离开国内的时候,他的徒弟已经是当时修真界数一数二的存在了。
重生一段时间后,林萧发现目前练武术的大部分都是些虚架子,就算是有练内功的,也是真气驳杂不纯,既没有质也没有量,除了打架比常人厉害点外,比起上一世来却是差了十万八千里。
倒是那个老人,虽然隔得老远,当他功法运转时,林萧还是能隐隐感觉到老人体内的真气流转。看来这个老人的内家功法已经修炼到了一定程度,即使放到前世,也算是不错了。
内家功法修炼到老人这样的境界,其实相当不容易了,虽然远远比不上修真者,但要是能再前进一两步,起码强身健体、延年益寿是没问题了。
“可惜岁数已大,修炼不得法,唉,看来现在武学真的是失传的差不多了!”林萧这一派是属于以武入道,所以对武学有着一种特殊情节。这一世所在的社会讲究科学,练武术的人就更少了,林萧这段时间就没碰见过功夫练的好的人,如今好不容易看见个内功修为差不多的,却偏偏功法运行有问题,让林萧心里很是不爽。
林萧经过多次转世,看破红尘,本就有些率性而为。又是修真之人,修炼之道,重在本心,所以心情不爽了,自然而然就表现在动作上,看着老人连连摇头叹气。
老人很快就发现林萧在观察他,一开始他也没怎么在意。以前他练功的时候,也有人出于好奇会在边上看上一阵子。但林萧在边上站了一会,居然看着他摇头叹气,尤其那眼神,好像看着自己不争气的徒弟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