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山派弟子不得与官府发生冲突,怕的就是一旦事情闹大了,破坏了王焕章的谋划。此次在庆阳府,看到那些官差驱赶百姓,林不凡都无动于衷,他能做的就是事后给那些无家可归的百姓找一条生路。

“师父,您一直都自号孔孟门徒,儒门弟子。但是您如今的所作所为,却在刷新弟子的三观…………”王元贞犹豫了很久还是把这句话问了出来,三观这个词还是师父在入门之时和他说的。

面对弟子近乎大逆不道的质疑师长的话语,林不凡并未动怒。他沉思良久后,才开口说道:“其实为师最为钦佩孔夫子的地方,就是他能因材施教。根据不同的弟子,用不同的教育手段。

因材施教,这四个字说起来容易,但是做起来真的很难。为师虽然不才,但是至少窥得了这四个字的些许皮毛。所以你们师兄弟四人,我采取的完全是不同的教育手段。不知道,你注意到没有,为师除了在你入门之时,向你讲解了儒家的一些思想奥义后,我就再也没有想你提过这些东西?”

“弟子也时常迷惑不解,还一直以为是弟子愚鲁,惹师父不快。”

“因为你和他们不同,这些东西不适合你!!!为师研究了儒家典籍这么多年,倒也算是有些心得了。很早以前,为师曾在机缘巧合之下,得到了一本来自先秦的《孟子》,从而窥得了先秦之时儒家的一些思想。以前为师就和你说过,汉朝时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际上是一次剧烈的百家融合的过程。在汉武帝即位之初法家、儒家、黄老之学大行其道,还有一些其他的学说活跃在政坛和民间。而且各大学派之间也有着很多派系,彼此之间的学说甚至南辕北辙。

而在当时黄老之学已经不适合汉朝后,汉武帝就开始以及其强硬的手段,将百家之学说统合起来,为自己服务。然后董仲舒就开始顺应汉武帝的要求,开始整合儒家各大派系,剔除掉一些不利于自己统治的言论,比如孟子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种言论。然后把其他学派的有利学说给借鉴过来,比如法家的‘君要臣死,臣不死不忠’之类的,从而为汉武帝量身打造了一个,可以完全为他服务的新学派。

当汉武帝得到了这个结合了百家所有优点的怪物后,其他的学说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当然为了表彰董仲舒的辛苦,汉武帝将这种学说,还是命名为儒家!!当然这个怪物和孔孟时代的儒家,相距甚远…………

为师,是一个江湖中人,对于为帝王服务的新儒家,当然没有一丝兴趣。但是却对先秦时代的儒家,十分向往。因为那里面蕴含了无数人生至理,无数为人处世之道,和无数修身养性,提升自己的独到见解。

但是若说起治国,那么先秦时期的儒家肯定不行,因为已经落后于时代了。虽然为师对新儒家很是不耻,但是论起治国理政,还是他们比较合适,毕竟他们就是为此而生的。

所以一开始为师就不愿意让你过多的陷入书海,而是带着你去各地走走转转,见识一下复杂的人间,就是不想让你被那些腐儒不知变通的手段所影响。手段从来就是一柄剑,用之善则善,用之恶则恶。你父亲的谋划,虽然会让关中百姓受一时之苦,但是从大局来说是对百姓是有益无害的。而且无论是你父亲还是为师,心底都有一条线。一但越线,为师和你父亲就会出手,这个你尽管放心。我们并不是自私自利的野心家,我们有自己的理想抱负。

而我华山派弟子,入门之后,为师都要要求他们每日诵读先贤的典籍,从而希望他们能从中领悟到什么。只要他们有一丝领悟,那就是一生的财富。”说到这里林不凡双眼开始露出迷离之色。

“敢问师父领悟了什么?”

听到王元贞的问话后,林不凡的记忆,一下就被拉回了笑傲江湖时代。自己以华山派强大的实力做后盾,以堂堂正正的行事方法,赢得了整个江湖的敬服。再后来,自己在倚天世界,领悟到了心怀正气而无需被手段所束缚。再后来和曹翼游览岳阳楼时,才真正意识到自己的前路,那就是责任!!!

责任这个东西,有些是一出生就赋予的;有些是随着年岁的见长,和身份的变化,而被现实强行加上去的;而林不凡的责任,则是他自己赋予的…………

林不凡组织了一下语言后,就开始回答弟子的问题。“虽然《论语》《孟子》只有薄薄的一册,但是其中蕴含了无数人生哲理。为师不才,仅仅窥得了一丝先人意志。

先秦时代,诞生了无数贤哲。但是很多贤哲面对纷乱的世界,宁愿隐居山林,将这一身所学跟着自己枯老于山林。更有庄子这样,宁愿拖着尾巴在烂泥里打滚,也不愿被供奉在庙堂的惊世言论。但是孔子不一样,他学问大成后,就开始带领弟子,周游列国,他希望能用自己的一身所学,教化苍生。他希望能尽自己所能,来让天下百姓安居乐业。为了这个他不但无视那些君王的鄙夷,和大臣们的排挤,也受尽了那些隐士的嘲笑,但是他始终无怨无悔。

为师是个世外之人,凭借着高强的武功,无论天下如何变幻,都能守得住华山派的基业。但是逢此乱世,仍然想尽自己一丝所能,去护佑自己脚下的这片土地的百姓。当然为师也知道,面对滚滚大势,我的这点力量根本微不足道。想要护佑百姓,无异于螳臂


状态提示:041 师徒--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