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青春校园>若修儒道>第一章 穿越——圣启大陆
整理图书的那个自己一定早就被倒下的书架和掉落的书籍砸死了,机缘巧合,自己的灵魂竟然来到了圣启大陆,进入了另一个杜若的身体。想到这里,杜若苦笑了:想必冯凤英一家知道了自己的死讯,应该高兴地把酒言欢了吧?只不过,舅舅舅妈和表妹知道自己死了应该会非常难过吧?……

突然,一个问题出现在了杜若的脑海里——圣启大陆的这个杜若应该是死了,这才被自己的灵魂占用了身体,不过,这个杜若是怎么死的呢?

这时,圣启大陆的杜若的记忆竟然一点一点慢慢浮现在杜若的脑海之中,圣启大陆的历史也在杜若的脑海里显现了出来。圣启大陆与古代中国大陆相似而又有许多不同之处:

根据古代中国的历史记载,生性残暴的蚩尤带领八十一个能说人话的野兽兄弟联合风伯雨师和夸父部的人,手持剑、矛、戟、盾等各式兵器,气势汹汹来向黄帝挑战。黄帝以夔兽之皮制鼓,以雷兽之骨制槌,擂鼓震慑敌人之心胆,又以《阳符经》布阵,以指南车破敌,以风后为相,力牧为将,又得女魃助战,终于战胜了蚩尤,并把蚩尤杀死。

之后,黄帝被诸侯尊为天子,带领百姓开垦农田,定居中原,奠定了华夏民族的根基。后来,在三皇五帝的带领下,人们逐步从游牧民族进入了农耕社会,建立了中华民族的古代文明。

而圣启大陆则与古代中国不同,因为这里除了人类之外,还生活着妖、蛮、邪三族。为了保护人族的子孙免受妖、蛮、邪三族的侵害,在三皇五帝之前的古代先贤们就赐予了人族特殊的能力——才气。

在这里,文人不再手无缚鸡之力,书生不再是百无一用,只要拥有才气获得文位,上至耄耋老人,下至黄口小儿,只要获得秀才以上的文位,都可以使用才气对来犯的妖邪进行口诛笔伐,文位至进士以上者更可以大张挞伐,以一敌百,文位较高至大学士以上,甚至可以直接使用兴师问罪,即把诗词文章之才气幻化成一支军队,直接声讨对方的过错。

圣启大陆的黄帝与蚩尤之战,实质上就是人族与妖、蛮、邪三族的一场大规模战争。

传说圣启大陆的轩辕黄帝天赋异禀,出生没有多久,已能说话,年方十五岁时,已经无所不通。在蚩尤率领妖、蛮、邪三族来犯之时,黄帝才冲霄汉,获得了《阳符经》,天封为半圣。黄帝手持《阳符经》,来到涿鹿郊野,用才气设九阵,置八门,阵内更有三奇六仪、阴阳二遁。蚩尤自知不敌,便联合妖邪布下百里毒雾阵,黄帝以文宝指南车大破毒雾阵,并放出自己豢养的六只灵兽——熊、罴、貔、貅、貙、虎,口念《阳符经》,将蚩尤及众妖困在镇中,这才打败了蚩尤,并将其杀死。

蚩尤死后,他率领的妖、蛮、邪三族也在战时损失过半,其残余逃的逃,遁的遁,降的降,人族才得以过上休养生息的好日子。

黄帝逝世之后,妖邪势力得以恢复,便再度屡屡侵犯人族,除了五帝之外,更有大禹、商汤、盘庚,乃之后来的周文王姬昌、周武王姬发,他们都与黄帝一样才气冲霄,被封为半圣,率领人族屡战妖邪,妖、蛮、邪三族因此受到重创,这就为人族的普通百姓换来了太平生活。

不过,和古代中国一样,在圣启大陆,成为至圣的,只有孔子一人。

孔子在鲁都杏坛创办了曲阜学院,广收弟子,开始讲学。孔子一生共收有普通弟子三万,亲传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

春秋战国之乱恰恰给了妖、蛮、邪三族休养生息的机会,他们便抓住人族动乱的机会妄图反扑。孔子手持《春秋》,率领七十二贤人拦住妖邪去路。

只见孔子口念《春秋》之文,霎时间,风起云涌,飞沙走石,电闪雷鸣,天摇地动。《春秋》之言慢慢幻化成了金色的大字,在孔子身边盘旋,随后,金字化为金甲天兵,从天而降,大破妖蛮,解救万民于水火之中。为首的蛮圣敖狠和邪圣魔心君看到自己手下的妖兵蛮将被孔子召唤的金甲天兵打得溃不成军,气得嗷嗷怒吼,直扑孔子而来。孔子临危不乱,气定神闲,飞笔连书十八个“诛”字,这些诛字幻化为金色刀剑,乱刀斩杀了蛮圣与邪圣。

众妖大惊,四散奔逃,却被孔子的七十二贤徒拦下,妖圣穷奇被迫代表妖、蛮、邪三族与孔子定下了“千年不战”的合约。从此,孔子成为至圣,受天下万民的爱戴。

后来,孔子驾车列国,传播儒道,被誉为“天纵之圣”,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再后来,孔子的弟子孟子得封亚圣,荀子、曾子、颜子和子思子得封半圣,在孔子仙逝之后,荀子、曾子、颜子和子思子才得封亚圣。

汉武帝刘彻登基为帝之后,采取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孔子的思想得到了空前的宣扬和发展……

杜若想到这里摇了摇头:自己不是在想圣启大陆的杜若的死因吗?怎么绕道孔子那里去了?杜若便坐在河边闭上眼睛,细细思考起来。

******************************

铃兰曰:各位读者请注意,本书并不是单纯的跟风作品,随着情节的慢慢跟进,大家会慢慢了解。另外,本书的主人公是女子,所以并不是特别热血的杀妖句话说,男生女生都可以来看看哦!请大家放心,本书之中,热血杀妖的场面确实会出现,但是该让大家看爽的地方和好玩


状态提示:第一章 穿越——圣启大陆--第3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