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青春校园>江山风雨情之雍正与年妃>第3353章 冰凝又知

皇上从来都是威严的,即便不开口的时候都是不怒自威,现在突然间一开口还是直接点名翠珠回话,不要说众人了,就是翠珠自己都立即预感到大事不妙,神色也是顷刻之间变得惶恐至极。然而皇上发话她岂敢不遵从?因而只得是勉强镇定下来,强撑着快要瘫软的身子,几乎是爬行到了皇上的面前。

对于所有奴才面对皇上都会出现的惊恐万状的模样,此刻同样出现在翠珠的身上,按理说应该是理所当然、见惯不怪的,然而皇上却是疑窦丛生。他只不过是要问翠珠几个问题,这个奴才被吓得软成一滩烂泥的样子,而昨天不但胆大包天地私闯九州清宴,而且在他放出话来要将她推出去斩了的时候,竟是不见她有半点服软,相反态度还强硬得很,连他用“再也见不到十四阿哥”都威胁不到她,才不过就是过了一日,前后判若两人,这其中难不成也是有什么蹊跷?

现在皇上的心里简直是乱成了一团麻,一个一个的问题,一个一个的蹊跷,一个一个的震惊接踵而来,根本就不给他片刻的喘息机会,要在这么短的时间里,接受那么大量的信息,接受那么巨大的震惊,他再是沉着冷静、稳若泰然,怎么可能承受得住呢?简直是比三年之前的夺储之争还要有过之而无不及。

尽管三年之前的夺储之争更加血腥更加危险,甚至是命悬一线,但是他打的是有准备之仗,事先做足了安排和部署,因而大部分事情都尽在他的掌握之中,可谓是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中间虽然也发生了几个小小的意外,但完全不足以影响整个局势。另外他还有十三阿哥和隆科多两员得力干将,令他如虎添翼、所向披靡。

今天的情形虽然没有当年的凶险,但是皇上是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突然间被迫陷入一种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局面之中,一方面面对冰凝的病情束手无策,一方面又得知当年事实的真相,两个沉重的打击令他犹如困在笼中的巨兽,纵有千般万般力量,却是丝毫也使不出来。忹他身为一代帝王,可以决定任何一个人的生与死,却无法唤醒他最深爱的女人,这种无能为力的深深挫败感,这种怨恨老天捉弄的愤怒感,就像是带刺的铁锤,狠狠地敲击着他的心。

因此翠珠跪在他面前又是一柱香的时间过去了,他却仍是久久没有开口,沉浸在无尽的悲痛与怨恨之中,无力自拔。皇上不开口,谁也不敢在这个节骨眼儿上撞他的枪口,因此尽管众人已经是跪得头发昏眼发花,却是连口大气都不敢喘。

翠珠和含烟都是当过丫头的,含烟嫁人之后虽然做了张家夫人,但自小当差体力自然是不错的,而年大少夫人徐氏却跟这两人无法同日而语。她是富家小姐出身,出嫁前也是徐府的掌上明珠,出嫁后更是养尊处优,哪里经受过这么长时间的跪罚?现在将近一个时辰的时间过去了,双膝早已经是肿了起来,钻心地疼,另外她又是担忧冰凝的病情,又是害怕含烟出了岔子惹恼皇上,身心备受双重煎熬之下,终是体力不支连吭都来不及吭一声就一下子昏了过去。

徐氏突然间的昏倒在地自然是引发了一场小小的混乱,不过也总算是令皇上从无边无际的痛苦之中回过神儿来,待宫女们将徐氏扶下去之后,屋子里重新恢复了安静,他也不得不再次面对残酷的现实,一一问出心中的疑团,以期获得一星半点的安慰。只是这一次他开口之后,不但没有了一开始的咄咄逼人之势,连后来的语气坚定都消失得无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明显的疲惫不堪,沙哑的嗓音令众人以为自己的耳朵听错了,不由自主地抬头望向他,从而验证是不是皇上在开口问话。

面对众人投来的“无礼”目光,皇上哪里还有半点儿心思去理会?只当是没有看见一样,自顾自地继续说了下去。

“翠珠,朕刚才问你第一个问题的时候,你为何犹豫不决?”

在皇上没有开口之前,翠珠的心里比任何一个人都紧张,扑通扑通的这颗心差点儿就要跳出心口来,当现在终于知道皇上的问题之后,这块压在心头的大石头终于有惊无险地落了下来,于是赶快恭恭敬敬回答。

“回万岁爷,奴婢是因为不大清楚婉格格是不是去过宝光寺,所以心里犹豫不决。”

“什么?你家主子去过没有去过你能不清楚?那为什么朕问你第二个问题的时候,你却没有半点犹豫?”

“回万岁爷,您问第一个问题的时候,只说是康熙四十八年秋天,没有说具体哪一日,虽然不知道您为何询问这个问题,但奴婢知道此事重大,自是不敢轻易断定,唯恐答错了,犯下欺君之罪。而您第二个问题明明白白地说了是腊八那一天,日子是非常确定的。另外那天施粥之事是由贵妃娘娘头一天提出来,婉格格帮着张罗的,腊八当天送粥的时候,二爷本是不想让娘娘亲自过去,但娘娘执意前行,二爷实在是拗不过,无奈只好答应。这个事情奴婢自记得清清楚楚,所以不会有半点犹豫。”

皇上确实是故意没有跟翠珠讲清楚哪一天,虽然他记得清清楚楚,康熙四十八年的八月二十九日,但是他也记得清清楚楚,一年前他与冰凝旧事重提的时候,冰凝说她听说宝光寺有难是九月初,所以当时的他才没有把两个事情联想到一起,才会对婉然是救命恩人的身份坚信不疑,甚至怀疑冰凝借着婉然这张亲情牌为年二公子提


状态提示:第3353章 冰凝又知--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