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皇上瞬间的大发雷霆,除了风寄燕然的奴才之外,所有人都觉得格外震惊。有些人是只是听到过无数的风言风语,但是没有想到事情会是真的,比如太医们,还有熹妃娘娘;有些人则是亲眼目睹了皇上对皇贵妃娘娘的一片深情,然而从他们的主观上来讲,并不想认可这个事实罢了,比如苏培盛、高无庸等人。
皇上当然是不会因为别人的喜恶而改变自己,特别是在冰凝的问题上,必须要让全天下的人都知道,皇贵妃是整个大清帝国除了皇后之外,最为尊贵的女人,也是他最爱的女人,容不得半点亵渎与怠慢。
“朕已经把话说得再清楚不过了,所有的人,不要心存任何侥幸,也不要存有半点痴想。不要以为年家倒台了,皇贵妃也跟着失势了,更不要以为皇贵妃薨逝了,就可以不恭不敬,为所欲为!对皇贵妃不恭不敬,就是对朕不恭不敬!”
皇上一番气势如虹、掷地有声的话说完之后,整个房间都静得出奇,所有的人都是大气不敢再出一声,因为众人已经从他的话语中听出了潜台词,那就是冰凝与年家不是捆绑在一起的,而是与他这个皇上捆绑在一起的!
这个结论的得出令在场之人唰地一下子出了一身的冷汗,一个死了的女人还能够有这么大的能量左右皇上的意志,这个女人简直是要成精了!怪不得总有人说皇贵妃娘娘是狐狸精呢,原来真是没有冤枉了她!
皇上这句“对皇贵妃不恭不敬就是对朕不恭不敬”当然是他的真心话,他待为冰凝的仙逝悲痛万分,他的臣民当然也要与他同悲,不然的话,他在悲痛欲绝,别人却在开怀大笑,成何体统,与他背道而驰的行为当然就是对他的不恭不敬。
此外,皇上也是想要借这个机会,好好地给惜月一个教训。惜月在这二十多天的代行皇贵妃职责过程中,可谓是非常努力,非常尽职尽责,她的表现皇上当然不会视而不见。不过皇上从来都是是非分明之人,惜月的优点他都尽收眼底,而惜月的短处他也是心如明镜,那就是张扬有余,内敛不足。
或许是她太想表现得完美了,也或者是这个机会来之太不容易,她太想要好好把握了,又或者是她太想要为元寿阿哥尽一份微薄之力了,总而言之,她生怕皇上看不到她的努力,生怕皇上没有将她的努力记功劳到元寿阿哥身上,因此她所做的每做一件事情都要通过各种渠道向他禀报,她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要大张旗鼓,尽人皆知。
皇上深受儒家文化熏陶,最是欣赏沉稳内敛性子的女人,而恰恰冰凝就是这样的女人,既沉稳内敛又不失活泼俏皮,更是才智双全,故而能够让皇上对她的态度能够从厌弃到深爱发生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
惜月是满族女子,天性随意,不拘小节,因此即便是她没有代为统慑六宫的时候也是一直非常努力,然而性子不如冰凝沉稳内敛,处事不如雅思琦成熟老练,因此从来没有入得过皇上的眼。这一次皇上也是矮子里面拔将军,实在是无人可用,才不得不启用了惜月,总不能让凡事不经大脑还被一个三阿哥拖累的淑清来担当这个重任吧。至于韵音等人,连“妃”都不是,更不可能统摄六宫了。
皇上简直就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不得不将此重任委与惜月,同时还自我安慰一番:总是要给她历练的机会不是?不给历练的机会又怎么可能要求她挑得起大梁来呢?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万一哪天雅思琦身子不适,患有重症,那个时候再临时抱佛脚岂不是要乱作一团?
事实证明,皇上给予惜月的这个历练的机会既是太必要了,也是太让他失望了。惜月如此大张旗鼓地高调行事已经令他心里很是反感了,而她所办的差事又是彻彻底底的做表面文章,这对于从来都是凡事务求完美的皇上来讲,实在是满意不起来。
不说别的,就说这个守灵吧,今天皇上只是临时起意,想在对年二公子下令自裁之前先让冰凝知晓,以免冰凝地下有知,更要怪罪于他,更要误会于他,因此他的这次大驾光临并没有告知旁人。然而当他来到设在风寄燕然的灵堂的时候,赫然发现,除了风寄燕然自己的奴才,竟是没有更多的奴才前来值守,全凭风寄燕然的一己之力勉力强撑!
冰凝是皇贵妃,是大清朝的皇贵妃,不是风寄燕然的皇贵妃。惜月每日不是亲自就是托人前来向他禀报皇贵妃丧仪的操办之事,听得皇上的耳朵都想了茧子了,可是,真真地应了那句话,“百闻不如一见”,皇上耳朵里听到的和他眼睛里看到的完完全全是两个概念,如此巨大的反差怎么可能不让他震怒?
当时因为急着和冰凝说话,又突然间对冰凝的死因起了疑心,所以才暂时搁置起来没有立即发作。结果,还是应了那句老话,躲得了初一躲不过十五,皇上早早就对惜月的表面文章极其不满,还不待他发作呢,她就主动撞到了他的枪口之上,对此他哪里还肯再轻易放过?当然是要立即抓住这个大好时机,大作文章,痛痛快快地将他所有的不满一骨脑地发泄出来,而且是没有给惜月留下半丁点儿的情面。
“熹妃,朕一直对你非常信任,甚至将皇贵妃丧仪这么重要的差事亲自交到你的手上,对你寄予了极大的厚望,就是为了给你历练的机会,将来能够终成大器。可是,你实在是辜负了朕对你的信任和厚望,肩负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