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仙侠修真>太湖英雄传>第二百二十二回 隐居生涯

范蠡向来多谋,从中算计多遍。依他心中盘算,精准算到了追兵能发现他们行踪,追捕到来时日,与西施商量了,便决定二人每于一处隐居,都不超过三个月,满三个月,不管追兵到不到来,必然另寻他处,再行隐居。此方法果然凑效,追兵每每都是范蠡西施二人前脚离开,他们刚好后脚到来,丝毫不差了。

范蠡此计虽是有效,但深知如此躲法,只能躲得一时,却是躲不过一世,时日拖得越久,对自己二人越是不利,若是长久如此,终究不是个事,情知自己二人早晚会为越王所派追兵追上,追兵中将领多有武功高强者,自己武功不济,力竭被捕,那也是在情理之中之事,正常不过。只是自己心中迟迟不愿就此轻易屈服,从了追兵,携带西施面见越王勾践,一心只想着自己二人纵然如此万般躲藏,只要能躲藏得过一日,那便多待在一起一日,因而,情爱之想,惯于脑中,只要如此为之,心中方愿。

二人此番私奔出逃,足迹到处,遍布江南诸地,其浪漫事迹,在所经之地百姓之中,广有留传,因而,后来之人,大多深信此事,赞扬范蠡西施二人追求自由恋爱的纯真爱情,对二人深感倾慕和景仰。

一日,二人行至德清县一小乡村,见这儿山清水秀,风景颇佳,遂暂居于此过起了男耕女织隐居生活。

为方便村民行路,范蠡雇人造了一座桥,后人得知是范蠡西施二人足迹到过,便为此村取名西施兜村,这桥取名为“西施画桥”。

后来,二人又行至嘉兴县,便在此处开店做丝绸生意,生意红火。

不一日,追兵至。范蠡夫妇遂乔装打扮,潜行而走。

一日。至宜兴县丁蜀镇,二人见此镇山洞颇多,遂挑选二洞躲藏居住。

于洞中,二人闲来无事。把玩起泥土来。当地泥土不同于别处,甚粘,范蠡夫妇把玩久了,竟制造出当世一种新型器具,陶瓷来。范蠡夫妇被后人称为制陶鼻祖。便由此出。不久,西施又发明了“火焖法”。

其后,追兵又至。二人乃出。

后人得知范蠡西施二人曾到过此二洞,便将二洞分别命名为“慕蠡洞”,“西施洞”,名之由来,实乃后人美其名、圆其称也。

范蠡西施二人这般躲来躲去,藏来藏去,越国追兵日夜兼程,马不停蹄。追捕甚急,终是一日,吴越两境各处隐蔽地方尽皆躲藏过了,实无隐匿地方可躲。情急之下,范蠡心道:世间极危之地,实乃极安之所,所谓:“物极必反,兵不厌诈。”料来不错。与西施商量了,便即兵行险招,驾一叶轻舟泛于五里湖上。想入太湖之中,于吴越腹地,太湖群岛之上窜动藏身。

二人这般泛舟而行,驶入五里湖中。见湖中有岛屿,名为五里岛,便驻船于此岛,在岛上隐居。

范蠡见五里湖周围数百丈,水清见底。湖水缫丝,丝质白。心愉之余。常与西施入湖中渔猎,打鱼为生。捕鱼数月,心得颇多,以往他又喜好此道,常常捕鱼,因而兴致所致,经验累积,乃写《鱼经》,成为一代养鱼鼻祖。此处湖泊,只因他常入湖打鱼,后世之人怀念于他,乃将此湖易名为范蠡湖,可见倾慕景仰他之处。

如此隐居了三个月,越国追兵果不出他之所料,找寻不到。三个月后,终究纸包不住火,为越兵发现,追杀过来。

范蠡于岛上远远望见,急携带了西施驾轻舟出逃。

轻舟一路由五里湖向南驶入太湖,泛于太湖之中。驶至三山岛左近时,越兵船只追近,团团围拢,将范蠡西施二人坐船包围,围于垓心。越兵船只众多,密密麻麻,范蠡西施二人想要驾船突围,却是突不出去。

范蠡眼见四面八方尽是船只,大小都有,团团合拢,围堵过来,情知危急,心中顿时心急如焚,焦虑不已。情急之下,举目望时,突见前方两艘大船中间留有夹隙,尚未完全相靠,自己所驾一叶轻舟大小,估计正好能过。又见这两艘大船背后,露将出一个岛屿来,万般无奈之下,心中也便一狠,心想:只有这般为之了。手上运劲,撑动竹篙,用力一点水面,轻舟瞬时向前飞快窜出,“嗖”地一声,窜入两艘大船中央,一个快冲,竟从中间稳稳穿了过去,不偏不倚。

轻舟既出一拨越船围堵,放眼望去,前方仍是左一艘,右一艘,湖泊上有许多越船,正往这边围将过来。

范蠡见三山岛在眼前,心中早有盘算,直道:上了岛后,我与西施二人躲于丛林之中,避过越兵追捕希望,比之水中,要远过之。因而更不迟疑,携了西施之手,弃舟登岸,上了三山岛,牵住西施玉手,直奔岛上密林中而去。

越兵却是兵分两路,一拨越兵驾驶船只,呈环行围于岛四周,首尾相顾,将之包围。一拨越兵上岛,在范蠡西施二人身后追捕,呐喊威吓抄,直是将三山岛围实了,令得水泄不通,将二人一应脱岛而出路径全然堵住,只不让二人再行使计,得以从容脱身,再次偷偷成功私奔逃跑了。

这时,越兵在二人身后追捕甚急。范蠡身为男子,身上又习练过武功,跑动起来,迅捷有力,跑得久了,并不感到如何吃力,而西施终究是弱女子,跑不甚远,已甚疲累。

范蠡见状,情知势危,然而心中,终究不忍与西施分手,见她跑动甚慢,颇有跑不动苗头,心中甚为焦虑,只因心中深爱于她,为照顾好他,自己也便牵紧她玉手,故意


状态提示:第二百二十二回 隐居生涯--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