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回到古代做皇帝>第一百五十九章:精兵是这样练成的(下)

这已经是相当接近后世的演习训练了,陆承启还能说些啥?只好说:“你们带朕去看看演习。”

这些教习自然不敢抗旨,立即在前面带路。唯独这些个御前侍卫不爽,一天到晚都在奔波,要不是职责所在,他们指不定要骂人了。

皇家大学后门便是骊山所在,而且是靠近灞桥的一侧。春秋时期,秦穆公称霸西戎,将滋水改为灞水并修桥,故称“灞桥”。王莽地皇三年,灞桥水灾,王莽认为不是吉兆,便将桥名改为长存桥。后太祖再次定都长安,把长存桥再改为灞桥。

灞桥自古以来,便是关中交通要冲,连接着长安东边的各主要交通干线。凡自西东两方而入出峣、潼两关者,此地乃是必经之地。陆承启把皇家大学设在附近,就是为了长安城的安全起见。

前朝时,灞桥上设立驿站,凡送别亲人好友东去,一般都要送到灞桥后才分手,并折下桥头柳枝相赠。久而久之,“灞桥折柳”便成了特有的习俗。日久天长,灞桥竟被人们改称为“情尽桥”、“断肠桥”、“销魂桥”。此间亦有文人骚客,妙笔润色之功。

过了灞桥,再行几余里,便进入了骊山古道之上。见陆承启攀爬一点都不费力,倒是一些御前侍卫叫苦连天,这些教习也啧啧称奇。

见到这些御前侍卫们的不堪,陆承启也坚定了自己的想法:“嘿,这些个老爷兵,也是时候操练一下他们了……”

不多时,这些人来到了骊山的半山腰上,看到了半山腰上搭着的草庐,狄青就在庐中诵读兵书。对于其他的到来,他是不闻不问。因为早就有明哨拦住这群人了,暗哨也是一刻都没有放松过。

检查了他们的令牌之后,才放他们进入。陆承启在草庐外就叫道:“好一个狄将军,居然如此待朕!”

狄青见来人是陆承启。听出了他话语中的揶揄之意,可他年老成精,不这么想啊,连忙告罪道:“老臣惶恐。陛下所托,不得不用心办事。”

陆承启笑道:“老将军不必如此,朕是开开玩笑罢了。此间演习状况如何?”

狄青说道:“老臣于百里外,设立一处龙旗。把这些个兔崽子们,分成了六队。每队二十余人。三队守,三队攻,以三日为限,若攻方没有夺旗,则算失败,守方胜利。反之亦是如此,如有不当之处,还望陛下指正!”

陆承启知道,皇家军校平日里所用刀枪,俱是木制。上面蘸有面粉、石灰一类。若被点上白色粉末,参与训练的学员便要立即退出战场。

他来到草庐中间,里面摆放的是用黄土堆砌起来的立体地形图,比例已经做得很好了。其实早在公元前3世纪,中国有名的蓬莱仙山的地图就出现在罐子和香炉上。公元三十二年将军马援对光武帝刘秀讲到的军事立体地图,那些河谷山脉的模型是用糯米制作的。中国人的智慧,在地图制作上面,显露无遗。再加上陆承启明确要求标注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东,这些地图已经渐渐有后世精确地图的雏形了。

狄青犹如指点江山一样。指着立体地图中那面小小龙旗说道:“陛下,这便是这些兔崽子们要争夺的龙旗了。雄威、效节、忠猛三队主攻,广德、骁雄、云捷三队主守。六个队,只有一队可以取胜。若第四日午时前还未回到这里。那即便龙旗在手,也算输了。输了之后,所有的训练量加大一倍,还需要帮全校洗衣服三日。”

听到这个严厉的处罚,陆承启倒是没有什么感觉。对于这场混战,陆承启才是最感兴趣的。连忙问道:“现在已经多少日了?”

狄青笑道:“陛下来得正是时候,现在已经是第三日了。若是快的话,现在已经要回来了……”话音尚未落下,已经有一名学员,在山路上面大喊道:“狄教习,我们回来了!”

狄青抚掌而笑道:“看来胜负已分,陛下要不要亲自检阅一番?”

陆承启点了点头,随着狄青出了草庐。只见身上穿着“忠猛”字样学员服的一个学员,正在飞快地扛着龙旗往这边跑来。

气喘吁吁地把沉重的龙旗插在草庐前面后,这名学员才累倒在地。三日非人的折磨,只给他们准备了一些干粮,连水都没有,要不是这些个学员早就适应了魔鬼般的训练,早就扯开嗓子骂娘了。

这样已经无限接近实战的训练,是非常锻炼人的意志的,不仅要斗智斗勇,还需要自己解决吃喝睡等问题。可以说,和后世训练特种兵差不多了。这样的生存考验,还真的不是陆承启想出来的,或许是皇家军校的生活太乏味,这些个精壮汉子的精力无处挥洒,狄青他们才想出这样变态的法子吧?

狄青看着软成一摊的这名学员,恨铁不成钢,把脸一沉,说道:“滚过来,向陛下禀告,取胜的过程!”

那名“忠猛”队的学员,立即条件反射一样,从地上弹了起来,对陆承启施了一个军礼,条理清晰地对陆承启说起如何取胜的过程。原来,三日来这六队互相斗智斗勇,有着“忠猛”的队名的二十位学员,却一早在他们回转必经之路上面埋伏。由队长夺旗之后,飞快地传递给在路旁候着的其他学员。这一招,其余五队都没有想到,眼看着人家好似接力赛一样飞快逃走,他们却没有任何办法追上去,气得直骂娘。剩余的五队,已经大半学员离开了战斗,留下来的已经筋疲力竭,追了一阵之后,见人家早有准备,就知道


状态提示:第一百五十九章:精兵是这样练成的(下)--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