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崛起之第三帝国>第1047章 本子的盘算

日本,东京内阁总理官舍。

在低矮的,看起来像个碉堡的日本相官邸的露台上,一场露台自助酒会马上就要开始了。

雪白的台布铺了起来,一瓶瓶的法国香槟酒、红酒,意大利起泡酒,德国的雷司令白葡萄酒,还有日本国自己生产的滩酒、勇酒、鹤烧……摆放得到处都是。穿着黑色洋装的侍者,还在不断将各种各样的好酒和仿佛工艺品一样的各色料理摆上餐桌。

看这个奢侈的样子,就能想象今天的自助酒会一定是为什么天大的喜事而举办的。

是的,是有特大喜讯从瑞士传来了。

美国人求和了!而且还开出了让日本满意的条件!就在日本已经打得难以为继的时候并不是正面战场上的损失无法承受,而是美国人的破交战让日本喘不过气来的时候,美国人真心实意地求和了!

虽然美国如此之大,工业实力有十倍二十倍于日本,科技比之日本也大大领先,资源更是不知道了日本多少倍。而且美国的军事实力经过了开战以来2年多的扩张,也正在接近巅峰。而日本则在长期的苦战之后,国力、军力和资源都在接近枯竭。

比如说,夏威夷群岛正在进行的消耗战就让日本方面有一种难以为继的感觉。从3月份打到现在,不过2个多月,但是6海军的机长级(驾驶员)飞行员,就已经失去了oo多人!战役开始前储备在夏威夷群岛的战机几乎消耗一空。

“银河”、“吞龙”和“飞龙”这些大航程的轰炸机倒是可以通过设在阿图岛上的机场进行转场,利用自身的大航程直接降落在瓦胡岛上。

但是战斗机没有那么大的航程,只能冒险出动联合舰队,走北太平洋航线,利用夜色或降雨云掩护稍稍靠近瓦胡岛,在2ooo公里开外放出零式战斗机。可是动用舰队去输送飞机的方式不仅风险巨大,而且成本也太高。

因为每次出动舰队去送飞机,都是一个庞大且复杂的大方案。包括佯攻、诱敌、偷袭、突击和逃脱,不仅仅是几艘航母或是一支小小的航空舰队就能完成的。通常要出动联合舰队主力,而且还要做好进行海上决战的准备!

而联合舰队主力出动,每天光是油耗就接近1.5万吨!一次输送行动起码耗时2o天,万吨重油就这样烧掉了。

如果没有不计其数的美国潜艇在破坏日本的海上交通线,万吨重油也不是拿不出。可是自打进入1944年,美国潜艇的活动就越来越猖獗了。3月份时,被潜艇和水雷击沉的日本运输船总吨位就突破了15万吨!到了4月份,被击沉的总吨位更进一步上升到了16万吨。这样的货船损失对日本而言简直是致命的!因为日本在战前拥有的船舶总吨位不过5oo多万吨,经过2年多的消耗,总吨位已经下降到了不足4oo万吨,而每年的船舶(不包括军舰)产量也就是多万吨。

也就是说,现在美军潜艇一个月就能击沉日本半年的商船产量或是日本商船总吨位的4。按照这个击沉的度,如果日本的船舶工业停止生产,25个月后,日本将没有一艘商船可用了。

即使日本的船厂能够在原材料日益紧张的情况下维持生产,25个月后,日本顶多也就只剩下几十万吨的商船。对于日本这样一个工业原材料大多需要从海外进口的岛国而言,几十万吨的船舶连最基本工业生产都无法维持,更不用说要支撑一场世界大战了。

而且更可怕的是,美国人的潜艇还在源源不断服役,其中的大部分都会被投入到太平洋战场。而日本海军的驱逐舰、驱潜艇和飞机,根本没有能力击沉多少美国潜艇。所以也就无力抑制美国潜艇在太平洋战场上的数量暴增。按照德国情报部门的估计,现在美国海军和英国皇家海军(加拿大和澳大利亚)拥有的潜艇总数,很可能已经接近了7oo条!

这个数字比日本海军可以用于护航反潜的驱逐舰多了15倍,如果全部都投入到太平洋战场,日本剩下的那些商船,恐怕不出12个月就会被全部击沉了。

另外,美国人的潜艇还在南洋诸岛、台湾海峡、印度支那半岛沿岸,甚至朝鲜半岛和辽东半岛的沿海大量布雷。其中有些是传统的锚雷,还有一些是沉底的磁性水雷。虽然被这些水雷击沉的舰船没有被鱼雷击沉的多,但是水雷却有“封锁”功能。

一旦某片海域现了水雷,商船就只能绕道或者停航,直到扫雷舰或扫雷飞机清理出一条航道(当然不是百分之百安全)。但是因为日本海军没有足够数量的扫雷艇和扫雷飞机,造船美军布雷的度远比日军扫雷的度要快。所以因为水雷而造成的运输损失(不一定要沉船,让你运不了也是损失)也越来越多。而运入日本本土的物资,自然是一天更比一天少。

照这个趋势持续下去,日本就要被美国人的潜艇和水雷给打败了。

不过还算幸运,现在并不是日本一国在对抗美国这个庞然大物。

太平洋上的战争和大西洋、欧洲大6上的战争毕竟是一体的。

苏联在莫斯科外围大会战中的惨败和欧洲共同体、罗马帝国在南美洲的行动,现在终于迫使美国向日本求和了!

日本帝国,终于要胜利啦!

今天将要在日本相官邸的露台上举行的,就是一场庆祝胜利的酒会。

这些日子因为战事日渐不利,而在政治上承受着极大压力的东条英机,迫不及待的想利用还没有最后到手的胜利,来稳定自己


状态提示:第1047章 本子的盘算--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