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赵马踏天下>第17章 转机

在人类的发展历史中,刺客可以算的上最古老,最富有神秘感的的行业之一。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早在奴隶社会时代,应部落战争的需要,刺客就已经出现了。在中国的春秋时期,由于战争的频繁发生和贵族斗争的白热化,职业性的刺客就此出现了。一些神秘的组织和人物暗中训练刺客,以供贵族雇佣使用,而这些被训练的刺客大都是从小便开始训练,因此刺杀能力极高。

刺客们被一些贵族的雇佣,负责对目标人物进行刺杀,大多数刺杀的原因都是雇佣者政治斗争失败的报复。刺客行刺目的往往以图在短时间内,让目标人物及其相关事物遭受致命打击,使目标任务丧失以雇佣者争权夺利的机会,以满足雇佣者自己的需要。

法家对刺客尤其深恶痛绝,他们认为刺客们以武犯法,肆意杀人,应予以严打。但也有思想家对刺客这个群体提出了区别对待的想法,他们的理由是在稂莠不均的刺客群体中,也出现了一群有道德的刺客,他们以“士为知己者死”作为人生信条而行事,因感激委托人的恩德而去行刺,带有“侠”的气息,是十分值得同情的。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四句二十字,鲜明地刻画了这一“侠”的行事特色。然而在战国这个时代,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侠”,没有人为其定义,也没有人予其评价,侠者所行之事是非难定。

勤政殿上,百官云集,赵丹面露愤慨的对殿下的群臣说道:“堂堂赵国国都之中,竟然发生这等惨案,你们这些为官的是怎么治理这赵国的首善之地的?幸好蔺相国没有因此丧命,否则你们让我怎么在天下诸侯面前抬起头来?”

“臣等有罪。”群臣纷纷稽首认罪道,赵捷也不例外。

赵丹略微的平复了一下自己的心情,然后对群臣说道:“孤已经命人暂时关闭了邯郸各个城门,刺客必定逃不出邯郸城,限期一日侦破此案,谁自告奋勇自愿负责此事。”

不知是没有信心一日破案,还是有什么更深层的原因,赵丹的话音落后,堂下百官久久无人应答。

群臣毫无反应,于是赵丹便看向了赵捷,那眼神的意思很简单,很明了。赵捷无法像群臣一样装傻充愣,于是便自告奋勇道:“儿臣愿意调查此案!”。

“我儿真是一个敢于担当的好臣子啊!”赵丹闻言面露笑意的感叹道。

赵丹接着对身边的书令道:

“诏曰:相国遇刺,孤深感忧虑,着太子赵捷为专案大臣,上下百官臣民一应听从调遣。

诏曰:相国蔺相如忠贞勤恳,孤素知焉,着有司前往慰问,以表孤与朝廷之知心意。

诏曰:蔺相如辞相养伤,左相赵豹勤恳任事,深得孤心,今任免其为右相,左相由上卿虞卜继之。百官迅速交接,不得有误。”

一连三道旨意,赵国朝堂上的势力分配顿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

蔺相如遇刺之事因为赵国朝堂的迅速动作,所幸在天下间并没有造成什么不好的影响。当赵国上下正在为相位调整而忙碌时,平原君也顺利的到达的秦国。与秦王书信中所言的热切期盼不同,平原君遭到了秦王冷遇。直到他抵秦国的十几后,秦昭王方才按在信中言召见了平原君。

也许是巧合吧!与此同时,王稽也从齐国回到了秦国。王稽在齐国遭其君臣戏耍,并没有讨到什么好处,最终灰溜溜的回到了秦国,可谓是丢尽了秦国的脸面。

因为慎怕被朝庭清算,所以王稽回到秦国后没有先去王宫交令,而是先去了相国府。此时范睢风头正隆,手中正大权得握,是他唯一的救命稻草,是唯一能挽救他的姓命和仕途的人。

范睢是一个知恩图报的人,王稽一入相府便被立刻引为了坐上宾。

“使君救本相于危难之间,若非使君,本相岂能得今日之富贵。多谢使君,这杯酒敬使君”范雎举起面前的酒杯,继续对王稽道:“人都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以后使君遇到什么麻烦事就来找我,我一定好好帮使君解决。”

王稽闻言心中顿时大喜,他面露难色道:“天下事有三件不可预知,有三件毫无办法。君王可能也许会在哪一天死去,这是不可预知的第一件事情。您有可能在某一天突然死去,这是不可预知的第二件事情。我或许会在某年某日突然去世,这是不可预知的第三件事情。如果君王有一天死去了,您即使因我没被君王重用而感到遗憾,那是毫无办法的。如果您突然死去了,您即使为还未报答我而感到遗憾,也是毫无办法的。假使我突然死去了,您即使因不曾及时推荐我而感到遗憾,也是毫无办法的。”

王稽的话似有所指,让听者范雎感到了一丝困惑,于是他顺势继续问道:“使君可是遇上什么困难了,我可以帮忙吗?”

王稽闻言稽首拜道:“在下性命堪忧,求先生救在下一救。”

“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了!”范雎关切的问道。于是王稽将在齐国发生的事缓缓的说出来。

范睢听了皱了皱眉,然后稍稍展颜说道:“这事包在我身上了!你就放心的等着大王的新命令吧!”

王稽闻言拜道:“王稽在此多谢先生了!如果没有先生,在下恐怕就要命丧九泉了!”

范雎礼让道:“使君客气了,如果不


状态提示:第17章 转机--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