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锦绣三国>第一百四十七章 顾陆两姓

朱治身死,吴县军众失去了唯一的主心骨。太史慈麾下的主力上城以后,南门旋即告破。

南门被攻破,而吴县守军又组织不起来反攻,最后的结果只能是连带着东门、北门一起告破。

在将吴县守军武装系数击溃之后,张绣放纵麾下两万士卒展开了屠城。

南门刚被攻破的时候,吴县城内就疯狂流传着朱治被张绣军射死的消息。把守西门的江东兵迟迟接不到太守的消息,在惊惶的民众冲击之下,只能放开了城门。

在等到朱治战死的消息被证实以后,就不只是普通百姓出逃城外了。先是一些守城的宗族豪强武装溃败下来,散兵游勇式的夹杂在平民中涌出西门,再后来,整个西门的守兵集体弃岗而逃。

张绣军没有统计过从西门逃出城内的人到底有多少,但是两日过后张绣军大略地统计了在这场屠城之中被杀的人数。

保守的被杀人数是五万,如果张绣军不是围三阙一的话,相信这个数字会翻倍!

吴县既克,吴郡即平。在吴县稍歇数日,张绣接到了两份战报。

第一份战报来自于丹阳郡,这份战报上的消息可以让所有江东士民感到振奋。

讨逆将军、吴侯孙策率六万江东子弟兵走陆路千里回师了。

可以想象对于江东士民来说,小霸王孙郎的回师无疑意味着他们所有的希望回来了!

当然,张绣可不会主动将这个消息散发出去。孙策目前只是率军到了丹阳郡,才刚刚攻破了陵阳,距离吴郡和会稽郡还有相当一段距离呢。

不过张绣丝毫不敢掉以轻心。早在半月之前。张绣在得知自己精心培养的刺客失手后,便着手准备应对孙策的大举反攻。

如果说清洗江东的世家豪族是张绣的既定策略,那么屠吴县便是张绣专门为了对付孙策采取的办法之一!

众所周知,吴郡乃孙氏根基,吴县更是孙氏根基的核心。张绣毫不怀疑,吴县的十个人中,至少有九个都是心底拥护孙策的。但是对于张绣,哪怕张绣采取的是怀柔政策,采取的是和孙策一般无二的宽松政策,十个吴县人照样至少五个人不接受张绣。

这个牵扯到第一印象的问题。既然吴县人已经有了孙郎,又何必再换成张绣。国人图安稳的心理可是自古有之的。

更别说张绣根本不会去容忍世家门阀政治,那么不采取特殊手段,吴县是保证不了安定的。

要知道,张绣南征的主力就是这四万西凉兵。张绣自己带两万张辽统领另外两万。如果再说有其他军队,那么就再算上丹阳都尉祖郞麾下万八千乌合之众。

凭借祖郞肯定是挡不住孙策的,这是历史已经证明了的。哪怕今世祖郞手下有着整个丹阳郡的武装,对于小霸王孙策来说也不过是将副本换成了加强版的。版本虽然升级了,但是本质没有变啊!

纵观战局发展,张绣也只能亲自领军去和孙策交锋了。毕竟孙策是否能够回师江东这关乎着整个战局成败,非得张绣去打这一仗不可。

张绣领军去战孙策,张辽还必须肩负起掐断江东咽喉、封堵会稽郡的重任。那么刚打下来的吴郡就只能靠舒邵手下那批临时拼凑的“郡县兵”维持治安稳定了。

但是如果此时吴郡的世家士族宗族豪强武装联合起来,从张绣背后举事,舒邵各种威逼利诱组织起来的囚犯和亡命徒在扮演“郡县兵”的角色上铁定称职不了。

到时候后院起火,张绣如果有以绝对劣势的兵力在极其不利的气候地理环境下打赢归乡心切军心奋发且善于山林作战的孙策军的本事,还不如当初在淮南直接和曹军开战去兼并中原呢!

所以张绣只能选择提前“防患于未然”,先把吴郡的世家豪族通通彻底解决了再说。

第二份战报来自于张辽。这份战报的内容不仅可以使所有在吴县屠城中幸存的人感到发自内心最深处的庆幸,而且还会使得那些经受了袁胤祖郞、舒邵裴元绍清洗的郡县由衷发出一声“幸好是碰上了祖郞、裴元绍”的感慨!

因为我们的张辽张文远将军,在经历了江东宗族豪强武装的再三袭扰和世家士族的顽固抵抗之后,终于亮起了自己的屠刀!

不像张绣大清洗都要找代理人实施,屠个城都要出个“选择性屠城”的花样,张辽直接是说杀就杀,要杀全杀,不带丝毫犹豫和手软的。

在攻下世家豪族武装比乡兵多两倍的乌程之后,张辽果断实施屠城,以示自己对世家豪族的零容忍之心。

不仅仅是乌程,随后张辽在攻下余杭和富春之后,也将这两城屠了。

张辽连屠三城,一月之内死在他手上的江东士民不下十万之数!一时凶名昭著,能止小儿夜啼!

张辽的屠城看似先斩后奏,直到屠完了孙氏老家富春才发奏报给张绣请罪。但凡有点脑子的人都清楚,像屠城这么关系重大的事情,在外领军大将如何敢在主君不默许的情况下私自擅为!

另一方面,张辽大开杀戒起到的效果也是极大的,吴郡最后一县钱塘,在张辽尚未兵临城下之前果断开城献降!

当然,这都是在钱塘的大族豪强集体逃亡会稽郡的情况下,钱塘才主动请降的。

至此吴郡全境落入张绣军之手。

九月初,张绣一方面令张辽继续率军南下,挟势进攻会稽郡。另一方面点将领兵,自吴县西进丹阳。

吴郡搞定了,江东就已经搞定了一半。


状态提示:第一百四十七章 顾陆两姓--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