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听李纲在上面絮絮叨叨说了半天大道理,都有些不耐烦。大家冒着毒日头跑隆德来是要钱要粮地,说这些大道理做什么?
可饥饿的军队还指望着李大人呢,就不能不继续经受李纲的理论轰击和道义折磨。
在对李纲的长篇大论充耳不闻的同时,众人又拿眼睛仔细观察起他身边的杨华。
杨华最近病得厉害,身体瘦了一圈。看起来满面疲惫,人也没什么精神。众将看了,心中都很是不屑,心道,原来也不过是一个普通角色。所谓每战必胜,估计也是夸大其辞。不过,这家伙是皇帝的心腹爱将,能够这么年轻就做到了实授的观察使一职,运气实在是好。
李纲很满意大家恭敬的态度。他喝了一口茶水,继续安排军事计划,“如果没什么意见。各路大务必与七月二十七日那天同时动手,齐歼北奴于太原城下……”
听到这个计划,院子里诸宣抚副使、制置副使、察访使、勾当公事等都小声骚动起来。
杨华在李纲身边也听得有些烦躁起来,李纲真是太能说了,又不拿出实惠,在座地各人都老的成精的人物,谁耐烦听他的唠叨。
是时候打断李纲的口水话了,他立即站起来,装出一副很激动的模样:“大宋必胜!”
李纲很满意地看了一眼地杨华。微笑道:“各军所需的粮秣、军饷都准备好了吗,又如何分配,你说说。”
“是。”杨华从怀里掏出一纸条,念道:“折可求部,粮草三万石,钱四万贯;解潜部,粮草八千石,钱一万贯……”
解潜立即跳了起来,叫道:“李宣抚。我军怎么才八千石粮食,这点粮食够什么用?”
杨华道:“解将军稍安勿躁,这次分配方案有两个原则:一,道路远近;二,兵力多寡。兵多的只要要多放些钱粮下去。至于道路地远近,离战场远地部队开上前线花的时间要长些,路上人吃马嚼,耗费也要多些。这可都是经过计算地。解将军部兵力最弱,军饷自然最少。你部现驻扎在隆德。若开上战场。一路上隆德各县都6续供给,也用不了那么多粮食。”
听杨华这么一说。众人都说“有理,就按照这两个规矩办。”
解潜还是不服气,李纲瞪了他一眼,“坐下。”
解潜这才恨恨地坐了下去。
杨华心中苦涩,这个后勤主管还真***不好当。无论你说什么做什么,都要得罪一批人。不过,老子也不怕他们。
李纲还在继续:“此战的关键是多路并进,要快要猛,不给北奴喘息地时机……银术可阴险狡诈,仔细被他各个击破了……”
这是杨华费了极大心力为河北宣抚司做的军事计划,李纲只不过是照本宣科的复读一遍罢了。
但念着念着,李纲心中突然一动。这是他第二次做统帅,和军队打了这么长时间地交道,李纲隐约中已经把握到一丝兵法的精髓,现在他眼前突然变得清晰起来,笼罩在整个山西战场上空的迷雾也逐渐退去,显出战争所特有本质来集中优势兵力,在最短最快的时间内,在适合自己的战场用适合自己的战术,给敌人最沉重的打击。
一领悟到这点,李纲欢喜得要笑出声来。
“折可求部攻占子夏山,打通汾州、太原交通;张思正攻占文水,扫清太谷、清源;解潜攻占南北关,夺取盘陀山隘;刘颌,你去平定军,依旧沿榆次一线朝太原猛攻;范琼部紧随折、张两军之后,做总预备队。”
“遵命!”众人同声应允。
李纲继续道:“千万记住,各路军马必须于七月二十七日那天同时动手。只有各路同时进军,才能给北奴以泰山压顶的打击。银术只有两万多人马,还得留一半围太原。能出动的兵力更少。无论他如何狡诈,也只能阻我一部。其余各路依旧能打到太原城下。哈哈!”李纲大笑:“二十二万对两万,还是多路并进,我看那银术可如何应对。诸君,此战我军必胜!”
众将已经拿到他们想要地,自然也没兴趣听李纲再唠叨下去。会后,同杨华办理了物资交接手续后,都各自回去了。
在离开隆德之后。各军的信使又都同时出,将李纲多做的这个军事计划报备枢秘院,请天子定夺。
这是规矩。将从御中,不管前线战事如何,必须按照皇帝事先所下的阵图严格执行。各路大军也各自为战,互不统协。
河北宣抚司虽然做好了军事行动计划。但各路将军们却并没立即执行,这事还得等皇帝点头才行。
李纲这个宣抚使再大,还能大过皇帝?
就这样,杨华和他手下的参谋部为宣抚司所做的这个军事计划从一开始就没被大家放在心上,这一点他也看出来。
看来,不经皇帝点头,这个计划就有流产的可能了。
本来,让李纲将这个计划上报朝廷最好不过。可是,从隆德到开封。千里迢迢,公文在几个朝廷主管军事地几个部门按程序走上那么一遭,也不知道要花多长时间。
这一战必须尽快开打。再拖下去,粮食一吃光,还打什么仗,自己先散了!
沉吟了片刻,杨华难得地提起笔来给皇帝写了份奏章,也没让关群代笔。如此,这封大白话奏章显得真诚动人:
“臣隆德观察使杨华有机密要事奏报皇帝陛下:
我大宋救援太原诸路大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