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穿越重生>宋行>第二百二十一章 开火

靖康一年十一月二十七日。公元一一二六年。晨。

天色阴霾。

西起郑州,东至汴梁,宋金两国赌上国运的一战在这种让人喘不过气来的坏天气里开始了。金,十一万主力。宋,西线河东军九千精锐;开封东线,六万守城部队,三十万平民。

看着头上铅灰色的云层,所有人都在进攻的一刹那下意识地抬头。所有人都知道,也许用不了多久雪就会落下来,然后被汉、金两族的敢战勇士的热血染成奔流的红色。

这里有呐喊和惨叫,这里有胜利的喜悦和失败者的悲鸣,这里是大宋。

无数的投石车被一座座竖了起来,炮手们热得浑身大汗,都光着上身使劲地绞动绞盘,装填手大声喊着号子,将一块快巨大的石头装到投石车的长端的竹筐中。只等一声命令,就将着毁天灭地的炮石,毫不犹豫的抛射出去。

投石车前排是一圈床子弩,长短不一的弩箭已经装在卡槽中,尖锐的弩箭顶端闪着寒光。

再前排是一圈席地而坐的河东军士兵,他们的铠甲都放在身前,整齐地排成一道矮墙。手中的长枪也架在身边,被咆哮而过的烈风吹出凄厉的响声。

没有人说话,作为第一波突破对面敌人鹿砦、壕沟、栅栏等障碍物地任务。大战降临。虽然身经百战,但紧张的情绪还是在队伍中弥漫。士兵们默默地咀嚼着干粮。偶尔有人举起葫芦喝了一口凉水,喉结滚动,出“咕咚”一声轻响。

杨华走进一栋对宋朝人来说式样古怪地建筑之中,这东西很是低矮,像是一栋二战时期的地堡。通体都是用木架和混凝土铸成。灰仆仆地矗立在一个小台地上,从了望孔看出去,整个战场尽收眼底。

虽然河东军携带有大量的远程攻击武器,但娄室大军在蜕化成步兵之后也依照宋军编制制造了不少投石车和床子弩,以这个时代的科学技术,两军都能够很轻易地将炮石和弩箭投射到对方的阵地上。因此。在这样地壕堑攻防战中,笨蛋才会傻愣愣地站在醒目的地方被敌人用投石车点名。

地堡中。河东军各部指挥使都静静地坐在凳子上。眼睛在黑暗中闪着碧绿地光。

杨华示意众人都不用站起来。独自一人走到了望口前看了看远方绵延地娄室军营寨。天刚亮没一会。阴云当头。风从汴水大运河那边吹来。带动一团又一团白色冷雾。整个地平线都变得朦胧起来。

娄室大军前身是银术可时。杨华与之大小数十战。其中有一次漂亮地阻击战。一次酣畅淋漓地歼灭战。还有十场追击战。彼此之间都是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

随着战马地丧失。娄室地这支八千残军再没有野战地勇气。他们在汴水边结成大小不一地八个寨子。修葺了大量地工事。试图用顽强地抵抗消耗河东军地力量。

又因为在郑州呆了好几个月。得到了大量补充。娄室军也已经恢复过来。加上又在郑州获得了大量地汉人工匠和民夫。部队地远程攻击能力得到极大提升。给河东军制造了极大麻烦。

据军统司地探子来报。对面地敌人大约制造了五十台投石车和四十台床子弩。在火力上并不逊色于河东军。

可以想象,即将开始地这一战,河东军将要付出何等巨大的代价,才能通过面前这一片长长地开阔地,打到敌人的营寨前。

不过,糟糕地天气和不断从河面移来的冬雾能起到简单地隐蔽作用,对河东军也算是一个好消息,如果下雪就最好不过了糟糕的天气不但会让你的鞋子积水,也会让你在战场上变得不那么重

攻坚战慌不得,需要用士兵一寸寸向前移,每一步都要用尸体去填。但是,时间上么磨蹭下去。娄室大军所在的阳桥镇上立着一个界牌,过了汴水大运河就是京畿路,离开封城市不过一百五十里,又都是平原。敌人东西两路大军齐攻东京,十一万人马铺天盖地,战线拉得极长。如果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拿下阳桥,依托汴河驻防。最坏的情况就会出现,金人两路大军将与娄室汇合,郑州、东京战场连成一片。

那个时候,杨华就得独立面对十一万金人大军了。

看着对面的敌人,杨华沉默无语。据说,对面本是一片平整的农田。娄室在这里驻扎了半年,早将这一带挖得千疮百孔。到处都是深深的壕沟和高大的土台,一道又一道的矮墙在地平线上蔓延,看得人头昏眼花。

显然,娄室为了阻挡西来的勤王大军做足了功夫,活生生将一个阳桥镇变成了一座不可攻克的堡垒。

当然,如果河东军能够顺利拿下这座小镇,依靠娄室修葺的完善的防御阵地,独立顶住十一万围困东京的金国大军还是有可能的。到时候驻屯阳桥,坐观东西两路金兵两面守敌。适当时候出兵骚扰,或许有扭转局面的可能。

总之,一句话,拿下娄室,全盘俱活。若攻击不顺,引来宗翰援兵,杨华将满盘皆输。节度使,杨华已经不是当初那个领着几百弟兄冲锋陷阵的猛将,更多时候要在另一个层面做总体战略思考。

仔细思索了一下,这次战役自己好象一直都很被动。被动来援。被动进攻,被动地看着东京被围。

他所需要做地就是依靠蛮力一路打下去。直到眼前被勇敢无畏的河东士兵打出一条通道来。

这一战同以往地任何一次战役没什么区别:

勇敢、坚持、牺牲、战士的尊严、恶狼的咆哮。


状态提示:第二百二十一章 开火--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