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穿越重生>宋行>第三百四十六章 世俗和神权

入到东征军行辕,这里也是刘益当初的知府衙门,环错,胜在地方大。杨华的整个参谋部都装进去还显得很是宽敞。

“关群,孤怎么都看明教那群人不太顺眼啊!”到厢房坐定,杨华先说话。

因为事关荆楚大局未来的走向,乃军机要事,屋子里也没其他闲人,就杨华和关群二人。

今天杨华和关群就是要为明教定一个性,为将来如何同大光明教徒合作确定态度。

关群一拱手:“主公,明教虽然都是乌合之众,可在洞庭湖一带有众十万,势力遍布湖南湖北,又都是地方上顽勇之徒,将来若我天承朝南下一统天下,却是一大助力。”

杨华摇头:“就那十万党徒,我还不怎么放在心上。这些人都是地方上的流氓,单打独斗,一个个都是好手,可真拉上了战场,未必能管什么用。”明教的势力都在南方,党徒中多以渔民、烧碳工人、贫民、绿林好汉和浮浪子弟组成,成分虽然复杂,可大多是社会下层。这样的人固然人多势众,却不是杨华所着力拉拢的对象。

就现在的河东系的上层建筑而言,主要分为军政两个系统。军队的高官多由地方豪杰、前西军将领和禁军组成,组织结构上还是前北宋的那一套,只不过军人的地位要尊崇许多。至于政府,则多由中小地主和文人构成。

从根子上来说,天承朝地即得利益还是传统意义上的封建统治。这一点,杨华也无法回避。他也不得不悲哀地接受和默认了这一点,他原本以为自己会另出机,自成一格,可到头来,随着河东系的力量越来越壮大,军队和政府逐渐被传统意义上的精英所把持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河东军的兵源和财源还得依靠中小地主,政府地运转需要读书人。

你无法改变世界,就得被世界同化。

可以想象,一旦这群食菜事魔王的狂热的宗教徒进入上流社会,进入国家机关,将因为地主阶级多大的反弹。

稍有不甚。杨华地统治基础就有动摇地危险。

杨华:“看明教地意思。好象有意借我河东地势。而短期内。我好象还看不出接纳钟相他们对我有何好处。”

杨华地担心关群自然心知肚明。他一笑:“主公。当初还不是你一心要请他们北来。关群也觉得有些欠妥。哎。若将来明教真惹出麻烦。关群这个黑锅可是背定了。”名义上。关群是河东镇和明教地联络。他现在已经被士子们骂成败类了。

杨华有些不好意思。他也是被历史教科书给蒙蔽了。当初在读书地时候。钟相、杨幺起义被描述成正义地化身。农民起义嘛。不管做了什么事。总归是站在道德高度上了。

说句实在话。当初随童贯征讨方腊时。他心中还是非常羞愧地。总觉得干了缺德事。可他当时是一个小兵。军国大事也论不到他说话。

但现在地他已经不同。是河东地当家人了。

他也是脑子一热,才让军统司的人同明教联络。可钟相他们还没来,杨华已经将明教地底子摸了个门清,这个时候,他才现,所谓的农民起义并不都是正义的。名教虽然劣迹不显,可将来一旦造反,未必就不会干出人神共愤的事来。而且,他们追求的是政教合一的政治体制,这一点将为以世俗道德为统治基础地古代中国所不容。

否则,当初依靠明教上位的朱元璋为何在立国之后,逐一清除明教在朝中地影响呢!

现在,他才现自己犯了个很大的错误。

大概是看出杨华地懊恼,关群劝慰道:“主公也不必忧虑,明教党徒虽多,可都在南方。既然目前彼此都是相互利用,且维持现在这个相互依存的状态。一旦平定北方,明教在南方同建炎伪朝拼个玉石俱焚,我等再南下逐一收拾局面。”

“这也是个办法,可过河拆桥,我总觉得有些不义。”杨华皱了皱眉头:“明教之中还是有人才地,如果能为我所用,自然是最好不过。”

关群:“其实,要招纳明教也不是没有办法。钟相这次来北方,一是要同我河东合作。二是要求钱粮和人才上的援助。钱我们可以给他,也可派出大量军官帮他们训练士卒,漫漫渗透进去。将来,如果明教愿意归顺我朝,他那套教义自然不能再用,得改上一改。什么建立地上神国,什么政教合一,都不能用。如果大光明教如果能变成佛、道那样的宗教,不介入世俗社会,倒也可以容他。”

“这个法子也好,可钟相会答应修改?”

“主公不试试怎么知道。”

“也罢,过几天我同钟相谈谈。”杨华无奈地点头。

……

就目前的情况来说,河东军平定北方就算一切顺利也需要很多年,到南下一统时,也不知道是猴年马月的事。因此,明教钟相等人的事情对杨华来说不过是一件小事。就他所知道的,钟相他们好象会在最近几年在洞庭湖造反起事,给南宋小朝廷制造很大麻烦。

到最后,赵构不得已出动岳飞这个武神才将钟相和杨幺的起义镇压下去。

在真实的历史上,钟相起义的主要原因是南宋溃兵从两河地区南下。因为中央和地方政府一片混乱,无法安置这些溃军。而南下的大军那么多人要吃要喝,再加上军纪混乱。于是,军队劫掠地方,民愤极大。

这才引起了明教的大起义。

当时,南宋军队战斗力低下,如何是钟相的对手,被打得灰头土脸。


状态提示:第三百四十六章 世俗和神权--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