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抗战之无双战将>第四八三章 不找你们麻烦了!

从清末民初开始,革命这个词便一直没离开过。从最初的小心翼翼,到现在已经被人所熟知。围绕着革命复兴,无数年青志士都踏上了追寻革命成功的道路。

在辛亥革命以后,大批留学生陆续回国,其中大多数人朝气蓬勃,带回在国外所增长的见识与思想。大力宣传科学之余,也开始传播各种革命思想。

以孙中山为首的‘三民主义’,以及由马列思想而创立的工农革命也陆续粉墨登场。不同的思想跟政治主张,也开始代表着不同阶段互相争斗。

混乱的政治局面下,很多受到革命思想熏陶的年青人,毅然告别家人踏上革命的道路。这些年青人当中,有很多在追寻革命复兴的道路上都付出了生命。

革命,革谁的命!便是很多时候,百姓们对于这个词的理解。而民国建立之后,先是国民政府以北洋政府进行的北伐战役,在到后面国党与中共的政治博弈。

无论是那一种革命,都必然带有丝丝血腥之气。很多年青人踏上革命之路之后,有时便一去不复返。对于这些离开家人踏上革命路的年青人,家始终是他们的牵挂。

只是时局未定,加上国党对于中*共实施的白色恐怖打击。令很多远离家人的革命者,不得不把这份思念隐藏,期盼着革命成功那刻的到来。

如今两党因抗日而再次进行合作,中*共方面在合作之前,也让国党方面承认中*共的合法政党地位。在这种情况下,重返大别山的先遣队方敢回家探望一番。

看着跪在院子中嗑头的杨细,那怕心中始终牵挂这个长子的杨父,内心欣喜之余却不敢流露太多的高兴。做为父亲,他很清楚儿子做的事,那是杀头的大事。

可做为母亲的杨母,对于这个早年便踏上革命路的儿子,其实是一直心存牵挂的。那怕在他们家受到迫害的时候,杨父表示没这个儿子,当这个儿子死了。

可谁都知道,这是为了保全他们一家的安全。实际上,这个儿子死没死,他们两口子都不知道。毕竟,那怕杨细有时想写封信回来,却同样担心给家人带来伤害。

离开整整六年之久的杨细,今天是第一次回到家。六年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却也不短。也难怪先前在院子前,离家时还是小丫头的妹妹,已然认不出这个大哥了。

当初离家时,还是热血青年的杨细,如今已经是一位老资格的红军战士。更是如今侦察旅中,一名优秀的连长。若是下放其它部队,担任营长想必也没任何问题。

看着同样泪流满面的儿子,身为男人的父亲依旧表情冷漠,任由儿子在自己面前嗑头。只是眼中闪烁的泪花,足以说明这个不善言辞的父亲此刻的心情并不平静。

相比之下,身为母亲的杨母却直接冲了过去,搂着跪在地上的儿子同样泪流满面的道:“儿啊!你终于回来了!这些年,你咋连封信都不给家里寄呢?娘还以为你咋了呢!”

自从红四方面军开始转战川陕之地,当年只是红四方面军一名普通战士的杨细,只是众多从湖北离家踏上革命路红军战士中,一名微不足道的战士。

这样的情况,在整个大别山地区没有一万也有八千!

每次听到有人传回的一些消息,杨家人便会担心自家儿子是生是死。每次听到有关红军的情况,家有子弟在红军中的人家,就会为自家子弟的生死而担忧牵挂。

跟着杨细一起过来的先遣队员,同样觉得眼睛有些泛红。此次有资格选调进先遣队的战士,比较老的战士。

可以说,这些战士在普通部队,都是班排长的职位。特意挑选这些队员过来,也是希望能在短时间内,将先遣队的规模扩大。这些人,也可以担任部队的基层指挥跟骨干。

清楚这种时候,不适合打扰,其中一个队员打出退出的手势便准备离开。结果杨父却突然道:“同志,你们怎么走了?进来坐坐吧!寒舍简陋,只怕招待不周啊!”

杨父的一番话,把正在相拥哭泣的母子俩给喊醒了。起身的杨细也赶忙道:“小朱,行了!等下就在我家吃饭吧!爹、娘,这是我部队的战友。”

说着话便给家人做了一下介绍,那怕杨父心中依旧有些埋怨儿子,却也不希望在儿子战友面前给儿子丢脸。更何况,杨父也知道儿子人在部队,能靠的就是这些战友啊!

招呼着众战友落座之后,看着离家时还是个毛头小子的弟弟,如今也长成棒小伙。杨细也很真诚的道:“二娃,哥不在家的日子,辛苦你照顾爹娘了!”

‘哥,没什么!只是爹娘一直担心你在外面的事情,我们在家倒没什么辛苦的。’

看着父母开始张罗着吃食,回家之前也采购了不少东西的杨细,将战友帮忙提的东西一并交到了母亲手里。其中还有不少熟食,也让原本寒酸的杨家终于有东西招待客人。

知道家里并不宽裕的杨细,很快多身上掏出一个钱袋,在父母的眼神中递了过去道:“爹、娘,这是儿子提干之后领到的军饷,这次回来我就全取出来了。

这些钱,你们拿着做家用,往后儿子虽然不在家,但短时间应该还会在这里不走了。有时间的话,我也会经常回来看望你们的。关于儿子的事,你们往后还是少跟人说。

这次儿子回家,也是部队首长特意给批的假。总之,儿子在部队过的很好,你们也不用担心。等打完小鬼子,儿子有条件的话,再


状态提示:第四八三章 不找你们麻烦了!--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