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大明海商>第十九章 陨落(终)
在没有如果,拥有九十门(每舷四十五门)火炮的双层”灭虏”战舰与拥有三十八门(每舷十九门)火炮的盖伦作战,依“平方定律效应”,盖伦船在”灭虏”战舰的优势火力攻击下,将逐渐损毁,即使有通天的本领,亦无法挽救盖伦船的颓败命运。经估算后,在双方交火且无船体强度优势下,双层”灭虏”战舰可能损失5门火炮,但盖伦船接战舷侧的18门火炮将悉数遭到摧毁。甚至可以假设,在盖伦船接战舷侧火炮遭到彻底摧毁前,盖伦船舰长可能早已投降。一艘双层五门、或更少炮的船舰在火炮受损不大、遭受些许伤亡及结构小幅损坏的情况下,就可造成一艘配有38门火炮及300名水手的盖伦船毁损。事实也是如此,此战似乎没有任何波澜,一切就像是金乡军参谋们的规划一样,连损坏的火炮数量都是一致的,让晏世轮是大呼“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就是特么的力量啊!”

由于此刻宁凤晨指挥着“灭虏”大杀四方,史可法暂代了宁凤晨的位置,和十二金刚一道,在晏世轮身边保护。看到昔日耀武扬威的荷兰红夷如此惨重的伤亡,禁不住向晏世轮请求:“晏世兄,大明水师正在四处收拢红夷,斩其首级,夺得军功。如今,荷兰红夷已经溃不成军,何不命宁大人一道,多取些首级?”

终于没有心事的晏世轮,一屁股坐在甲板上,叹息道:“金乡军与大明朝廷兵制不同,天下各路边镇,当兵者皆是军户,贱民,大明百姓以从军为耻。而在金乡军,当兵入伍是一种荣誉,并且军功计算有独到的体系,宪之待到了金乡自会明了。征战之时,所获战例品多数归士兵所有,而我只要征战所获得的船只、地盘。金乡军当兵几年退伍后,皆可获公民身份,公民有权参政,伤残退伍兵,税收上也可以获得减免,甚至可以不纳税,由政府供养。

所以,在金乡军,不是任何人都有权参军。而且军功并不是单单依靠首级,缴获和占地不是更有意义?所以,我和齐大人在战前有个约定:所获首级全归大明朝廷所有,其他战利品,谁得谁有。你看,金乡军士兵没有抓荷兰红夷俘虏的,相反,抢夺红夷首级的,夺败军兵器的大明水兵比比皆是。还有,你看,那几艘不参加劫掠,在战场上来回巡视的水师小艇,是执法队的军法官,只要金乡水兵不劫掠普通民船,那就是他们在享受胜利者的权利,执法队不会干预,一旦劫掠到了普通百姓,或者在战场上落井下石、打黑铳,执法队就会行使权力,进行监禁或者就地斩杀。”

史可法皱了皱眉头,没有说话。

晏世轮微笑着说:“你一定想说,为何你和史家家丁的士兵可以加入金乡军水师,是吧?金乡军律法严苛,我虽执掌金乡军大权,也需受律法约束,并不可以任意而为。然而,金乡军百姓给予我每年六次特别赦免权,准许我超越律法,特别赦免六人。我与你沟通,深和吾心(你是历史名人),心甚爱之(不能放过),故此动用特别赦免权(熟知历史的金手指)收下了你。而你的家丁与你作为一个整体,也需一次特别赦免。一下子就用掉两个赦免权,还真的很奢侈呢,同时,这家丁里有左公的亲眷,也算是对左公在天之灵,有所告慰”

史可法听到这里,立即眼里含着泪,恭身行礼:“我今时才知,晏世兄如此加厚于我,更感念晏世兄对左师缅怀,现在全天下都在排斥我,挤兑吾师,而兄却对左公鸣不平,又怜其家人,可法愿为兄台誓死效命,请受可法一拜!”

望着眼前跪地施礼的汉字,晏世轮心中乐开了花,终于把他收下了,容易吗?但是面上仍然怀着悲天悯人的肃穆,端然的受了史可法这一拜,因为古人轻易不施此大礼,一旦发自内心的下拜,就说明了是完全的投在晏世轮这一边儿了。晏世轮轻轻扶起地上的史可法,对着他面带微笑,道:“宪之,都是自家兄弟,何必这么见外”

“晏世兄,可法乃戴罪之人,万望世兄收留。这朝廷的书吏嘛,不做也罢!”史可法横下一条心,反正在福州府衙也是遭受排挤,还不如跟了这个沾亲带故的晏世兄呢。而晏世轮等的就是这句话,当即挽起他的手,紧紧相握,两人相视,真诚一笑!

不远处,此次从澳门折往长崎的荷兰舰队,舰队指挥官上校特罗普此时脸色非常难看,三艘盖伦战舰,损毁两艘,只有旗舰舰身完好,还破损了两面主帆。十五艘桨船上,约有八百多雇佣军(倭寇为主),在接近对方奇怪的大船后,被开花弹打的是鸡飞狗跳,他此时可能明白了,为什么倭人迟迟不出现。

宁凤晨耀武扬威、大杀四方,最终在晏世轮发出必须返回的命令后,才悻悻的返回本阵。这船都走出老远了后,一个神情骠悍荷兰海军少校凑到尚面无表情的在原地正襟危坐的特罗普耳边,小声催促道“上校,我们回去吧!”

特罗普清楚自己的副官是为了自己安全着想,宁凤晨的船都快走回本阵了,自己还待在刚才被火炮虐的“三百码”线上,这的确是一件危险的事情。虽说,明白这个理,可固执的特罗普还是决定,宁肯多冒风险,也要在这里坐着目送宁凤晨消失在自己的视线之外。特罗普之所以这样做,并不是出于对宁凤晨的惺惺相惜之意,而为了要在气势上,不输于宁凤晨敢于孤军深入,且重创己方的勇气。太特么憋屈了,这怪船以一敌三,


状态提示:第十九章 陨落(终)--第3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