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青春校园>文艺生活>507.第506章 翻拍

林晓玲经过一番挣扎后,尝试着做出改变。

当然,她没想过去拍喜剧片,而是打算拍一部爱情电影,迎合年轻观众的口味。

爱情电影介于商业和艺术之间,可以拍的很文艺,也可以拍的很商业。

这就要看导演怎么把握了。

这类电影的结局很重要,一般来说,要是男女主角最后没有在一起,那就偏向于艺术,要是大团圆结局,那就是商业片了。

不过这个界限很模糊,只能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老哥,我听说你和赵导讨论过翻拍电视剧的事儿,我想翻拍《过把瘾》,这部电视剧有观众基础,拍成电影票房应该不错。”林晓玲提议道。

《过把瘾》是京城电视艺术中心在九三年制作的一部剧集,只有八集。

主要演员是王志闻、江姗和刘焙,虽然是个短篇,却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尤其是在年轻人当中,剧中的台词被大家津津乐道,成为流行语。

这是国内第一部言情剧,林晓玲觉得适合翻拍成带有文艺气质的爱情电影。

“你这是抢赵哥的饭碗啊,你想用原来的演员?他们现在可不便宜。”林子轩考虑道。

《过把瘾》的导演是赵宝钢,不过赵宝钢一直专注于电视剧,对拍电影的兴趣不大。

再说演员,当初王志闻和江姗拍这部剧的时候名气不大,片酬很低,只有几百块一集。

如今翻拍成电影,王志闻的片酬最少也要八十万,这些年演员的片酬上涨的太快了。

“我想找年轻演员,拍一部小成本的爱情片。”林晓玲回答道。

这倒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年轻演员片酬不高,《过把瘾》是一部室内戏,讲述一对青年男女的爱情纠葛,两百万的投资足够了。

而且,爱情题材的电影永远不过时,有了电视剧的观众基础,盈利不成问题。

但想要把翻拍的收益做到最大化,现在还不是时候。

“你想过没有,这部电视剧才过去六年时间,在观众心目中沉淀的还不够,你现在翻拍相当于提前消费。”林子轩提醒道。

翻拍经典在影视行业极为常见,主要是利用观众的怀旧心理赚钱。

观众看的不是电影,而是那些年有关青春的记忆,这是一种情怀。

只是怀旧也是有期限的。

以《过把瘾》为例,六年时间太短,还不足以让这部电视剧沉淀到观众心底,或者说观众还没有成长到需要怀旧的地步。

那时候的年轻人,现在还是年轻人,没有步入中年,谈什么怀旧。

或许观众冲着《过把瘾》这个名字会进影院观看,但效果绝不会太好。

翻拍经典十年是一个时间节点。

当初二十岁的观众,十年后变成三十岁,成家立业,在繁忙的工作和繁琐的家庭生活中,他们期望获得暂时的解脱。

怀旧就是一种最好的解脱方式。

到影院看一场年轻时疯狂追看过的影视剧,回想着年少的轻狂和追寻的梦想,感慨万千。

怀旧就像是美酒,越陈越香。

只是,也不能太久,十年到二十年最好,否则观众都忘掉了,那就没有意义了。

“这样啊,那我再找一部时间久一点的电视剧翻拍,《渴望》怎么样?”林晓玲琢磨道。

“你胆子真够大的,这部剧也敢碰啊。”林子轩惊讶道。

如果说《过把瘾》在国内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观众主要是年轻人,《渴望》那就是全国瞩目了,观众不分年龄层次。

百分之九十的收视率可不是说说的,几亿观众都看过这部剧,那是全国百姓的集体怀旧。

一旦拍不好毁经典是次要的,肯定会迎来铺天盖地的骂声。

翻拍这部剧需要很大的勇气,就算林子轩也不会轻易去碰。

“我当然知道这部电视剧的影响力,我不是想翻拍,而是拍续集。”林晓玲解释道,“观众肯定想知道刘慧芳一家人后续的消息,十年过去了,刘慧芳和宋大成怎么样了,那个叫小芳的孩子在干什么?”

“你是说拍一九九九年的故事?”林子轩思考道。

“这和《回家》一样,一九八零年代表着过去,一九九七年是现在,《渴望》讲的是八十年代的故事,我想讲他们一家人在九十年代的故事。”林晓玲如此说道。

九十年代的故事?

刘慧芳下岗了,干起了个体经营,宋大成承包了工厂,成了厂长,王沪生下海了,做起了买卖,小芳上了大学……

这一连串的念头在林子轩的脑海里闪过。

把这些人的命运和这个改革开放的大时代融合在一起,通过他们的生活变迁讲述这十年中社会上发生的变化,应该会很有意思。

《渴望》是一个开放式的结局,观众一直关心着剧中人物的命运。

不少观众提出过要拍续集,京城电视艺术中心就这件事讨论过,主要是没有一个好本子,大家都不怎么愿意碰这个事儿。

没有好本子,演员也不想毁掉自身的形象,就这么拖了下来。

将近十年的时间过去,沉淀的差不多了,在世纪之交,两千年之前如果能推出电影版的《渴望》,影响力就不用说了。

根本不用宣传,媒体会自发的报道。

“你要想好了,一旦消息传出去,你的压力会很大。”林子轩劝说道。

虽说拍续集比翻拍的风险少一点,可要是拍不好,同样会承受很大的压力。


状态提示:507.第506章 翻拍--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