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青春校园>文艺生活>660.第659章 表演

《我的野蛮女友》拍摄现场,林晓玲正在给高园园说戏。

这部电影的剧情不复杂,主要是高园园的表演不到位。

她以往的角色都是乖乖女的形象,突然来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不知道该怎么调整,表演起来略显浮夸,不够自然。

这就是科班和非科班的区别。

科班演员有一套调整状态的方法,非科班演员只能靠自己慢慢摸索。

说到底,还是个经验问题,只要演的多了,自然熟能生巧。

再说,,她希望高园园能磨练自己的演技。

两人在《渴望》续集里合作过。

当初正是林晓玲选中了高园园,算是她的伯乐,有提携之情。

“园园,你要放下包袱,把演过的角色,得到的经验统统忘掉,别想着以前怎么演,要想着现在怎么演,把自己代入到角色里面去。”林晓玲讲解道,“这次对你来说是一种突破,演好了你以后的戏路就宽了。”

这是实话,高园园把这个角色演出彩了,证明自身具有可塑性。

既能出演清纯的学生,还能转型为都市丽人。

演员的可塑性越强,戏路越宽,未来的发展前景越好。

林晓玲没办法告诉她具体怎么演,心理状态需要演员自己调整,只能告诉她如何调整,就是放下以前的自己。

听起来有点玄虚,看各人的领悟能力。

高园园认真听着,她清楚这个角色对她来说是一个挑战。

导演和演员的关系颇为复杂,一名演员在某位导演的电影里演技很烂,在另一位导演的电影里演技爆棚。

这是导演的问题还是演员的问题?

只能说双方都有问题,导演为什么喜欢用熟悉的演员,因为他知道这个演员的极限在哪儿,能做到什么程度。

碰到不熟悉的演员,就会是个磨合的过程。

磨合不好,双方不适应,演员不明白导演的意图,导演错误估计演员的能力,拍出一部烂片就不难想象了。

大导演善于调教演员,这个调教是指发现演员的闪光点,再加以点拨。

林晓玲在国内演艺圈的地位逐步提升,和大导演还有一定的距离,不过已经成为青年导演的代表人物。

如果继续拍上两部在国际上获奖的影片,地位就更为稳固了。

对新人演员来说,林晓玲的建议自然值得认真对待。

“林导,我琢磨着放下包袱是不是想怎么演就怎么演的意思?”黄勃搭话道。

黄勃的角色和他的经历性格类似,没有高园园的困扰,容易驾驭。

他这么说不是开玩笑,是真的想弄清楚两者之间的关系。

本色演出和通过方法表演的区别。

以葛尤为例,观众以为葛尤在生活中和贺岁片里的性格一样,带着点小聪明,经常性自嘲,说话风趣幽默。

他们认为葛尤是本色演出,其实不是。

葛尤在生活中是个性格内向的人,和朋友聚会还好,碰到人多的场合就躲,他只是塑造了贺岁片里的角色,不是本色出演。

这就是表演。

能让观众把他塑造的角色和他本人混淆,足见葛尤表演的功底。

“你这个说法有一定的道理,不过表演可不是那么简单,我不是学表演的,这个问题应该请教冯老师。”林晓玲回应道。

林晓玲说的是冯远证。

冯远证是京城话剧院的演员,在影视圈名声不显,但在话剧界名气不小,圈子里公认的演技派,主要活跃在话剧舞台上。

由于话剧在国内逐渐沦为小众艺术,话剧演员不被大众熟知。

不过国内好的影视剧演员,大多是从话剧演员起家的。

一九八四年,冯远证报考京城电影学院,因为形象不好没被录取。

随后考上京城话剧院,曾到国外进修戏剧表演,在表演上有一套自己的方法。

“简单的说,如果你的性格和角色吻合,可以自由发挥,就是你说的想怎么演就怎么演,可能会有精彩的演绎。如果你的性格和角色差别很大,就要讲究表演方法了。”冯远证解说道。

“比如说杀人犯,你不能自由发挥,凭空想象着来演,你要做研究,琢磨杀人犯的心理活动,他的杀人动机是什么,他的家庭情况,和朋友之间的关系,他是个什么样的人。”冯远证继续道,“等你琢磨透了,再把自己想象成这么一个人,用他的思维考虑问题,这时候你就不是你自个了,而是那个杀人犯。”

冯远证主攻的是格罗托夫斯基表演学派。

这个学派主张通过声音的灵活运用、身体动作、节奏韵律和空间感进行表演。

他们认为舞台上的灯光、服装、布景和化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演员和观众的面对面接触,用表演打动观众,而不是那些辅助道具。

很多事情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

像这种小成本的商业片,不会给演员提供太多时间琢磨角色,需要演员自己做好功课,研究人物。

而且,国内影视圈的大环境愈发浮躁,真正沉下心的演员很少。

拿钱拍戏,拍完走人,这是圈子里的常态,远没有话剧演员投入。

话剧要经过无数次的排练才能搬上舞台,演员在角色上耗费大量的精力。

冯远证在《我的野蛮女友》中的戏份不多,他不是那种娘娘腔的性格,却通过夸张的肢体语言把喜剧效果表达了出来。

事前肯定做了充分的准备。

听了这番


状态提示:660.第659章 表演--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