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青春校园>一品嫡妃>第150章 行宫避暑, 打劫粮船
信了永和帝的话,自行其是的处理朝政,要不了三五天,永和帝就得发飙,找出各种理由来收拾太子。

太子殿下被永和帝这个亲爹蹂躏了这么多年,自然也长了几个心眼,知道什么时候该做什么。

可是某些文臣却不这么想,他们认为永和帝让太子监国,这是一次绝妙的机会。太子殿下可以趁机收拢人心,插手吏部人事任命,安插自己的亲信。

尤其是太子的两位老师,跳得最欢快。这两位太子老师,属于清流老顽固,学问没得说,绝对顶尖。

可是说到政治智慧,说到对永和帝的了解,这两位太子老师连衙门里的九品小吏都不如。

永和帝还没启程去行宫,两位太子老师已经天天在太子殿下耳边唠叨,让太子如何如何做。

太子殿下烦不胜烦,可是他又不能明着指责两位老师,骂两位老师说的都是狗屁,什么都不懂。若非知道两位老师的秉性,太子殿下都要怀疑他们是韩王派来陷害他的。

有些话太子殿下不能说,但是下面的臣子可以说。

于是太子殿下找到杨宝珠的祖父杨大人,请杨大人出面,提点一下两位老师。让他们好歹长点政治智慧,不要一天到晚胡说八道,做一些又危险又不擅长的事情,比如谋士这份职业。

杨大人沉吟片刻,最后还是答应太子殿下,他会想办法替太子殿下解决难题。

毕竟那两个老顽固都是太子的老师,他们做出不恰当的事情,落在韩王和陛下的眼里,就变成了太子殿下包藏祸心。

之前永和帝指责太子殿下有不臣之心,口出怨言这件事情还没解决,杨大人也不希望在这节骨眼上,太子又多一条莫须有的罪名。

老顽固毕竟是老顽固,别说杨大人出面,就是永和帝亲自出面,老顽固也不会改变初衷。

所以杨大人直接采取简单粗暴的手段,让两位老顽固‘称病不出’。

两位老顽固被迫躺在床上,一边大骂杨大人不是个东西,一边还在兴致勃勃的替太子想办法,该如何抢班夺权。

宋子期全程围观了这出戏码,顿时有种不忍直视的感觉。

太子殿下身边围着的都是这么一群缺心眼的人,太子殿下以前昏招频出,也就不让人奇怪。

奇怪的是,太子殿下从何时醒悟过来,知道不能再依靠自己的老师,不能被一群没有政治智慧的人牵着鼻子走。

宋子期在太子殿下身边搜寻了一下,发现太子殿下身边的两位侍读学士很有可疑。自从两位侍读学士来到太子殿下身边之后,太子殿下做出的许多决定,都变得‘英明果断’。

宋子期谁都没有惊动,他偷偷让人调查两位侍读学士。结果发现,这两位侍读学士都和沈家有关系,其中一位还是沈玉江的师兄,同样拜师在平江先生的门下。

宋子期冷哼一声,一帆先生不声不响的就在太子殿下身边安插了自己的心腹人员,全方位的掌控太子殿下生活起居,日常朝政

宋子期得承认,一帆先生的手段很高明。

所谓润物细无声,就是指这种情况。

反观其他大臣,也曾试图派人到太子殿下身边,掌控太子殿下,但是全都以失败告终。

为什么会失败,因为他们不知道投其所好。他们没有仔细研究太子的喜好,直接就派人到太子身边,效果自然会大打折扣。

一帆先生经常出入皇宫,还曾替太子殿下讲学。对太子殿下的喜好,自然比别人更了解。他知道该用什么方式说话,才会让太子殿下感兴趣,并且让太子殿下接受他的意见。

所以等他派人到太子殿下身边的时候,也就能准确无误的做到投其所好,

宋子期偷偷在想,他要不要偷偷投资一下太子殿下。

转眼,宋子期又将这个念头抛出了脑后。既然已经决定不站队,坚定支持皇帝,谁做皇帝支持谁,那么他就没必要多此一举的去投资太子殿下。

而且太子殿下未必就能继承皇位。

看永和帝的身体情况,再活个十来年不成问题。

十年的时间,不足以沧海桑田,却可以物是人非。十年后的事情,谁都说不准。就连明天会发生什么事情,也没人知道。

宋子期抛开不靠谱的念头,专心致志的查山西大案,以及南州那边的动静。

七月初十这一天,永和帝启程前往行宫避暑。

韩王带着王妃儿女们随行,文臣武将也都纷纷跟随。

永和帝这一走,朝堂上顿时空了一半。

宋子期负责查案,没办法跟着去行宫避暑,只能任劳任怨的继续留守在京城。

永和帝走了后,太子殿下有心和宋子期修复关系,和宋子期多亲近亲近。于是连着几次下诏,让宋子期到宫中见面。明着是询问案件的进展,实则是想拉拢宋子期。

宋子期每次见太子殿下,都恭恭敬敬的。但是掏心掏肺的话,是一句也没有。来往之间,完全是公事公办的态度。既不偏向韩王,也不偏向太子殿下。

太子殿下碰了几次壁,顿觉无趣得很。于是干脆放弃拉拢宋子期。

太子殿下老老实实的,每天都派人去行宫禀报朝政。

永和帝先是让人传话,说没必要如此,他知道太子殿下是个负责任的人,肯定不会乱来。

但是太子殿下没有上当,实在是吃的亏多了,也就多长了几个心眼。永和帝的话,多半情况下都要反着来听。

太子殿下继续


状态提示:第150章 行宫避暑, 打劫粮船--第4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