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更)
黑沉沉的大殿上,只有叶开和载沣两个人,其他的公卿大臣,要么被罢免在家,要么被隔离在外,要么已经提前好几天,逃离了京城....
除了叶开内阁的诸多心腹,所谓的清廷已经有名无实。
“禁卫军败了...”
早上的阳光很好,却怎么也照不进载沣的心里,就在几个小时以前,禁卫军在武汉城下兵败,消息传到了他耳朵时,“惨白”的大局已经不可逆转,此外,还有比之更坏的消息,禁卫军第一镇将士在兵败后哗变,杀死了前任总兵官毓朗,投诚南方,而有了前车之鉴,载泽、载涛那群亲贵,再也不敢提什么决一死战了。
突如其来消息,让载沣浑身近乎冰凉。
叶开站在他面前,也一言不发,君臣二人,默默无语。
大清要亡了么?
一个巨大的问号萦绕在载沣的心头,南北和谈难产停滞,大清又兵败如山倒,山西,山东都相继沦陷,形势已经可以称得上四面楚歌,名义上的国土,只有不到四五个省份,载沣心里越想也清楚,问号很快就要变成句号了。
叶开同样心知肚明。
事实上,禁卫军完全是按照他的指示,表面上是一触即溃,实则慢悠悠的退往了河南和山东,扼守革命党北上的要道。
“吱”的一声,殿门大开,光线如洪水般洒了进来,载沣下意识捂眼,微颤着向后退去。
裕隆一身黑黄朝服,手中抱着溥仪,气势腾腾的“杀”进来,后面跟着小德张等人。
“你来干什么?”载沣问。
“大清眼看就要亡了,哀家不能由着你来胡闹!”隆裕冷气逼人的说道:“载沣,你回家当你的亲王吧!”
说完,便高声喊道:“请大行皇太后遗诏!”
小德张立马跪地,宣读遗诏。
载沣愣住了,他没想隆裕居然来这一套,他甚至来不及反应,遗诏便读到了最甚处。
“.....如遇大事,必先请于皇太后....”
“你都听清了?载沣,哀家不能看着你这么胡闹,不能看着你把皇上带到绝处,从今天起,您就退归藩邸吧!”隆裕冷冷说道。
“请摄政王退归藩邸!”小德张跟着大喊一声。
“请摄政王退归藩邸!!”众人跟着齐声大喊。
载沣顿时呆若木鸡,他看了看一旁的叶开,目光更是惊恐。
“摄政王,您退下吧....”
叶开跪在了地上,示意尊奉遗诏令。
“赉...”
载沣苦笑了一声,终于什么也没有说,一个人蹒跚着身子走出了大殿。
“郡王!”
隆裕喊了一声,叶开迟了片刻,才反应过来。
“我母子二人的身家性命,就在郡王手中了。”
“太后放心,皇上退位之后,会享受特殊优待,但帝号只保留一代,后世子孙皆是平民,现住紫禁城,将来你们再搬去颐和园。”叶开道。
“多谢郡王了”
说完,隆裕开始大哭,口里念叨着“无颜面对列祖列宗”的话,这都是走过场。
“德公公,叫百官朝臣来!下午一时,在太和殿行退位大典,另通电全国,南北立行止戈,捍卫国民之权益,共铸统一之国家。”
“扎!”
.......
“奉旨朕钦奉隆裕皇太后懿旨:前因民军起事,各省相应,九夏沸腾,生灵涂炭,特命忠敏郡王良弼遣员与民军代表讨论大局,立定国乱,公决政体。然两月以来,尚无确当办法,南北暌隔,彼此相持,商辍于途,士露于野,徒以国体一日不决,民生一日不安。
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南中各省既倡议于前,北方各将亦主张于后,人心所向,天命可知,予亦何忍以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是用外观大势,内审舆情,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归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近慰海内厌乱望治之心,远协古圣天下为公之义。
良弼前经资政院间拔为总理大臣,当兹新旧代谢之际,宜有南北统一之方,即由良弼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与民军协商统一办法,总期人民安堵,海宇乂安,仍合满、汉、蒙、回、藏五族完全领土,为一大中华宪国,予与皇帝得以退处宽闲,优游岁月,长受国民之优礼,亲见郅治之告成,岂不懿欤?钦此。”
—————宣统三年十月二十二日
清帝退位的诏书,瞬间点燃了整个神州大地,而在千里之遥的上海,僵持已久的和谈竟然奇迹般的有了结果。
蒋志清和胡汉民共同走出谈判地点,将结果公诸于众。
清帝退位后,南北将在二十四小时内停止一切战争,并在此基础上成立中华宪国,共尊一部宪法,新国家将完全继承清帝国所有领土,满蒙回藏汉五族共和,与此同时,南京城里,孙文亲自颁布《中华宪国宪法》,并获参议院全票通过,明年一月一日,宪国成立大典上,将正式对外公布。
下午少许时分,南京城再次传出消息,原内阁总理大臣良弼将继续出任看守总理,为期六年,之后进行党派大选。
此结果可谓出人意料,消息一出,举国上下再度惊起了一片浪潮。
.......
谈判结束后,蒋志清,胡汉民同乘一车,一南一北,今后便没有这样的区别了。
“展堂兄,这宪法怎出的这么快?”汽车行驶的很平稳,蒋志清心中却有一事不明。
“早在几个月前,良公和孙总理就拟定好了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