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枭将>第三百六十五章:乱世能臣(下)

第三百六十五章:乱世能臣(下)

卢建成凭借着多年来在山东为官的基础,卢建成在山东整肃山东的武备,除了整顿山东原有糜烂的镇军之外。卢建成也深知镇军已经难堪大用。

在整肃山东镇军之余,卢建成还大力倡导鼓励济南府各地发展地方的乡勇,负责地方的治安。以减轻镇军的压力。

同时卢建成也有意将各地的乡勇打造成一支强军。在对待地方乡勇的问题上,绝大多数的地方官都会选择采取措施限制地方的乡勇的发展。以免地方乡勇的战斗力超过当地的镇军,进而演变成为棘手的难题。朝廷府地方始终都是采取一种防范的姿态。

但是,就是在这种潮流之下,卢建成却是逆流而行。公然唱反调,大力支持地方的乡勇的发展,甚至一度上疏朝廷,建议朝廷重视乡勇的发展,而不是限制乡勇的发展。镇军已经不堪用,而乡勇这一支新兴的力量在不久的将来,很有可能取代镇军成为朝庭的一支重要战力。

卢建成的这种说法自然得不到主流官员的认可,甚至很多官员都以为卢建成疯了,会有这么荒诞的想法。

卢建成却是不以为意,仍旧看准了乡勇。可以说,济南府的乡勇是在卢建成的手底下,一天一天的,慢慢发展壮大。

由于有乡勇的庇佑,济南府的治安得以大大改善。在贼寇蜂起的整个北方地区,只有济南府是一个例外。济南府从来没有被贼寇的问题给困扰过。

这也从另外一个角度说明看,乡勇确实有可取之处。

对运河很可能成为辽军的下一步目标,卢建成已经有所预料。并且早就对此采取了措施。

济南府是卢建成一手打造出来的心血之地。对济南府,卢建成有着深刻的感情。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卢建成已经在潜意识里将济南府视为自己的第二故乡。

辽军糟蹋完了北直隶,卢建成绝对不容许辽军再继续南下糟蹋他府心血之地,济南府。

为了防止辽军进一步的扩张,向南劫掠。卢建成将地处北直隶和山东边界处的德州作为这一次部署的重点。

之所以将这一次的部署重点选择在了德州。卢建成主要是基于以下几个原因的考虑。

其一,德州地处山东和北直隶的交界处,辽军想要入侵到山东的境内,德州是辽军的必经之路。

其二,德州地处运河沿岸,是大赵运河沿岸一座重要的运河城池。辽军若是意在运河,由于地理位置上的因素。德州将成为第一个辽军进犯的山东城市。

其三,卢建成最初来到山东之时,第一个为官的地方就是德州,德州当地的百姓都对卢建成颇有好感。卢建成在德州有着深厚的民众基础。这也便于卢建成调动德州的力量向辽军发起反击。

由于卢建成的精心筹备,德州的防备森严。而且德州作为辽军这次分兵所要攻打的最南面的一座城池。德州这个不起眼的地方以及卢建成这个在大赵百官之中不起眼的官员,并没有引起辽军多大的注意。

辽军分兵出来攻打德州的兵马并不多,满打满算,算上萌古部族和其余部族的杂兵。也就只有那么两万左右的兵力。这两万左右的兵力中,其中还有一万是从东光城下来支援攻打德州的援军:攻打东光城的辽军已经拿下了东光城。是辽军这一次分兵进军中,少有的一场胜仗。

也就是说,辽军这一次对德州城兵部重视。本来打算派遣攻打德州城的兵马也仅仅只有一万。

两万辽军在第一次进攻德州的时候出奇的顺利。一路上德州的守军不论是德州镇军还是德州的乡勇。似乎很畏惧辽军一般,一路上闻风丧胆,在辽军面前节节败退。直至退到了德州城下,德州的守军已经到了无路可退的地步。

进犯德州的守军很是得意。在辽军之中辽军还流传着这么一个说法。大赵朝的北方是大赵朝的尚武之地。越是往南,大赵的尚武之风便随之削减,也就是说越是靠近南方的地方,大赵军队的战斗力越是弱。

深入德州的辽军不禁深以为然,心想果真如此,越是南方的赵军表现的反而越是孱弱。德州守军在遭遇到他们之后所做的事情除了撤退之外便还是撤退。

根本没有组织起过像样的反击。

此时的辽军还是被蒙在鼓里,他们不知道,他们所要面对的敌人不是孱弱之师。京师城高危之后,诏书四出,但诏书上所要求的只是要求各地的镇军在收到勤王诏书之后要即刻北上期望。乡勇不在勤王军队的范畴之内。也就是说,乡勇作为维持地方治安的地方自发组织的兵力存在,乡勇没有要勤王的义务。

因此,德州得以保存了大部分的军事力量,派遣出去勤王只是德州的大部分镇军。德州的乡勇在镇军撤走之后,肩负起了守卫德州,充当德州守军中流砥柱的作用。

除了德州的乡勇之外,这一次卢建成还集结了济南府内所有以他个人影响力所能够集结起来的所有乡勇力量,并且亲自坐镇德州!大大激励了德州军民的士气!

同时这一次卢建成调遣来的乡勇兵力竟然高达五万之数,这也大大出乎卢建成本人的预料。这五万人,是他卢建成这些年的全部心血啊。想到自己能够一次调集这么多的军队。卢建成不禁心潮澎湃。

深入德州境内的辽军中了卢建成的计策,卢建成对入侵德州的辽军采取的正是诱敌深入,最后集结重兵歼灭进入德州境


状态提示:第三百六十五章:乱世能臣(下)--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