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我有皇帝分身>第40章 消费伟哥的主力军,是太监?

对于盐田,朱子龙也没有就此只当个过客和仅仅只是垄断销售者。

笔记本电脑里就有他以前无意间收集的资料,只需修改几个小小的变动,就能让海盐田的质量和数量,产生很大的变大。

真正的晒盐,绝不是在海滩上挖一些凝结、蒸发池就可以批量出盐了。

别看现在都明后期了,但是大部分盐场还是用的土方法,煮海为盐依然是最广泛的制盐法。

朱子龙这些天则是带上人手,让他们在堤坝下挖出许多一大片模样如同砚台的石制晒盐槽,这些盐槽的摆放很是讲究,看似毫无规律的堆叠在一起,实际上高低错落有致。

然后将加入了小成份的盐泥引路改良了下,引来海水再经太阳晒上几日蒸发掉水份,这片盐泥就含有相当高的盐份了。

再注入海水,过滤出来的水从盐池旁边预留的小口流入一侧的卤水池里,便有了一池的上品卤水。

卤水达5~10度(波美度),放入晒卤池后,再浓缩到20~25度,由输卤沟汇集回。卤水的浓度怎么判断呢?

很简单,用植物茎杆漂在水面才是真正的饱和盐水,否则还要太阳反复暴晒才行。

最后将附近的一处有火山石的地方,挑来组成盐槽。

这样的石头上有细细密密的小孔,最后将卤水倒入盐槽,暴晒一天后,到黄昏就可以用板刮盐,收入竹筐了。

这样一来,整个产盐的效率和质量,亦然就提高了nnn个档次。

多道修改工序之后,甚至于还能增加上品精细盐的产量。老实说,刚开始发现连上品粗细盐也能增产的时候,朱子龙也是吓了一跳的。

这些看起来很象现代盐厂制过的精盐,大大出乎他的意料,海盐没经过精制工艺就能达到这个水平吗?

试着用手指点了一些放入口中,朱子龙感觉这些海精盐比自己从现代带来细盐要淡许多,入口即化。但是,却也算的上是一等一的精品盐了!

(原来用古法改良一下,也能制造出只少从色泽上和现代精细盐,看起来差不多的盐嘛。看到这里,是不是让有些以为古人只能吃杂质盐和黑色盐为主的人,感到失望了,呵呵!)

朱子龙不知道这些看起来和现代盐没差别的精细海盐,其中的氯化钠的含量怎么样。

不过,只少就凭这种盐的卖相,不愁不是抢手货。

在垄断和接手现在这个官职前,老实说朱子龙金管知道盐对古人很重要,但绝不会如现在入了行一样,了解的这么清楚。

小小的盐看上去平淡无奇,但在古代,以及现在这时期的明朝。却曾是决定国家的生死和富强的关键,盐对农业社会的价值,并不亚于石油对工业社会的价值。

原因很多,其一,盐相当于古代冰箱。

作为现代人,你可能只看到日常做饭时用盐做调味剂,其实盐对古代老百姓的意义更像冰箱对现代人的意义。

在古代,盐是保存菜、肉、鱼、奶的最重要的防腐原料,因为这些食物容易腐烂变质,不像谷类一样可以长期保存。

但如果用盐腌成咸菜(酸菜)、火腿、咸鱼、奶酪制品,就可以保存数月甚至数年。古代的农民经常需要拿粮食去交换盐,来制作腌制食品。

所以,在古代而言,盐并不仅仅只是用来吃的,还是必需品的食物添加剂。

腌制食品除了老百姓长期自用,但更重要的是有了盐,商人就能够实现远距离的食品贸易,这相当于古代版的冷链物流。人人大量的必需品!

古代内陆的人吃不到海鱼,但是做成咸鱼就可以运往内陆。农业地区的人吃不到北方草原的奶制品,但是用盐可以加工成奶酪运往南方。中原腹地的人也可以把牛肉晒成咸牛肉干运往四方。

所以在古代,盐甚至于是商业经济的一大基础支撑点。

另外,对国家而言。

只要控制了盐的供应和价格,就可以向所有消费者征收食品消费税。中国古代的历朝历代都非常倚重于盐税,是政府收入中最大的来源之一。

征盐税既不需要花钱圈养庞大的征税公务员队伍,也不会因为征税引发官民矛盾,真是最佳的征税手段。《管子·国蓄》:“民予则喜,夺则怒,民情皆然。先王知其然,故见予之形,不见夺之理。”

要不是现在的明朝后期,国内混乱,天灾不停。内外皆有乱,并且士大夫和地主等,与皇帝又不是一条心。下面的人如何有机会大走私分盐?

朱子龙自然也是因此来对了时间,走对了路,天时地利人和之下,才有了现在的便利。

面对这种机会,他自然是要牢牢的把握住的。

(盐是革命和发展的命根子之一,就连当年**也曾说过:“宁失延安、不丢盐湾”)

掌握了方圆数百里盐业半垄断的朱子龙,经过这一个多月来的努力。

让地方上变得安宁起来,这样的人自然而然的成了大家眼中有本事,有主意,有决断的角色。再加上,他的那些个所谓万里外来的美洲货产品,在附近几大城中的上层人士和地主老财后院中,走对了夫人路线。

一时间,比起他的前任来,朱子龙显然让人感觉要得人心的多,大方的多(送礼多),更合适的多。

看着身边逐渐生的变化,朱子龙做为穿越者,心里有一种自豪感渐渐的升起。

自己来到这里不过几个月,还是做了许多正能量的事情,很多人都是跟着他混


状态提示:第40章 消费伟哥的主力军,是太监?--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