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盛唐不遗憾>第一千二百三十三章

李安的做法带有一点点的欺骗性质,但自古以来又有哪个大人物不会去欺骗百姓呢?或多或少都会有所欺骗吧!完全不欺骗百姓的领袖是没有的,又或者说,只有傻子才会完全相信,承诺永远都会比真实更加的美好,画大饼是所有领导的拿手好戏。

曾经,有那么多开国皇帝,承诺给部下足够的爵位和封地,可一旦等到王朝稳定,便会寻找莫须有的罪名,将这些曾经的得力部下给处死,进而维护自己的江山,又或者会尽可能的削弱对这些人的奖赏,把当初的承诺完全抛诸脑后。

这样的例子实在是太多了,要不然也不会有过河拆桥这一说法了,若是要举例子的话,一口气就能够举出很多。

比如,宋朝的开国皇帝,一顿饭就搞出了杯酒释兵权,把部下们的权利全都给收了回来,让这些部下无可奈何,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只能是哑巴吃黄连,有口说不出。

宋朝的太祖至少还能保住部下们的性命,而大明朝的老朱就更狠了,这货极为心狠手辣,直接把跟随自己多年的老部下给杀了大半,手段不是一般的狠辣,简直就是丧心病狂,能跟随这样的人打天下,也算是倒了八辈子的霉了。

后来的清朝也是同样的情况,在刚刚建立的时候,因为用得着吴三桂这些降将为他们打江山,所以,给他们封王,给了他们很大的权利,很大的财富,可到了大清朝稳定下来之后,吴三桂这些投降的将领就没啥用处了,而且,不但毫无用处,他们的存在还是大清朝廷的巨大隐患,于是,削藩便被提上了日常。

所谓的削藩,看似削弱的权利不是很多,也就是削弱藩王的部分土地而已,但只要这个藩王认可了,那么,接下来就会继续削藩,一步步的蚕食,最终把土地全部收归国有,进而完全消灭藩王的权利,甚至,为了节省朝廷的开支,直接找个谋反的理由,把已经毫无反抗能力的藩王给处死。

所以,自古以来,藩王最害怕的事情就是削藩,只要遇到削藩这种情况,藩王基本上都会选择起兵造反,比如,汉朝的削藩引起了七王之乱,最终虽然被平定了,但整个帝国的损失也是不小的。

之后,唐朝的节度使权力太大,动辄拥兵几万,甚至十几万的,管辖着少则几个州,多则十几个州的地盘,虽然他们的官位比不上封王,但实际的权利和地位与封王没有太大的区别,也差不多是半独立的王国。

很显然,这些半独立的藩王严重影响到了大唐帝国的稳定,于是唐德宗与之后的几位帝王,一直都在着手削藩,但削藩的难度是可想而知的,动辄便会有藩王宣布独立,与大唐朝廷作对,让朝廷极为头疼。

接下来便是大明王朝的建文帝削藩了,这位皇帝是直接从心狠手辣的皇爷爷手里继承的皇位,上位之后便开始解决藩王的问题,也许是太过于急功近利了,削藩不但没有成功,还导致了让自己无法控制的内乱,最终,这位年轻的皇帝不知所踪,成为一桩历史悬案。

最后一次,说的就是康熙的削藩,引起了吴三桂的造反,但最终通过八年的战争,获得了胜利。

总之,四次削藩,每一次都出现了很严重的反叛,其中,汉朝和清朝的削藩叛乱被平定了,而大唐和大明的削藩却失败了,但不论怎么说,每一次的削藩都引起了反叛。

而既然藩王对于帝国有巨大的危害,那么,当初为何要册封这些藩王呢?为何非要埋下这个隐患,这不是多此一举么。

这自然是因为在帝国初创的时候,开国皇帝需要很多人帮助自己打江山,而既然需要很多人帮助自己打江山,那么,自然也是要给予这些人足够好处和承诺的,否则,别人又为何要为你拼命打江山呢?

如此一来,封王封藩也就顺理成章了,这是帝国初创所必须经历的阶段,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

而一旦到了后面的几代皇帝,就会发现这些藩王的威胁太大了,是必须要尽快剪除的,否则对于整个帝国都会是一个很大的威胁。

于是,也就出现了一个很有规律的现象,那就是开国皇帝被迫大封爵位,而后面的皇帝就不得不收拾这些有爵位的人,把他们全部干掉,然后,自己才能坐稳皇位。

也就是说,皇帝的承诺千万不要当真,那不过是一个大饼而已,不要以为皇帝给你封王,你的子孙就可以世世代代的享受藩王的待遇了,那是绝对不可能的,那只不过是皇帝打天下需要你这样的人才,所以,才给你画了个大饼,是一个有时限的大饼,得到天下之后,为了稳定人心,也会暂时兑现当初的承诺,以显示皇帝没有欺骗属下,确实给属下封王了。

但这些只不过是开国皇帝的权宜之计罢了,他能给你封王,同样的,也能把你的王位拿下来,有的皇帝比较心急,在自己还活着的时候,就先封后剪,一步步把自己封的王都给灭了,也有的开国皇帝发现暂时时机还不成熟,江山还不够稳定,还需要这些藩王,于是就暂时先养着,将其留给自己的后代收拾,总之,绝对不会允许帝国之内存在藩王的。

古代是这种情况,到了后世的时候,同样也存在这样的情况,许多创业的人,刚开始的时候没有资金,于是就召集了一大群人入股,鼓励这些股东与自己一起奋斗,这样效果的确不错。

可一旦事业获得成功了之后,由于这些早期入股的人,每年获


状态提示:第一千二百三十三章--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