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族石碑组织构成一般以最基层的村、寨头人为主,村、寨头人由本村、寨最有威望的人担任。除了村、寨头人之外,往上又分为三个等级,分别是24/63/72.整个大瑶山石碑组织实行分片管理,几个村、寨组成一个片区,叫小石碑,几个头人中威望最高的人,级别为24,叫小石碑头人:几个小石碑头人中威望最高的人,级别为63,叫大石碑头人:几个大石碑头人中威望最高者,级别为72,称为总石碑头人,这个总石碑头人就是被瑶族人称之为“瑶王”的人了。
瑶山的瑶族也并不是只有一支,一般分为盘瑶、坳瑶、茶瑶、山子瑶、花蓝瑶五个瑶族支系。这五个瑶族支系不仅来源、语言、生活习惯各不相同,居住地也不一样,比如盘瑶便是居无定所,散居各处。各瑶族不仅居所不同,就是衣着服饰也各有各的特点,生活习惯也千差万别。不过,维系族群关系和秩序的领导机制还是大体一致的。每个瑶族支系的大石碑头人,本系族人还是清楚的,由于支系多,分布广,加上地域辽阔,山高林密交通不便,各族群之间交往障碍等因素,这所谓的“总石碑头人”却显得有些“虚幻”或“道听途说”,传言中谁的威望最高,谁就是所谓的大瑶山“瑶王”了。
当然,瑶山的瑶王,除了“德高望重”、“威名远扬”之外,要当上瑶王,还得需要统治阶级也就是官府的认可和支持才行。这样一来,官府的暗中操纵也是必不可少的,瑶山的瑶王也是要为统治阶级服务的。
李有寨这个瑶王就是这么当上的。1930年,李有寨还是一个大石碑头人,受36瑶72村的领导。这一年,广西省以“开化瑶山”名义,向瑶山派出一些***党政训练所毕业学生,开设“化瑶”学校,目的是想通过“教育”来提高瑶民的素质,以适合“开明”社会的需要。在这些学生中,桂南县汉族人黄云焕“表现”最为突出,不仅成为了李有寨的女婿,还利用所掌握的信息优势,拉拢当地官员,成功地将李有寨吹嘘成了“瑶王”。
黄云焕还利用政府开发太平天国东王杨秀清家乡十八山,引盘瑶居住的机会,申请经费,购买枪支、弹药,大量装备李有寨所属地方武装,使其“瑶王”地位得到更加稳固。
反之,黄云焕也因此得到李有寨的“鼎力支持”,为黄云焕在瑶山“造出”不少“业绩”来,为黄云焕当选***中央立法院立委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所以,经过多年的经营,李有寨便成了大瑶山地区“最有权势”、“最有势力”的瑶王了。虽然李有寨经过多年的“努力”,已经成为大瑶山地区自古到今算是最有实力,最能够掌控自身命运和地位不被他人轻易取代的瑶王,但是由于地域、支系的特殊性,李有寨虽然身为瑶王仍然有他的局限性,不可能掌控所有的瑶民,加上当前已不是***统治时期,瑶山乡、村政权已由人民政府所控制,瑶民当然已不是过去的瑶民,心向**、人民政府的不少,这样一来,李有寨在很多地方也不过是名义上的瑶王,对一些地方的控制及影响力也非昔日可比。这种控制力和影响力的消退以及各分系的大石碑势力的相对独立,为周边土匪势力和***残兵的大举进入创造了条件。所以,在很短的时间内,瑶山地区便聚集了大量的土匪武装,加上白崇禧的事先经营,这里显然变成***反动派****的“桥头堡”就不足为奇了。
台湾方面正是看中李有寨这一瑶王身份,加上过去他与***的千丝万缕的联系,一直在拉拢、腐蚀他,将他绑架在自己的战车上,利用他的影响力和控制力来为****服务,将周围及附近,乃至整个广西的反gong势力纠集在一起,打造“反攻复国之弧”最核心一环。为此,台湾方面不惜委任他为反gong救**七县(荔浦、修仁、蒙山、桂平、平南、武宣、象县)总司令,给了他一个大大的头衔。
郭连为了也能在瑶山插上一足,经营自己的地盘,扩大自己的影响力,为将来“杀出瑶山,再造辉煌”,这回是“撕破脸皮”,全力拼了,他亲自登门拜访瑶王李有寨,讨要一块“栖身之地”。
向李有寨讨要地盘,郭连自然有他的“杀手锏”。一来,抗战时期,郭连消极抗日,为了躲避日军清剿,曾经率队伍来到大瑶山一带躲避,用平日掠夺来的财物拉拢过李有寨,得到过李有寨的帮助,与李有寨算是有“旧交”了;二来,在土匪猖獗时期,李有寨“眼红”外面土匪势力扩大,他自然不想“龟缩”于大山之中,也想到外面去“捞世界”,为日后“光复”打下属于自己的“一片天”。为此,他也曾经求助过当时“红极一时”,地盘发展最快、最大,实力最为“雄厚”的郭连,并得到郭连的鼎力相助,这点郭连始终没有忘记,郭连这次是要李有寨对他“报恩”了;第三,“挟天子以令诸侯”郭连握有肖雅芝这张“王牌”,可以用台湾方面的“虎威”来压制其他势力,获取插足瑶山更多的“正当性”和“正统性”。
郭连当然试图用这“三支箭”,从瑶山的群狼犬牙中捞到自己的一份“好处”。他的如意算盘会实现吗?
大瑶山坡头山寨,是李有寨及所在坳瑶族瑶民主要居住的大山寨。山寨建在两个対应的山坡之上,寨楼沿两侧山坡层层叠叠向上,好似两扇半开的门,门板上画着青山绿水和房子。两面山坡寨子中间是一条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