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三国小驸马>第474章守护神见过秦始皇?

张靖脑中存有张角的记忆,张角曾是虎踞一方的豪杰,上位者在他人眼中光鲜,但是其间苦涩又有谁能理解?若非挂念黄巾系的兴衰,张靖真想携诸妻归隐山林,无拘无束,无牵无挂,那才是理想的逍遥人生。

但是人生就是这样,有些事情你越想往外推越是推不掉,越想得到偏偏得不到,就像维纳斯一样,若是没有那种残缺美,怎能震憾人的心灵深处?

张靖从小活到现在,一切算是极其完美,在这储君争夺的关键时刻,又有几人能够顶得住登顶的诱惑?又有多少人能够忍受败下阵来的失落?张靖已被推到这个位置上,以后真若不能登位,心中是否也会失衡?

西方战事十分顺利,姜珍这位情报奇才又策划了一个惊天大局,竟然将罗马皇帝从大本营罗马城中劫走,真是有史以来最大的劫案。既而福寿膏威,竟然逼得罗马皇帝给嫡系官员写劝降信,罗马在这内忧外困之下,如何能坚守得住?

甘宁率领水军逼降罗马水军,火炮的威力震慑了罗马文武,随着慑政的罗马皇后一声令下,罗马举国而降。虽然不少纯正的罗马人还在各地坚持抵抗,非洲还有居心叵测的努比亚人和利比亚人,欧洲中北部还有凶悍的日尔曼人,美洲的征伐也刚刚开始,但是这些势力在强大的大齐军队面前,迟早会灰飞烟灭。现在大齐帝国最大的隐患不是在外,而是在内,而当前引内部矛盾的焦点就是立储之争,张靖再一次在无意之中成了最关键的焦点。

张靖从澳州出的时候,姜述正从月亮城返回洛阳,做为一代帝王,将世界上盛极一时的罗马帝国踩到脚下,这是何等的荣光?但姜述千好万好,迟迟不立储君,导致诸子争储,到底是错还是对呢?

飞鸽度比船只度要快,张靖到达占城港时,姜述的书信传来。先,姜述肯定了张靖东征以来取得的成绩,全下印尼群岛、澳洲,打通通往美洲的航线,在美洲站稳脚跟,寻找到高产农作物的种子,并带来玛雅人的信使,都是值得载入史册的大功其次,解释一下东征期间生的投毒案和宫中内斗一事,安抚张靖一通,叮嘱张靖回京后,注意处理好与皇后、皇贵妃的关系第三,让张靖带着玛雅圣女直接到黄河入海口,换乘快艇直赴洛阳第四,征询张靖的意见,有无兴趣成为储君,若无兴趣,立谁为储君比较合适。

张靖看完书信,当即回信,就四件事情做了回复,东征成功关键在于大齐国力鼎盛,军事、科技、医疗等方面独领风骚,舰队上下团结一致,因此以轻微伤亡的代价取得这些成绩其二,对于后宫不宁他表示十分担忧,但事情已经生,他不会心存芥蒂,一定会一如既往地处理好与皇后、皇贵妃以及大哥、三哥的关系,请姜述放心是否取路黄河是件小事,张靖毫无异议。

关键是这第四点的回复,张靖已经归宗,并已立为齐王,等同于已向天下诏示张靖是未来的储君,婉拒还是自荐,回答起来都十分为难。张靖明白这是姜述的一道考题,沉下心来想了很久,将他与姜中、姜逆的优缺点分析一遍。认为当初立姜中为齐王,兄弟皆无异议,说明姜中的威望很高。皇贵妃投毒案也是爱子心切,望子成龙,并非她心肠歹毒,母亲为了儿子犯错可以原谅。但是现在姜中已经改封,威望已是大落,立为储君未必合适。姜逆能力很强,没有恶习,身为嫡子,威信颇高,继位也会是英主。张靖评价自己也是实事求是,但未罗列功劳,只言自工作以来,以内圣外王为指导方针,以维护政权稳定为己任,低调做人,高调做事,凡事脚踏实地,立了一些功劳,但是沾了不少出身的光。最后,张靖举荐姜中为储君,认为姜中身为皇长子,在兄弟姐妹中威信最高,这次栽了跟头,知耻而后勇,受些挫折也并非一件坏事,若为储君,肯定会好好珍惜这个机会。其次是姜逆,身为嫡子,名正言顺,只要故意安排一些挫折锻炼一下,磨去他身上的棱角,达到外圆内方的程度,必是一代圣君。张靖自荐为第三排序人,若是姜中、姜逆不能立储,那他会当仁不让,因为余子能力、威力均不足以服众,若在担任储君期间积累不起班底,继位前后可能引起局势动荡。最后表示,不管是谁继任储君,他都会尽职尽责,努力维护局面稳定。

一路之上,张靖已与玛雅三圣女混得很熟,三圣女最初是亲姐妹三人,是守护神得道前的侍女,各自继承一缕神念,如同活佛一般,有神秘的传承,实际上与张靖一样,都是合魂者,只是道门不同而已。

三圣女所着水晶盔甲是件灵器,三人若是都戴着头盔,即使远隔万里也可以通话。张靖与西帕最熟,缠了她半天,让她摘下来研究半天,也未弄明白其中的原理。

三女武技道法均与中原武功相近,晨练之时,张靖见西帕所练剑法甚是眼熟,与太史柔的剑法应是一脉相承,不过西帕剑法注重细节,太史柔施展时却是大开大合。张靖琢磨一会,恍然大悟,西帕武技传自守护神,太史柔剑法传自神将,神将与守护神原是夫妻,共习一套剑法很正常,但是夫妻两人因为性别关系,对剑法的领悟略有不同,流传日久便成了两个流派。

西帕所用宝剑是八棱剑,非铜非钢,但是质地十分坚硬,表面似是覆了一层膜,剑刃十分锋利。张靖见了甚是好奇,讨来仔细观察一会,道:“此剑是玛雅人所铸


状态提示:第474章守护神见过秦始皇?--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