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手机坏了,上班不能码字了,但愿别耽误更新,伤心!!!】
樊谨言收服了莫姚,自然也接收了的清化郡,但此时也传来消息。
原来,樊谨言亲率大军北上攻打清化郡之后,义安郡守突然反水,集结士兵攻打樊谨言先前在百姓中挑选的三百人组成的义安民团。
经过一天的激战(?),尚未来及训练的民团不敌而败北,义安郡守下令把俘虏的一百三十多人全部活埋,对民团的家属近千人也全部屠杀,连襁褓中的婴儿活活也丢进锅里煮熟分食。
经接着,那天在码头出卖他的几十个渔民连同他们的家人,都被凌迟处死,尸首还被弃之荒野,仍由野兽啃食。
这还不算,义安的大小官员们,也借此机会,诬陷百姓叛国,乘机捞钱,逼得百姓上吊自杀的,卖儿卖女的,比比皆是。
整个义安城,简直笼罩在一片血雨腥风之中,久久不能散去。
樊谨言怒了。
何奕坏吧!但他坏的还有个底线。
而这位义安郡守简直连底线都没有了,连襁褓中的婴儿都不放过,简直连畜生都不如。
盛怒之下的樊谨言当即下令,命令海军军舰无差别炮击义安城,不把义安城变成废墟,就不准停炮。
这还不算,他还命令,炮击过后,海军士兵登陆,但凡义安的官员,士兵,税丁,吏目,士绅及其亲属,全部屠杀,放走一个,军法从事。
难道官员,吏目,士兵,士绅里面就没有好人了吗?难道他们的家人都该死吗?
答案是否定的。
樊谨言不是圣人,他这么做,无疑是给安南百姓树立一个信号,他樊谨言的命令,比他们的国王命令还重要。
但凡有人反抗他,鸡犬不留。
樊谨言并不知道,仅仅因为他这条命令,义安城一时间十室九空,仅炮轰义安城就死了上万人,更别说最后的大屠杀。
但同时,还活着的,逃跑的,也把这一切传遍了整个安南国,甚至周围的国家。
他樊谨言也多了一个魔头的称号。
...........................................................................
占据清化之后,樊谨言并没停留,而是继续北上攻打安南的内陆城市,建平郡。
但这次不同,他的军队了多了一队皇协军。
啊呸,你丫才是皇协军。
咳咳.........
是多了一队三百余人,由莫姚统领的清化军队。
至于其他那些跟杂牌军似的的老百姓,樊谨言大手一挥,全给解散了。
人数多少,樊谨言不在乎,他只是要给安南一个信号。
你安南都出了安奸了,还不老实?
无形中,可怜的莫姚就这样被扣上了一个安奸的头号。
但事实上,他就是嘛!
虽说大明是安南的宗主国,他也算大明的臣子,给大明卖命和给安南卖命没什么区别。
但,他还是安南的耻辱。
却也是安南最聪明的一个人。
............
莫姚既然已经向樊谨言效忠了,自然也把建平郡的情况透露的一干二净。
建平郡城其实并不大,里面不过才住了一万多人,但不同于南方城市,它是用巨石磊成的,约七八米来高,城墙四周都有箭剁,算是安南为数不多的防御性城市。
至于是谁建的呢?
尼玛,还是大明当年来平判的一个将军。
原来,几十年前,阮氏挥军北上攻打莫氏地盘,一路势如破竹,杀到了马江一带,眼看都城升龙城就要不保了。而在这时,大明的驰援部队终于赶到,但面对十倍与己的敌人,来救援的将军便露了怯,一边要莫氏派兵在前面顶着,自己却在后方建了一座汉人的军事小城。
还别说,这位将军打仗不行,防守还是不错的,就利用这座并不大的小城,硬是耗夸了阮氏,而后一路杀的阮氏溃不成军,才形成了现在的格局。
大明军队回国以后,安南国王也终于意识到城墙对王国存亡的重要性。不但下令把升龙城换成石墙,还把原本只有四米高的建平城愣是磊高了近一倍。为了加强防御能力,还在城墙四周建了几个更高的箭塔,居高临下的射杀来犯之敌。
还真别说,后面几十年里,阮氏也攻到过建平,愣是拿这座城没招。也正因为这座城,莫氏才好几次免于灭亡。
樊谨言就郁闷了,打了几十年,就拿不下一座石头砌成的城池?有那么夸张吗?
也怪不得他这么想,但安南小国比不得大明,不说怎么才能攻城,仅士兵的成分而言,那就乱的一塌糊涂。
阮氏国王自己能有一千士兵就了不得了,加上自己手下的几个诸侯,连两千士兵都凑不齐。那动不动就挥军好几万北上,是怎么来的?百姓,昨天还拿着锄头刨地的百姓。或者是士绅家的家丁,等等。而且这几万人里不可能都是青壮,也许老弱就占了很大一部分。
没有武器,没有防具,没有敢死的心.....................
就这样一支军队,他们本身就抗拒战争,要他们心甘情愿的送死,可能吗?
所以,大部分战争就是瞎糊弄,能瞒就瞒过去,瞒不过去,就假心心挥几锄头。
不光阮氏如此,就连领土最多,士兵也最多的莫氏也是如此。所以,往往一场看似凶险万分的灭国大战,搞不好就是双方老百姓在上演一场大戏罢了。至于出现的伤亡,那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