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我的伟大的卫国战争>第1862章 会议(二)地图桌上关于德军的情报
学家如何评价帝国师的战斗力强与劣,亦是其的各种作为。

在现在的苏联军队的指挥官,尤其是和德军第九集团军已经打了半年有余的科涅夫上将,他对于帝国师的评价非常干脆。

“这是一支实力雄厚的精锐部队,想要正面战胜他们,我们必须集中三个满编机械化军从三个方面对其进攻。”

如果让科涅夫选择,他真的不希望自己的部队去和帝国师硬碰硬。

苏军八月份的进攻作战,就是科涅夫统帅的加里宁方面军的部队,他们使用大量火箭炮和重型火炮,对着勒热夫城市北边二〇〇高地狂轰滥炸,摧毁了德军的重要火力据点,这才顺利渡河完成对勒热夫的占领。

德军防线被撕开一个口子的同时,德军的一支生力军第6步兵师匆忙投入战斗。

初到战场的德军援兵被士气正盛的苏军迅速冲垮,至此,加里宁方面军的几支南部的部队,尤其是刚逃出包围圈的第39集团军又投入fǎn gōng,全军开始针对斯摩棱斯克方向的决死猛攻。

苏军的努力失败了,固然有自己已是强弩之末的因素,最关键的还是莫德尔调整的军事部署。

姗姗来迟的第100军的四万保有战斗力的生力军,立刻接替帝国师的任务。四万大军与德军的东北方和东方战线防守,延缓了西方面军和加里宁方面军对维亚济马的东部方向的围攻。

腾出手的帝国师和其他增援斯摩棱斯克的部队,尤其是部分路德维希所率的第四集团军的部队,他们不但顶住苏军进攻,还展开了fǎn gōng。

若不是泥泞的大地干扰到了德军装甲部队的推进能力,苏军不见得能如现在这番牢牢把守着勒热夫城。

科涅夫和普尔卡耶夫,两位将领最了解维亚济马地区的战局,他们对头疼的敌人成建制的部队,就是那个该死的帝国师。

那么帝国师现在的位置在那里?

据苏军的可靠情报,帝国师就在斯摩棱斯克的北部城镇杜霍夫辛那摆开阵势,它们的作用好像乌龟壳,保护住德军占领下的斯摩棱斯克。

据可靠情报,帝国师的指挥部就设在杜霍夫辛那南不远的亚尔采沃。

在骷髅师的后方,至少有两支德军装甲师的存在。或许真实情况比这还要糟糕,不可否认的是德军还没有傻到不给斯摩棱斯克以严防死守。

从斯摩棱斯克到维亚济马,德军的防线近乎于一条直线,莫德尔的部队就注意在这条防线上布防。

莫德尔的背后就是第四集团军路德维希所部的二十万大军。

不过,第四集团军现在的任务一样艰巨。

苏联西方面军或因道路泥泞问题,他们的八月份作战打的并不好。他们只在一座名为苏希尼奇的城镇地区完成突破。

德军第四集团军失去了苏希尼奇,等同于自己的防线出现重大凹陷,苏军反而形成了一个凸角地区。

按理说,德军是可以用屡试不爽的“钳形攻势”砍掉这个“凸角”,可惜第四集团军就那二十万人,军事装备水平也逊色于北方的第九集团军,再说他们的物资运输大动脉因为“RuHe”行动的失败一度被迫中断。

他们面临的苏军西方面军,指挥官路德维希保守估计,敌人至少有五十万作战部队!他的估算已经非常保守了,实际上苏军一直在加强兵力,到了十月一日这一时间节点,西方面军的兵力已经被疯狂加强到了七十万人。就算这里面填充了大量训练恐怕只有一个月的新兵,聚集起如此庞大的数量,他们是令路德维希忌惮的。

维亚济马地区,德军的总作战兵力始终保持接近五十万人的规模。由于莫德尔所部承担最多的伤害,他也被授命择机主动进攻,故而莫德尔的实力最为强劲。

可惜时过境迁了!曾经的空前胜利让小胡子迷醉,他欺骗自己莫斯科城下的败退就是败给冬将军,官方疯狂的报道冬季的影响,德国民众也都相信并非德军不能打,奈何冬天太冷!

所谓一百年前法军占领了莫斯科,结果还是败给了可怕的冬季。

冬将军哪有那么大的威力?!

德军低估了苏军的战斗决心,莫德尔面临苏军的猛攻,只好把用于进攻的部队投入作战。不曾想,进攻的那一群苏军不是普通的人类,是一种接近于钢铁的怪物。他们挎着尸山血海就是占领了勒热夫,有了这个该死的突破口,它就好似溃疡正急剧扩张,莫德尔苦心经营的防线快速崩溃。

值此关头,莫德尔抗命了!他没有执行柏林方面下达的死守防线的死命令,主力部队边打边撤,经过后续一个多月的拉锯战,才稳在现在的局面。

他进一步抗命,将援兵拆得七零八落,哪里有疏漏就把营级单位补充到哪里?

也正是因为此操作,让抓舌头的苏军侦察兵为难不已。

俘虏基本都供出了自己所在部队的详细番号,各侦查小组的情报以汇总,科涅夫得到的事一个非常不可思议的情报。

难道从斯摩棱斯克到维亚济马,德军能列队二十个师?难道平均五公里就平铺一个师?这怎么可能?!

例如,一支侦察队抓住的舌头供述自己属于a师,三十公里外另一支侦察队,又抓到同属a师的舌头。

科涅夫根本不知道这是怎么一种情况,他的继任者普尔卡耶夫就更弄不清了。他们暂时没有弄清楚,汇总上来的情报到了贝利亚的手里,贝利亚也只能姑且做出他认为可


状态提示:第1862章 会议(二)地图桌上关于德军的情报--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