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中华第一帝国>282:此策若能施,中华必强大

皇帝任命高级官员,人事部任命中级官员,百姓选举低级官员,从上到下,这一整套程序毫无矛盾可言,各级分工明确,职责明确。

虽然表面上看似完美无缺,可毕竟是一整套全新的体制,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试验过这种政体,也没有人知道这里面到底存在着什么样的风险。

而这套政体又是王思锐自己拿出来了,根本就没有跟他的这些幕僚们商量,截至到目前为止,杨士琦是第一个知道这件事情的幕僚。

王思锐手里有任命全国各级官员的权利,但一般情况下,他只任命省级以上官员,而这个也是在这套政体里明确标注出来的。

换句话说,放在前清时期,就是二品以上的官员,必须要由皇帝亲自任命。

三品以下到九品,由人事部,也就是之前的吏部负责任命。

那些不入品级的基层官员,则由百姓自己选举。

这个不仅仅只是在华夏,更是在全世界都还是头一遭。那些共和制国家虽然名义上也是由议会选举出来的,可谁都知道,议会那也是分山头的,谁占据了人数优势,那么便占据了彻底的主导权。

在下一次的议会洗牌之前,只要自己不作死,这种格局是不会发生任何改变的。

所以,议会这种东西王思锐压根就没打算设立,而是将全国的政府官员系统共分为了四类。

分别是皇帝任命,人事部选派,百姓选举,当事人考试,最后一个也就是科举考试的升级版本,加入了大量后世的一些先进经验。

而对于官员品级的划分,王思锐也作出了具体的规划,总理,中央各部部长为一品,其中总理排名最靠前,这个其实也就相当于其他国家的那些内阁,只不过,这个内阁并没有军人出现。

在王思锐的规划当中,军队是单独存在的,他不受政府的管制,军队直接对皇帝负责。

也就是说除了王思锐以外,哪怕是总理,也别想调动除了按照规定分配给他的警卫员之外的任何兵力。

军政分家,这是最合适的政体,政客们没有了军人的支持,他们唯一发动的只有政变。

但军队在王思锐手中,人事权也同样在王思锐手中。在绝对的实力面前,一切的政变都是纸老虎。

而将基层选举的权利交给了百姓,这同样也会将皇权影响扩大化,这个时代的百姓还是很好忽悠的,王思锐给了他们以前清朝从来都未曾给过他们的权利,而这项权利被王思锐称之为政治权利,每一位百姓都无条件享有的权力。

而在此之外,还单独的成立了部门对这些官员进行监督审核,防止**,不作为等现象发生。

与此同时,王思锐还将另外的一种权利给划入了政治权力内,百姓可以对任意官员进行弹劾。

当然,这个并不是说没事就可以去弹劾官员,这个也是有要求的。

首先,弹劾的理由必须要充分,如职务犯罪,需列举详细的罪名。同时,如果是弹劾村长,则必须要募集到全村百分之六十以上村民的签字(画押)之后才可向县长进行弹劾申请。

如果弹劾县长,则必须要募集到两万人的签字(画押)之后才可以向市长进行弹劾申请。

弹劾市长需要的是五万人签字(画押),而弹劾省长的话,那就需要至少十万人签字画押,并且到京城直接向皇帝提出弹劾申请。

除此之外,百姓还可以对除弹劾官员以外,任意他们觉得不满意的事情提出请求,同样的需要十万人的签字(画押)。

而这些签字申请一旦被提交,则接受部门就必须在七日之内作出准确答复,当然,这个答复并不是说直接宣布处理结果,而是对外公布是否接受此次的申请或通告对被弹劾官员的审查工作是否启动,至于最终的结果,这个需要政府拿出准确的证据来表态。

在人事方面的一大变革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变革,那就是从今以后,科考不在考试八股文,而是延续了集百家于一身的精髓,社会各界人士都可以进行科考。

比如说农民,只要你认识字,那么就可以考取县政府或以下政府的农业局单位。

比如说木工和一些匠人,只要你认识字,你可以考取县政府或以下政府的机械局。

如果说你会管理,有自己的一套想法,那可以考取县政府或以下政府的编制。你比较善于沟通,那么可以考取联络处的编制等等。

只要是你有特长,对国家有帮助的,统统可以考取政府编制。

当然了,现在只不过是有资格考取而已,能不能被选上,那个还要看各自的水平的。关于这一条,王思锐只给出了四个字的要求,宁缺毋滥。

虽然科举发展到如今,已经演变出了不少的版本,可以说前清的科举版本是最完善的,一些有特长的人也是可以通过科举来进行考试的,只不过是因为那些人考完之后,以后的发展空间有很大的限制,所以才会被八股文的考试给掩盖了光芒。

但是比起王思锐搞出的这一套人才选拔体制,也还是让杨士琦不由的暗暗称赞的。如此的话,天下有才之士,岂不是可以皆为我所用?集百家之优势,国家焉能不强大?

除此之外,中央政府被分为了人事,财政,工农,外交,交通,教文,公安,民政,监察,科技等十大部,另外还有两院,立法院,法院。也就是说,在此制度之后,加上总理,国内一共有十三位正一品官


状态提示:282:此策若能施,中华必强大--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