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启平接着说着这段历史,仿佛他就是历史的见证者:
罗林斯执政以来不断调整内外政策,总结吸取了第一次掌权的经验教训。在执政之初的一两年,可谓困难重重。由于加纳前任历届政府遗留下来的积弊难返,尽管罗林斯上台后雷厉风行,连下猛药,但要从根本上革除积弊、复苏经济,绝非一朝一夕所能实现。由于未能在短时间内振兴加纳因贪污受贿现象严重而每况愈下的经济,一部分军人、政府官员、知识分子和大学生对军政权持反对立场。1982年11月23日、1983年2月27日和1983年6月19日,罗林斯挫败了三次企图推翻军政府的未遂政变。其中,1983年的二月未遂政变幕后有报局和美国驻加纳大使馆的介入(里根政府一贯反对表现激进的非洲民族主义的罗林斯政权,认为加纳属于亲东方的非洲“进步国家”)。
罗林斯对内奉行全国和解方针,1983年颁布大赦,释放了前总统利曼等前政权党政要人;吸收社会各阶层人士参政、议政,成立由酋长、社会知名人士和知识分子等组成的协商委员会。制止部族争斗,加强民族团结,积极推行以国家政治生活明主化为主要目标的政治改革,广泛建立人民保卫委员会和工人保卫委员会,并根据形势的发展需要改组为在各级地方长官领导下的保卫革命委员会,规定其主要任务是教育、动员和组织人民发展生产;那年年初第一次通过选民自由投票,成立享有立法、决策、行政职权的县议会。同时整顿内部,打击贪官污吏和不法商贾,为调整经济政策扫清障碍。
1983年以后,罗林斯一反其原来的偏左的激进路线,采取了保守的经济政策。在国际金融机构的支持下,1983年4月开始执行三年经济复兴计划,逐步将经济活动的重点从以市场为主转为以生产为主。大规模削减政府开支,控制进口和财政支出;取消补贴和价格管制,以减少通货喷张;制定投资法,将旅游业列为投资对象吸引外资;为争取国际援助,货币塞迪多次贬值。大抓农业,增加投入,鼓励政府机关公务人员和工商企业部门职工参加生产,竭力恢复和发展粮食及可可、矿产品、木材三大传统出口产品的生产,鼓励出口;重视和扶助能充分利用本国原料的小工业,扭转了连续十几年的经济倒退趋势。
1984年,加纳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由过去的负值猛升到5.5,财政赤字从1982年的4.4下降到2.2,通货喷张率从过去的123降到30。加纳的传统出口产品可可和木材的出口也呈增长趋势。成千上万流落异乡的难民正在纷纷返回家园。
在改革过程中,注意增加城乡人民的收入,保证改革的顺利进行。1987年开始执行中期发展计划,在注重社会效益基础上进行结构调整。全面整顿国营企业,长期亏损的改组或卖为合营、私营企业,保留的国营企业实行经营合同制;成立国家小工业局,提供贷款和技术帮助扶助中小私营企业;开放外汇市场,引进自由外汇交易打击外汇黑市交易;取消进出口许可证制度,实行贸易自由化;利用多边和双边贷款修复公路、铁路和港口等基础设施。1988年提出“缓解结构调整对社会不利影响的行动计划”,帮助农民和半失业者解决实际生活困难。
罗林斯重视教育、文化和医疗卫生事业。1988年实行教育体制改革,缩短学制,加强基础教育。政府提出“普及义务基础教育计划”,到2005年使每个学龄儿童都享受义务基础教育,经费主要来自政府拨款和美国、加拿大等外国援助。1996年开始实施第一阶段义务教育和普及基础教育计划。已建成512座教工宿舍、81座教学区。2000年起实施第二阶段计划,计划兴建688座教工宿舍和69座教学区,并修缮2000间教室。初等教育入学率为81.1,中等教育39。现行学制:小学6年、初中3年(以上两个阶段属义务教育)、高中3年(或中等技术学校3~4年)、大学2~4年。重要的大学有6所,总共约有学生40000人,其中加纳大学、库马西恩克鲁玛科技大学和海岸角大学较为有名。另有38所师范学院,10所地方技术学院。全国现有小学12225所、初中6000多所和高中474所。2002年15岁以上人口文盲率为男18,女34。
罗林斯的自由市场措施很快使得加纳的经济得以恢复,到90年代初,加纳已经是非洲国家中国民经济增长率最高的国家。加纳经济保持持续增长的势头,政治稳定,被誉为非洲国家经济结构调整的“样板”,1994年联合国取消加纳最不发达国家称谓。罗林斯也被加纳人民称颂为“救灾排难的摩西”。
罗林斯对外奉行积极中立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推行外交多元化,谋求同所有尊重加纳主权、独立和利益的国家建立、发展友好关系。主张国际裁军、维护世界和平;要求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强调非洲国家团结合作、睦邻友好,反对大国干涉非洲事务。支持南部非洲人民的反对种族主义政权,争取解放的斗争;注重改善与西非邻国的关系。1985年2月当选为非洲统一组织解放委员会最高领导。
20世纪80年代末,苏东剧变和政治多元化冲击非洲大陆,西方国家和国际金融机构把援助和政改、人权挂钩,迫使非洲国家改制转向。1991年,罗林斯审时度势,决定结束军人统治,改革制度。罗林斯本人并不赞成多荡制,他主张结合国情建立一种无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