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最强刀锋>第238章 艾迪力
他,他遇到了一块硬骨头。

在苏联军队占领阿富汗时期,他曾多次带队与苏军作战。尽管每次作战的伤亡比都大于苏军,那是因为他在武器装备上,大大的比苏军落后。

他面对的苏军不光有坦克、大炮、装甲车等重武器,还有武装直升机和轰炸机、战斗机这些空中支援。而即便这样,他领导的每次战斗,也都能给苏军带去不小的伤亡。

可是现在,他和对手之间倒了个个。现在,说起来是他虽然依旧没有飞机这种空中武力,却有重机枪、40火之类的重武器,反观对手,只有自动步枪和轻机枪这些轻武器。按照以往的战斗来判断,他获取胜利,是不需要付出多大的代价的。

然而事实却告诉他,他想错了。

战斗到现在,他这一方的伤亡已经超过了三十人,这三十人里,大部分都已经死亡。也就是说,他就算从这会起,不再增加一个伤亡的消灭眼前这伙人,他的伤亡比也远大于他过去指挥的任何一场战斗。

问题是,要消灭眼前这些人,自己这边不再增加伤亡,可能吗?

当艾迪力看到林才英他们在山顶竖起来的天线架时,他是真的急了。眼前不到十人的队伍都这么难啃,要是再让他们等到援军,这仗就更没法打了。

他此刻,要么趁着对方援军还没赶到之前撤退,要么赶在对方援军到来之前,消灭眼前这股敌人。他甚至可以想象,只要对方的援军一到,他再想获取这场战斗的胜利,绝对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可他现在能下令撤退吗?只要他现在下达撤退命令,那么经此一战后,他绝对会是威信扫地。近乎一个营的兵力向最多一个班的敌人在自己熟悉的自家地盘上发起进攻,战斗结果是己方损失三十多人,对方伤亡在个位数的情况下,己方主动撤退。这会是怎样一种耻辱啊?

当然,如果对方援军赶到,打破自己的包围圈,把眼前这股人接应走的话,他也同样脸上无光。

要避免这样的后果,那就只剩一个选择,在对方援军赶到之前,消灭掉眼前这股敌人。那么,对方援军赶来的时候,战斗已经结束。那怕伤亡再大点,那也是打了胜仗,不会让自己太过于丢脸。

有了这个想法,接下来,自然是要求他指挥下的武装分子们不惜代价的全力发起进攻。

艾迪力在发狠,这边的林才英也同样在发狠。王长贵的牺牲,彻底刺激到了他。

林才英参军以来,这是他的第一次实战。而王长贵是他在战场上,亲眼所见牺牲的第一个战友。特别是王长贵差点被打成两截的惨状,让他有些双眼发红。

王长贵的牺牲让他歉疚、自责,这是因为他的指挥失误造成的,也让他认为是他的心软造成的。当时,如果他能冷血的下令杀掉那两个牧羊人,而不是顾忌他们是平民的话,就不会造成眼下这种局面。

当后来,林才英成为让人丧胆的“林屠”后,他自己也认为,这是他在检讨他的chù_nǚ战,也就是这次战斗之后,他的心里树立起一个信条让他变得冷血。这个信条是:在战场上,不对战友之外的任何人心慈手软。

武装分子的进攻非常的疯狂,好在林才英之前在武装分子退却时也没闲着,山顶上的防御阵地已经构建起来初步成型。

在峰顶,负责通讯的李建军和后来上去树天线的肖飞宇,已经在峰顶挖掘出了一个环形堑壕。而在稍低一点的地方,也在林才英的指挥下,构筑了三个火力支撑点。

这样一来,稍低的任意两个相邻的火力支撑点,在峰顶李建军和肖飞宇的配合下,都能及时组成一个倒三角的交叉火力网,封堵住山下任何一个方向上,对山顶的进攻。

唯一让林才英担心的,就是他们的弹药不多。好在已经联系上了聂风海,林才英知道,他只要坚持住最多四个小时,聂风海的援军就能赶到。

“李长喜,你和肖飞宇换个位置,注意敌人的重机枪和40火,我不想再听到敌人的重机枪的声音,也不想再看到40火在我们的阵地上爆炸。”

再一次打退了武装分子的进攻后,林才英做出了人员调整。在刚才的战斗中,敌人的一发40火就在他的工事前方爆炸。若不是他反应快,及时低下头趴下,没准此刻他已经光荣了。

虽然及时低下了头,大部分飞溅的破片被他的头盔挡住,他的左肩上还是挨了两下,一个弹片钻进了他肩头的肉里,一个弹片在他的肩后部划开了一条十几公分长的血口。

这已经打退敌人的第十一次进攻了吧?林才英心里默默念叨着。他做出人员调整,就是他在总结前面的战斗得失后,做出的决定。

每一次打退敌人的进攻,林才英都要第一时间了解战斗中的伤亡情况,每发生有人负伤,他都要问清楚受伤原因。

敌人的重机枪,在王长贵牺牲后,成为了李长喜的重点目标。当一个接一个的重机枪手陆续被李长喜挨个点名后,敌人现在已经没人再敢去操纵这挺重机枪。

敌人的重机枪哑火之后,在这些次打退敌人的战斗中,林才英只接到五次受伤的报告。这五次受伤的原因里,除开只有一次是被流弹射中外,其它四次,都是被40火的弹片击伤的。

所以,林才英认为,只要能再压制住敌人的40火,双方都用轻武器战斗的话,自己这边在地势上居高临下,加上又构筑了防御工事,山下这帮乌合之


状态提示:第238章 艾迪力--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