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再启人生之再造盛唐>第两百七十五章 软帆与硬帆

‘汝可知道,胡船的帆?可见识过?’,对于李忱这个问题,辛船首,楞了很久,李忱接着又问,‘某欲将船帆换成该种样式,可乎?’

‘其实,某曾在胡船上当过一段时间的Щ’,辛船首好像想起什么似的,一脸的怀念。在他那张被海风磨的粗厉的那张脸上,露出微笑,让人惊讶,原来这人也是会笑的。

‘不好。’,辛船首没有缅怀多久,摇头,‘依鄙人之经验,该种船帆,不会比现有之船玩帆佳。’

‘何解?某问过梁快。彼也弄不清楚。’,李忱斜眼一瞄,本名梁快的梁都头有点不好意思,直说大家都这样,谁也没去问过为什么。

梁快,不是凉快。造船世家嘛,谁不希望船跑快一点。所以给他取了名字较梁快。顺带一提,他爷叫做梁不修。不是老不修,是梁不修,因为梁快的祖父,希望他造的船可以用一辈子,所以叫梁不修…

‘东家可知道,为何要用这样的帆吗?’,辛船首不答反问,李忱摇头,他知道,但是不知道正不正确,所以干脆选择摇头。

‘因为风向多变,我大唐从北到南,从春到冬,风向是常变化的,甚至早晚都不同,这种帆,好变向。’

‘你可知道,沿海这风,有八面风之称,风向多变,胡船的软帆经不起这样的变化,非要用这种硬帆不可。这种帆还可以随意转动,看风从哪个方向来,就转哪个方向。’

‘软帆、硬帆,喔对了,忘了说胡船都是软帆,这种帆,可以做的比较大,但是没用。不是没有人试过,不好用,转动不便。不能逆风,只能顺风。甚至顺风时候,后面的帆还会挡到前面帆的帆。必须斜着,风这样斜着来,船帆吃力才最大。’

斜着?李忱回想了他玩过的大航海时代,对,这种软帆船就是这样麻烦,必须吃45度角的风,这样才能拥有最大的帆力。

‘我等唐船,用的硬帆,面积小一点,可是吃风吃的饱,前后不互相妨碍。可以用差一点的帆布,用草席,胡商的船就不行了,因为他们都是软帆,没有支撑,要是破了帆,整面帆就没用了。’

‘最大的麻烦就是。’,辛船手摇头,这似乎勾起他不好的回忆,‘软帆操作麻烦要很多人,要经过长时间训练。硬帆操作简单,只需要少量的人就可以操作。’

‘软帆,唉,软帆对水手来说太危险了,因为软帆是把帆布收到上面,所以不管是升还是收,都要有水手爬到船桅上。’,辛船首一阵唏嘘,‘每年为此不知道要死掉多少人。刚跑船的船员不知道,可是跑个一年,很多人都会想辞工了,太危险了。’

听完辛船首的话,李忱回想起他在曾经学过的,在论坛上看到的硬帆和软帆哪个好的帖子。

内容就是争论东西两方,使用的不同帆种,硬帆和软帆,哪一种比较优越。众所周知,西洋人用的都是软帆,加上西洋国家有长期的航海经验,而中国呢?

虽然中国人造船技术,远远超过西方国家,可中国就不是个航海民族。历史上虽然中国早就有远航的经验,汉武帝时期,为了沟通西方,找到能从匈奴背后夹击匈奴的国家。陆上有张骞通西域,海上也有派出舰队远航,一路航行到非洲东岸。

到了明朝,也有郑和的宝船,也是到了非洲东岸。甚至,现代还有论点,郑和的舰队比哥伦布还要早到达美洲。这论点还是西洋人论证的,虽然明代历史上从未记录。反正现在没人说,是哥伦布发现美洲了。

最早到达美洲的,应该是维京人吧。维京人,大家都应该听过,一个海盗民族。不过他们也是有冒险犯难的精神,或者说,他们冒险犯难的精神,支持他们到处探索,东到俄国,西到美洲,都有他们的足迹,他们还探索了美洲北部地方,探索到哪里抢到哪里。

可惜的是,有这样的成就,中国人始终不是航海民族。在中国历史上,也就是宋朝,尤其是南宋,才真正重视过航海。甚至到了清朝,满人的颟顸,禁海政策让中国人的航海事业在无寸进。

这样就给人一种错觉,中国人不会航海,因此西洋人的软帆,一定比硬帆好用,数百年不间断的航海事业,一定是正确的。可事实上呢?中式硬帆真的就不如西式软帆吗?其实不然。

李忱仔细回想那些模糊的记忆,软硬帆很多优缺点,辛船首说过了。李忱想起他很多没提到,或是没意识到的。

其实就帆的效率来说,硬帆大于软帆。软帆不要看着大,可是很多风力都被浪费掉了。因为互相遮挡,加上对于伯努力定律的应用,软帆比较缺乏,所以硬帆实际上是超过软帆的。

别的不说,就拿20世纪的帆船来说好了,帆船竞技,很多船用的都是硬帆。硬帆因为足够坚固,不会变形,所以可以很好的利用风力,也可以做的小一点,让船帆不会彼此妨碍,每张帆都都尽量吃饱风,甚至,硬帆比软帆好操作,

嗯?你说西洋人不是笨蛋,西洋人一直维持他们的软帆,必然有他们的优越之处。当然也是有的,前面说过,软帆可以做的很大,这样在风的利用上,可以增加一点。

中式硬帆不行吗?主要是中式硬帆因为可以很灵活的转动,所以没办法用支索,软帆是属于横帆,不能转动,可以利用支索使的桅杆高度增加,藉此增加帆力。

想到这里,李忱咬牙,这是理由吗?因为不能使用支索,无法像西


状态提示:第两百七十五章 软帆与硬帆--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