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羊群通过,彭邦民呼唤道:“大兄弟,这是放羊呢。” 说着递上一支本地烟,虽然他不吸烟,但他知道,出门办事总是需要的,特别是下基层,递上一支烟,能拉近不少关系。
“是哩,虽然没什么草,可赶出来转上个把小时,对羊有好处咧。”放羊老汉接过烟,将自己的旱烟杆收起来,点着彭邦民的烟放在嘴里,笑着说道,露出几颗大黄牙。
“你们这是干啥哩?”放羊老汉见羊停在前面一片平缓的地方啃食杂草,便闲聊起来。
“哦,我们过来转转,看看村里的生活情况,你们过得还好吧?”彭邦民打听到,虽说他每年都要下到各个村里摸情况,可各个村分布太广,他也只能抽查式地转转。
“好啥哩?”放羊老汉皱着干巴巴的脸反问道。“娃子们一年顶多见上一次,要是上班的地方忙或买不到票,连一面都见不到哩。”
“那你们生活还过的去吧?”彭邦民知道这些,他的儿子不也是这样吗。
“吃的还行,我胳膊腿还能活动,自己能养活自己,可那些老大哥就不行喽,家里没人照顾,可怜的很吆。”放羊老汉叹气说道。
都是一个村的,见他们生活不下去,他心里也不好受,可他的难处也不比别人少,二儿子就要大学毕业,到时候结婚肯定又要找他要钱,大儿子也刚得了个孩子也需要找他拿钱,他哪有多余的钱帮助其他人?
听了放羊老汉的讲述,众人都沉默了下来,特别是彭邦民,他感觉脸上火辣辣的,下面的百姓生活艰难,他做为一方父母官,心里有愧啊,这使他心里的某个决定更加坚定。
“羊走了,我得跟上去,别被哪个混蛋偷了去----”放羊大叔一根烟抽完,摆摆手说道。“村长在前面干活呢,有啥事你问他去。”
“唉,谢谢大兄弟。”彭邦民朝远去的放羊老汉道谢道。
众人抬头,看到前面不远处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正在拾缀着一小块黄土地,老人细心地将黄土里的石子拾起来,摆放到另一端低洼处。石子整齐地排列在黄土地的边缘,如瓦工砌的墙一般,牢固整齐。
向前走了一段路,彭邦民上前几步,亲切的喊道:“老大哥,还在忙活呢?”
白发老人抬头一看是彭邦民,放下手中的活,拍拍手上的灰,伸出手笑着问道:“哎呀,彭老弟,你怎么拐这来了?”
“哦,过来转转。”彭邦民握住白发老人的手,说道。
白发老人看了看彭邦民身后的人,疑惑道:“他们是?”
“他们呀,是晋阳农大的师生代表,特来给我们村送一些生活物质。”彭邦民说道。“这是带队李华老师。”
白发老人上前握住李华的手,感谢道:“大老远的给我们送东西,谢谢你们。”
“村长客气了。”李华握住老人的手说道。
“走,我带你们看上课的娃去。”白发村长和彭邦民在前面带路。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不多时,李白的《望天门山》在孩子们的口中朗朗读出。这让众人回忆起他们儿时上学的情景,想想真是怀念,人生太快,无暇顾及过去,在某一时某一刻突然遇到类似的场景,很容易勾起大家内心最深处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