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科幻未来>复活之战斗在第三帝国>第六十四章 坦克连
么可能是过渡型号,看这80毫米的前脸,看这75毫米的长炮,再看看这门炮的参数,他们已经天下无敌了。

不过,更刺激的事情还在后面,这种坦克竟然还是改进型中的特别改装版。这玩意儿竟然能潜水!斯乃德和汉克听到这种功能之后直接想要掀桌!这东西二十三吨啊,潜水?在泥滩上就陷住了啊。啥米?不是河里?在海底潜?我们被编入海军了吗?这东西怎么在水下进行?难不成是电动的?发动机通气管?那么人呢?就不管人了吗?所有坦克手都感觉,这东西从设计计划制定时,就已经明显是个埋坦克兵的坑了。

这种坦克的最初设计目的就是为了登陆英国,登陆英国好啊,打败英国人是每个德国兵的夙愿。但是德国缺乏装甲登陆的经验,陆军也没有坦克登陆舰的概念,一群将军们看着地图挠头,海滩吃水太浅,货船靠不上去啊。坦克怎么过去啊,难不成用趸船慢慢摆渡?那也得英国人让啊,对岸的陆军和空军还没死绝呢。

于是某些脑洞较大的家伙就开始走邪路了,既然船靠不上岸,那就让坦克自己爬上岸,俺们从水下过去。德国坦克群冲出水面,怒吼着爬上沙滩,这画面实在是太令人感动了。希特勒也表示很感动,于是大笔一挥。搞!结果等到法国战役打完,愣是搞出了一堆改装配件来。

接下来,轮到徐峻玩抢滩登陆1940了。一开始徐峻想,直接让坦克登陆艇抢滩。随后发觉现有的水泥坦克登陆艇结构强度和马力都有限,硬抢滩头的话,十有**是退不出来的了,这会阻碍后面的登陆部队登陆。

于是考虑浮渡。德国坦克虽然份量十足,但也比汤姆炉轻吧,装上围裙说不定也能飘起来。事实证明。装上围裙的三号和四号确实能够浮得起来,但是所有装甲指挥官都认为,这种坦克漂在水面上怎么看都是个帆布靶子嘛,为什么不索性画个十字靶心。而且在登陆之前,坦克完全没有防御与还击的能力。实际上在围上围裙后,坦克手连海岸究竟在哪里都不知道,得看着罗盘才能分清东南西北,而且只能依靠履带划水前进,速度慢得让人恨不得上去推一把,改装外接螺旋桨,整个工程又太大。而且历史战例也证明了,这东西纯粹是为了淹死坦克手而设计的,于是徐峻纠结了半天最终把它pa

结果,最终还是回到潜渡,但是这回因为有专用的登陆舰,所以不用离岸三公里就被扔下水了,而是在接近滩头的位置,在水深两三米的位置下水,只需潜行几十米之后就能变成半潜状态,炮塔露出水面,而后直接冲上滩头。由于潜水距离不远,而且水深不深,所以不用原本那种长长的通气软管,而是改用了一根三米长的合金发动机通气管。发动机和进气和排气管装上了电动加压泵和单向活门,所有舱口都加装了橡胶密封圈,各种排水孔和通风孔都加了橡胶盖和软木塞,车体里加装了应急氧气瓶和防毒面具,另外每个驾驶员都配发一件充气救身衣,甚至在炮塔后的备件箱里加了一个橡胶浮标,一旦遇险,车内人员可以拉动拉环,浮标上浮指示位置,便于抢救与打捞。

听说不是拿来当潜水艇用,斯乃德的坦克手们总算松了一口气,再看到自己将成为登陆英国的先头部队,这个坦克连立即怀着极大的热情,投入了繁忙的潜渡训练之中。

最开始的一周,坦克手们是在各种漏水,各种灌水,各种溺水,各种划水中度过的,驾驶技术没怎么长进,游泳技术倒是提高了不少。每天这些坦克都被两艘带吊车的趸船,在诺曼底海边以各种姿态各种角度扔下水,而后呼呼呼的爬上岸。随后再扔下水,再爬上岸,日复一日。

在同一片海域伴随着他们的是另一队崭新的两栖装甲车队,那种像个带履带的肥皂盒的东西在水里倒是比他们玩的欢脱,但是考虑到那玩意儿只有一层薄薄的八毫米厚的装甲板,斯乃德的潜渡坦克们心中依然充满了优越感,速度快没用,得扛得住才行。

在诺曼底海岸边训练了足足一个月之后,整个坦克连二十五辆坦克被装上火车,顺着法国沿海铁路一路向北,一直运到了敦刻尔克。

在依旧一地残骸的敦刻尔克海滩,斯乃德带着他的坦克连给统帅部进行了一场潜渡表演,这也算是对于这种武器和这支部队的一次检验。结果很理想,一辆辆四号坦克突然冒出水面,而后一边射击着一边爬上沙滩的画面给在场的将军与元帅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陆军总司令立即下令,这个连队被调入登陆梯队的第一突击群,所有物资人员补给列入最优先行列,并且命令立即组建同样的部队,争取在最终登陆开始时,能够凑起一个营的坦克,发动对滩头的攻击。

他们将会在第一波轻步兵乘坐登陆艇登陆之后,在距离滩头四十米处下水,直接冲上滩头掩护步兵突击,而后按照德军坦克部队的老习惯,向着纵深穿插。

第二波的坦克登陆舰将会随后直接冲滩,投送普通的坦克和装甲车辆。在整个登陆行动中,这个坦克营和两个团的轻步兵将构成整把刺刀的刀尖。

而在此之前,斯乃德的连作为种子部队,将要一对一的开始训练后备的车组,这样的话等到装备到达,立即就能有足够的人员驾驶着作战。

于是斯乃德的连又开始变成了教导连,每天投入繁忙的教导训练中,因为之前的训练已经取得了大量的经验


状态提示:第六十四章 坦克连--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