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科幻未来>复活之战斗在第三帝国>第三百零三章 欢迎

元首专机编队于德国时间九月二十一日上午七点十一分降落在柏林市南的滕珀尔霍夫机场,当天留在柏林的所有政府高级官员全都前往机场迎接帝国元首的归来。当天的欢迎仪式盛况空前,哪怕是酷爱大型活动的希特勒,生前或许都没有领略过如此隆重而辉煌的场面。

由五十辆奔驰敞篷车组成的元首车队,搭载着元首和他的班底离开机场,车队前方是六十四辆承担开道护卫任务的三轮摩托车,由身着礼仪盛装的大德意志步兵团官兵驾驶。为了运送这些官兵前来参加这个典礼,空军还专门调派了运输机,为的就是重现当年希特勒在国家庆典游行时的场景,而且为了与前任元首有所区别,车队的数量和规模上都有了很大的超越。现在德国政府并不缺乏资金,戈培尔认为适当的铺张能够衬托出第三帝国的伟大,同时还能有效的激发起德国公民的民族自豪感。

从市郊的机场一直到市内核心区,数十万柏林市民被组织起来,站在沿途的道路两旁夹道欢迎。柏林的警察部门当天全体出动,每隔五米就有一名穿着礼服的警察站在道边维持秩序,当车队从他们面前经过时,所有人都高举右臂向着那位伟大的领袖致敬,有些人甚至因为见到了心目中的偶像,当即激动的热泪盈眶直至泣不成声。

徐峻端坐在座车的副驾驶位置上,一路上全程面带着温和的微笑,时不时还向着两边的群众招手致意,或者站起身来对着肃立敬礼的军警还以军礼。年轻英俊的元首无时不刻都在人们面前展现着他那种高贵优雅的气质与英武威严的风仪,让在场的德国民众全都为之倾倒不已。

相比其貌不扬甚至长得有些阴郁的希特勒来说,现任元首的相貌阳光帅气英俊非凡,气质高贵仪态优雅,更加符合德国人心目中英明领袖的形象。纳粹党的领导人更像是一个职业偶像,希特勒生前就非常注重自己在公众场合的形象,只要出现在大众面前。他身边总是围绕着一群记者和撰稿人,为报纸媒体提供着他的一举一动。希特勒成功的使自己成为了德国人民生活中的一部分,社会上随处可见他存在的痕迹,每天人们看到听到读到的都是关于他的消息。让人们相信凡是德国人都应该去热爱他崇拜他,因为他是一个前所未有的伟大人物,让人们不由自主的去相信他说的每一个字,服从他下达的每一个命令。

希特勒做得非常出色,当然在其中戈培尔功不可没。这位天才的宣传家在希特勒政权的稳固问题上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现在,同样的事情也正在徐峻的身上发生,并且见识过未来媒体魅力的元首阁下,在宣传手段的开发上给了戈培尔不少新的启发,简直是给这位宣传部长推开了一扇新的大门,让他第一次确确实实地感受到了上帝使徒的神奇之处。戈培尔此刻已经成了徐峻最忠实的崇拜者和追随者之一,他确信这个年轻的元首是一个比希特勒更优秀的帝国领导者,在他的领导下德意志民族必定会完成伟大的复兴,而他也将随着这位领袖被记入帝国的史册。

在这个时代,没有密布全球的电脑网络。人们的消息来源全都是来自于相互间口口相传以及政府的广播和报刊,普通人对世界的了解也全都是依靠各种书籍、报纸和杂志,可以说媒体说什么,你也就只能相信什么。因为当时的航空业还未达到后世那种发达程度,就算是对消息真实性有所怀疑,人们也不可能亲自跑到当地去做一个验证。

徐峻虽然一直没有回到德国,德国的媒体却从未断绝过关于他的消息。每一次前线战役的胜利,都会在德国掀起一股赞美上帝使徒的风潮。当德国陆军成功登陆英伦的消息传来,更是将这种浪潮推至了巅峰。这可是德国历史上从未有人实现的壮举,莱因哈特.冯.施泰德立即成为了日耳曼民族的英雄。在德国人民心里。他就像是传说中的骑士捷克弗里德,手持长矛单枪匹马刺杀了凶狠的恶龙。

可想而知当柏林市民们得知徐峻将回归首都之时,他们会用怎样的一种狂热态度来欢迎他的到来。夹道欢迎的人群奋力挥舞着手中的小小国旗,路旁的灯柱和旗杆上也悬挂起了崭新的旗帐。

虽然目前徐峻还未公开取消万字旗。不过戈培尔和博尔曼早就已经了解了这位使徒的心意,怎么会不牢牢抓住这次讨好新主子的机会,在新任元首面前好好的表现一番。所以此刻在柏林满大街除了纳粹党旗,还并排悬挂着徐峻亲手设计的大本营黑鹰旗,那是一面白地金边的旗帜,中间的图案是一枚爪擒铁十字的帝国鹰徽。四周还环绕着橄榄叶与矢车菊围边。这已经是目前他们所能做到的极限,徐峻深知这种事情只能一步一步来,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想要扭转人民的思想,对于徐峻来讲这项工作任重道远,目前还是把目光放到眼前。

车队穿过使馆区,从俾斯麦街路口转向,驶上了核心区的主干道夏洛滕堡大街,历史上这条街被改名为六月十七日大街。这是条笔直宽阔的主干道,一头连着俾斯麦大街另一头连着著名的菩提树下大街,直达柏林市中心的地标勃兰登堡门。

这条街道正正的从柏林的蒂尔加滕公园中间穿过,在这一段路程中聚集的柏林市民少说也有十万以上,浩浩荡荡的人群聚集在道路两旁,就是为了亲眼看一看新元首的模样。在这里还集中了一大批纳粹区域组织和产业


状态提示:第三百零三章 欢迎--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