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雄起澳洲>第一百九十三章 开幕式(三)--入场

这时场上已响起激昂的协奏曲,各个国家,各个地区的运动员,开始陆续进入运动场。作为东道主,大明是第一个登场的。毕竟这场运动会的初衷,就是为了冲淡天花疫病对大明的负面影响,娱乐大明百姓。所以大明的登场方式,不是以国家,而是以各个行政省区。

明京是大明的首都,理所当然的走在最前面。场上十四个扩音喇叭,也同时传来扶柳姐的解说声。

只听:“观众朋友们,最先向我们走来的是明京直辖市代表队。他们昂首挺胸,英姿飒爽,体现出明京积极向上的人文风貌。”。明京有大明最繁华的商业街,最美的城市建筑,最好的高等学府。下设海防区、希望区、神佑区、新南区、临北区,人口五十七点六万人。某种层面来说,明京就是大明的代表,是大明对外宣传的名片。生活在明京的百姓,是该骄傲的。

赵腾和他的无敌队,就站在明京代表队中。最前面的旗手挥舞着大大的五星红旗,他们则拿着两面小旗帜。一面是大明的国旗,另一面是印着明京辖区图的小旗。伴随着扶柳姐的解说,他们不断向场上的观众挥手。一些明京本地的观众,则大声欢呼,为明京代表队呐喊助威。

排在他们后面的是北方省代表队,解说员换成了王嫣然。与扶柳姐相比,她的声音要软和一些。就像冬日的暖阳,夏日的清风。不知不觉的,就走进人的心底。且这介绍环节,是和扶柳姐轮换着来的,既让彼此获得一点空歇,也避免观众听得疲累。

在大明,有一句针对北方省的俗语:‘活在征途,赢在财富。’,指的是北方省的两大重点城市-征途市和财富市。其中征途市靠近明京直辖市,大力发展种植业。每天都会为明京市提供蔬菜、水果等日常必需的生活资料。所以当地的物价相对较低,生活成本较小。被誉为最适宜生活的城市。

而财富市虽然靠近沙漠,气候干燥。但当地黄金、云母、蛋白石、煤等矿产资源十分丰富。生活在那里的人,很容易发财致富。用这两句俗语来形容,倒是极为贴切。

目前北方全省有人口七十三点八万人,是大明所有省区、直辖市中,人口最多的行政区。

因为这次出场的方式是按照顺时针的方向旋转,所以北方省之后,就是新华省。这是大明面积第二大省,人口三十六点九万人。有大明最大的热带雨林区,开发程度很低,森林覆盖率很高。重点城市除了首府望华市,就只有刚建城半年的合欢县。也就是后世的凯恩斯市,只是名字被改成了合欢。

这个地方是环明高速公路两条主线的汇合点,也是合欢之名的由来。当时这里的施工难度很高,近万工人在这里住了半年之久。使得很多商人,都跑到当地贩卖货物。于是慢慢的,形成一个小集市。由于新华省除了望华市,就没有一个形成规模的城市。所以省政府看到当地的发展状况后,就趁热打铁,抓住机会,将其升级成小县城。大明也有意促进新华省的发展,便准许当地建县。

光复直辖市代表队是第四个出场,人数不多,但精神面貌不错。从他们挥舞的行政区旗上,可以看出光复直辖市的行政面积比明京市大了将近一倍。具体范围是南纬三十度以南,东经150度以东的大陆地区。临近的海岛,也归光复市管辖。虽然建立的时间最晚,但得益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使得当地水热充足,十分符合水稻的生长习性。所以成了农业司的重点扶持地区之一。下设南北两区,以南纬三十三度为界。人口有二十一点三万,在夏州域内,算是人口最少的行政区。

紧随其后的是南方省。虽然光复直辖市被划分出去了,但面积依然是大明第一。在农业司的轮耕计划下,南方省的人口获得极大的补充。畜牧业和种植业,都有突飞猛进的发展。是名副其实的农业大省。人口有五十四点一万人。除了首府海河市,还有后起之秀金山市。

第六个出场的是南海省,人口四十六点八万人。从这一点上,就体现出它的发展程度已远不及南方省。除了西南角被地中海气候笼罩的区域,适合人居住外,其它地方,都因干旱缺水,仍处于蛮荒状态。这也是妨碍南海省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临海省和南海省的境况差不多,不过因靠近明京市,所以北部发展得还不错。只是和南海省接壤的南部地区,还处于原始状态。人口有五十七点五万人,在大明排第二。

不算海外省的话,大明的人口已将近三百万人。这也是大明官方管控的结果。毕竟澳洲大陆,有近半的领土,都被热带沙漠气候控制。自然条件恶劣,环境承载力有限。尤其是以当下的生产技术水平,所容纳的人口远不及后世一半。

且根据大明官方的统计数据来看,如果最近十年,大明科技水平,农业技术还没有获得重大突破,那澳洲大陆,最多只能容纳一千万左右的人口。

因此大明在年初就调整政策。本土区只接受华人和少量与华人相近的移民。其它地方的移民,就只能安置在各个海外省。算是保证华人在这片土地的主导性。

接下来,四大海外省和南洋军管区,依次入场。

只见帝汶省排在最前,但加上前面的本土省,排在第八。尽管在海外省中,它的辖区最小。但因为大明的扶持政策,以及处在大明和外界联系的交通要道上,地理位置优越。所以当


状态提示:第一百九十三章 开幕式(三)--入场--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