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雄起澳洲>第一百九十九章 新政--大汉民族

接下来的日子里,运动会依然是各大报社的头条,控制着大明的舆论场。但在运动会的第七天,大明官方报社,也是世界第一大报社的《大明日报》,突然刊登了和运动会无关的消息。

如果说大明的各家报社,是大明的舆论风向标。那《大明日报》,就是各家报社的风向标。刊登的消息,一直是舆论焦点。

这次也不例外!

它的头条标题是‘新政’,内容包括民族、国籍、宗教、政治、军事五个方面。

首先是民族。大明决定在十月一日那天,举行祭天大典。由总统带领大明行政官员,向上天宣示大汉民族诞生。各大出版社已在刊印《大汉民族详解》的书籍。各大书店,过一段时间,就会出售。

而报纸上,则先一步简要介绍了大汉民族的特点,以及成立的必要性。

先说特点:说汉话、写汉字,穿汉服,是大汉民族最主要的特点。只是在国籍上,分成两大类族群。一类是非汉人族群,他们必须获得大明国籍,才能成为大汉民族的一员。另一类是汉人族群,他们不用获得大明国籍,就能成为大汉民族的一员。

在这件事上,大明也没遮遮掩掩,直接讲明了大明的建立者们是汉人,大明的文化承袭的是汉人文化。从原则上,解释了汉人为何单独列为一类的原因。

但汉族和汉人又有差别。

所以大明又系统性的阐述了汉人和汉族的关系,将其中的共性与特性,逐字逐句的罗列出来。

总结起来,就是汉人属于汉族,但汉族不等于汉人。打比方说,汉人就是一个单独的元素。而汉族,则是一个大的集合。汉人较为狭义,只是汉族的一员。而汉族较为广义,包含了汉人。

本来汉人取得大明国籍,就有一种先天优势。只是之前,大明官方,都没有摆到台面上来。这让其他申请大明国籍的移民,都或多或少的有些怨言。

如今大明直接将汉人纳入大汉民族中。算是以官方身份,承认汉人的优势。从法理上,保证了汉人取得国籍的合理性。

变相的说,就是一种贵宾级的绿色通道。让汉人,更容易融入大明这个大家庭。

再说必要性:因为大明是个新兴的移民国家,国民们,来自五湖四海。他们原来属于不同的族群,在来到大明后,成为大明人。但和之前的族群,仍有深厚的联系。

当所在国利益和原族群利益发生冲突时,往往会使当事人,在身份上产生认同危机,从而做出不利于所在国的事情。刚过去不久的孟族事件,就是最好的例证。

所以大明为了割裂移民和原族群的联系,让移民们,认清自己的身份,明确自己的族别。就在汉人的基础上,建立一个新的汉民族。算是用国家权力,强迫其它族群的移民,接受汉文化,融入汉民族。这和美国创立美利坚民族,有着异曲同工之处。

要是放在现代,肯定会招致一堆‘西方圣母’的批判。可这是十八世纪末期,第一次工业革命,也只开展了三十多年。西方各国,都只讲实力,不讲面子。

没谁为会这个不相干的事情,批判大明的做法。而且相比西方各国对殖民地大肆压榨、盘剥的作风,大明实在太仁慈了。

因此这宽松的时代环境,也为大明推行民族之策,提供了便利。

其实早在93年,就有人提出建立新民族的想法。只是当时大明的注意力都放在南洋的战事上,国内又因为工业的事,让大明更没时间顾忌。

现在大明埋头发展了几年,工业上,也获得了不小的突破。使得生产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再加上南洋风波又起,国内的精力,正从默默发展向全面备战转移。

这就让大明的决策层,有了少许空闲。

经过一番详细的讨论,最终将民族之策,定了下来。

而选在这个时候公布,则是想趁万国来明的档口,扩大影响力,获得世界各国的承认。这样的话,也具有权威性和正统性。

至于为何将大汉,而不是华夏、中华等字眼作为民族之名?是因为‘大汉’二字,源自中国历史上第二个统一的汉人王朝,也是‘汉人’之名的由来。

对生活在清国的汉人来说,这个‘汉’字,更有号召力和影响力。是有别于满清,宣示大明正统性的又一佐证。

看到这则建立大汉民族的消息,除了汉人,其它族群的民众,心情都有些复杂。从现实利益考虑,他们是该欢喜的。因为成为汉族的一员,大明就会保证他们的生命安全,生存权利,基本利益。但从情感上来说,他们又有些抵触。因为成为汉族的前提,是和曾经的族群断绝关系。人到底是有感情的,心里总有些不舍。

对此,大明也理解。毕竟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需要时间。且大明培养的重点也不是初代移民,而是新生的二代移民。从小培养,很容易树立对大汉民族的归属感和荣誉感。

而且就算初代移民不舍,也都是暂时的!让他们放弃大明的生活,回归原来的族群。估计大多数移民,都是不愿意的!毕竟这时代的民族大义,还没有那么强烈。除了少数文明发展程度较高的国家,很多族群的民族意识,都没觉醒。

且在生存面前,大多数人都会暴露出自·私自·利的一面。因为他们当初想法设法,千辛万苦的来大明,就是为了活得更好。

所以大明也不怕移民们有抵触情绪,更不怕移


状态提示:第一百九十九章 新政--大汉民族--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